某火力发电厂主厂房结构设计分析
2012-09-06孔祥宇
孔祥宇
[内容摘要]:本文对某火力发电厂2×600MW机组主厂房结构做了设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主厂房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主厂房;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主厂房布置
汽机房跨度为30.00m,共15个柱距,柱间距为10m,两台机组间设一道伸缩缝,双柱插入距为1.5m,纵向长度151.5m。汽机房共分三层(0.00m、6.90m、13.70m),屋架梁底标高为28.00m,吊车轨顶标高为25.40m。
汽机房设置三层毗屋,横向跨度6.0m、柱间距10m、纵向长度为30m×2。
侧煤仓间横向跨度15m,纵向共8个柱距,磨煤机处柱间距为10.00m,磨煤机检修场地柱间距为8.80m,头部转运站柱间距为10.70m,纵向总长度为79.50m。
煤仓间共分三层,0.00m层布置磨煤机, 13.70m为给煤机层,36.20m为皮带层,屋面顶标高为41.00m(头部转运站屋面49.00m)。
汽机房和锅炉、煤仓间之间设置炉前平台,间距7m,主要布置电控、化学、暖通房间;锅炉煤仓间之间设置炉侧平台,间距9.25m ,其中30.7m露天布置除氧器,其余主要为管道支吊层。
集控楼单独布置于汽机房固定端;锅炉电子设备间布置在锅炉本体的运转层内;等离子点火装置室 、凝泵变频室布置在锅炉本体0米。
二、主厂房结构
1.主体结构型式
汽机房、煤仓间、锅炉均为独立的结构单元:汽机房横向为框、排架,纵向为框架结构;煤仓间纵、横向均为框架结构 ;炉架采用钢结构,由锅炉厂设计、供货 。
2.结构单元之间的连接
炉前、炉侧平台均采用滑动铰接。铰接固定端设在汽机房或煤仓间的柱牛腿上,滑动端设在锅炉炉架柱的牛腿上。
固、扩建端山墙柱顶与汽机房屋面钢梁铰接,柱脚与汽机加热器平台钢筋混凝土柱刚接,屋面相应位置处设通长钢次梁兼刚性系杆以传递水平力。
加热器平台与A、B列柱铰接连接,和汽机房成为同一结构单元。
汽机基座为独立的结构体系,汽动给水泵采用隔振基础支撑在加热器平台大梁上。
固、扩建端为横向加设柱间垂直支撑的钢结构,风荷载由山墙柱承受,并分别传至加热器平台及屋面的空间体系。
3.楼面结构型式
汽机房屋面封闭为复合压型钢板,结构采用实腹钢梁+系杆+支撑体系;
汽机房平台、煤仓间运转层等管道复杂、埋件多及施工交叉的区域采用钢梁、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设置抗剪件;
皮带层考虑到煤斗安装施工,同样采用钢梁、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其它区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三、计算相关输入
1.地震参数
综合勘测报告和抗震规范,设计输入如下:
1)设防烈度:6度;场地类别:II类;框架抗震等级(提高1度设防):二级。
2)特征周期:按概率计算原则,小震取0.28s,大震取0.33s,实际计算偏 安全取抗震规范表5.1.4-2的值:小震0.35s;大震0.40s。
3)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按规范,地表最大加速度0.05g时,αmax=0.04;地表最大加速度0.10g时,αmax=0.08;现安评报告提供值为0.088g,因此内插得计算用αmax=0.07。
4)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同样采用内插法,αmax=0.632
2.相关荷载参数
楼面活荷载取用《火力发电厂主厂房荷载设计技术规程》中计算主框架的值。
1)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3, 活载小于4kN/m2的楼、屋面荷载×(1.4/1.3)的系数;
2)活荷载组合值系数取1;
3)重力荷载代表值系数及活荷载质量折减系数均取0.85。
4)墙、柱设计活荷载;传给基础的活荷载均不再折减 。
3.其它
1)周期折减系数:汽机房纵向:0.8、横向:1;煤仓间纵向:0.95、横向:1;
2)层刚度比计算:地震剪力和地震层间位移的比值;
3)柱子计算长度的调整;
4)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 ;
四、汽机房计算结果简介
由于除氧器在炉侧,因此汽机房荷载较小,主要结果如下:
1.构件尺寸:A、B柱 600×1100;加热器平台柱600×800 ;横梁 350×900 、400×1200;纵梁 300×900;
2.结构纵、横向第一周期接近:1.92s;
3.层间位移角:横向 1/680,纵向1/776;
4.梁柱配筋率合理;
五、煤仓间计算分析
1.煤斗的结构选型及计算
煤斗是侧煤仓间的主要荷载,是煤仓间结构型式的主要决定因素 ,本工程最终采用了单位容量造价更高的方煤斗,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有效降低主厂房高度 (比常规圆煤斗减少4m) 和荷载重心的高度,改善结构抗震性能。
2)框架纵梁兼做煤斗支撑梁,荷载分布更均匀,传力途径更简单,煤斗横梁截面减小,有利于强柱弱梁的实现。
3)工艺适应性强,方煤斗上口和皮带层框架梁可充分契合,能够不设顶盖。
4)输煤系统的高度相应降低。
2.刚度—自振周期
分析:
1)第一振型为Y向平动;第二振型基本为X向平动;第三振型为以扭转为主混合振型;
2)T3/T1=0.73<《高规》限值0.9,结构抗扭刚度满足要求。
3)T1>5Tg,地震作用小,但结构纵向刚度稍低;T2如考虑地坪刚化的影响则接近5Tg,横向刚度适中。
3.刚度-弹性层间位移角
CQC法和时程法相比:纵向基本吻合,横向5-8层有 所差别,但均满足最大值<1/550的要求。
4.刚度—竖向层刚度
1)单方向越层柱,程序计算时会自行增加节点,因此在越层方向上计算的层刚度是虚假的,应给予修正。
2)结构纵向刚度较均匀,竖向规则,而横向第1、2层(实际合并为一层)刚度较小、皮带机层刚度偏大,横向不规则,可适当加大底层柱并减小煤斗支撑层以上柱断面。
5.刚度—平面扭转规则性
1)纵、横向变形具有明显的框架特征,时程法的位移最大值和平均值均大于CQC法,
2)平均/最大位移满足<1.2的要求,结构水平抗扭规则。
3)Y向比值基本为1,和周期的平动系数分析结果一致。
6.刚度—楼层受剪承载力
1)纵向比值基本规则 。
2)横向底层比值不规则,但大于刚度突变的下限0.65。
7.刚度—剪重比
1)该项是对振型分解法长周期建筑物地震剪力的调整措施,当计算和限值相差较大时,实际反应的是结构刚度偏小,应调整结构方案而不是强行加大配筋来满足抗剪强度验算 。
2)规范对7度及以上基本烈度的剪重比作了要求,根据αmax线形反推其最小值应为1.4%,计算结果满足要求。
8.整体稳定性—刚重比
分析:各层刚重比K均满足>10的要求,但由于下部 楼层K<20,因此计算必须考虑P-Δ效应。
9.其它
1)柱最大轴压比:0.6 。
2)抗倾覆验算:未出现零应力区 。
3)主要构件配筋率:
4)框架含钢量:230kg/m3 。
六、煤仓间总结
1)相对于前煤仓间,侧煤仓间平面规则性更好,质心和刚心更加接近,但是其底层横向刚度相对薄弱。
2)无论是侧煤仓还是前煤仓,纯框架结构时:由于工艺布置的特点,横向难以做到规则结构;纵向的绝对刚度一般弱于横向,但规则性好于横向 。
3)计算层刚度、刚重比等指标需要考虑单方向越层柱的影响,对程序输出的结果应加以修正。
4)本工程侧煤仓间结构抗震验算的各项指标均满足规程、规范要求 ,建议参考工程适当增加框架柱在运转层以下截面,以进一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参考文献:
电力工业部西北电力设计院《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定》
北京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3
吴德安 主编 《混凝土结构计算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