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鲁木齐临空经济发展探讨

2012-09-06李荣花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22期
关键词:临空乌鲁木齐机场

【摘要】临空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经济模式,本文就乌鲁木齐临空经济发展机遇、优势、产业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临空经济机遇优势 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D912.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临空经济的内涵

《临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的定义:以航空运输(人流、物流)为指向的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将形成具有自我增强机制的聚集效应,不断引致周边产业的调整与趋同,这些产业在机场周边形成的航空配套服务业、临空型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及现代服务业等与航空运输相关的产业集群,进而形成以临空指向产业为主导、多种产业有机关联的独特经济发展模式,这种以航空货流和商务人流为支撑的经济就称之为临空经济。

临空经济的概念包含了三个层次:首先,它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由于机场对周边地区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影响,出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聚集,从而产生了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的新经济现象。其次,它暗含了一系列相关产业。临空经济区以发展临空产业为核心,包括先导产业和相关产业。先导产业如:运输业(客运、货运)、民航综合服务业;相关产业如:配套服务、传统的制造业、物流配送、商务餐饮、住宅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最后,它具体指某一地理位置。临空经济区以机场为地理中心,沿交通沿线向外发散式扩张,它具体存在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内(通常在以机场为中心,以10km为半径的范围内)。

二、乌鲁木齐临空经济的发展机遇

1、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特别是随着中央和地方19省市对口支援新疆经济建设热潮的到来,乌鲁木齐始发的航班基本上覆盖了国内主要大中型城市。作为连接欧亚大陆的门户,乌鲁木齐这个远处内陆的边远城市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的战略地位日显重要,也引起航空公司在网络布局、机型配置、航权申请等方面的高度关注。

2、2010年5月,国家民航总局出台《促进新疆民航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采取16条措施“在新疆构建布局合理的机场网络体系、连接顺畅的航空运输体系、功能完备的通用航空作业体系、机动灵活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和配套可靠的航空运行保障体系,更好地发挥民航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到“十二五”末在新疆增加7个通航机场的规划,届时新疆的通航机场将由目前的14个增至21个。

3、《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总体规划(2011年版)》对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战略定位为我国大型机场、西部门户枢纽机场。到2025年:旅客吞吐量4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0万吨,飞机起降架次31.6万;到2040年(终端目标年):旅客吞吐量6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20万吨,飞机起降架次43.1万。

4、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发展目标是:我国西部中心城市、面向中西亚的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天山绿洲生态园林城市和区域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确定了城市“三区(老城区、新城区、甘泉堡工业区)、六组团(高铁、会展、空港、米东、三坪、西山)”空间结构。同时明确民航地窝堡国际机场启动第二条远距离跑道和T4航站楼的建设,远期适时启动第二机场的选址和建设。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以地窝堡机场为核心形成特色的临空经济。

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在新一轮总规中位于机场组团,北部的城北新区,东西的高铁组团和会展组团为临空经济提供了较大空间。重点发展机场枢纽、配套服务、空港商务、物流配送等。安排了空港物流园、高新技术工业区、米东工业区。对第二条远距离跑道和四期改扩建用地进行了安排和预留,为机场建设和依托空港临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乌鲁木齐临空经济发展优势

1、地缘优势

地处进出中西亚、南亚和独联体国家门户的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在连接亚欧大陆航空运输市场中具有一定的地缘优势。但是由于国内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对称,新疆与东部和中部地区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差距。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招商引资方面难以吸引投资方的关注,大部分商品来自于东部沿海地区,在当地缺乏产品深加工企业和服装、小商品生产企业,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形成规模性的小商品市场和物流集散市场。只能为商品处境提供服务。

2、人文优势

阿富汗、伊拉克战后的经济复苏,需要大量外来技术、资金、劳务、商品。中西亚、中东、前苏联国家的民众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新疆在宗教和文化上同这些地区的自然联系使乌鲁木齐作为枢纽,在人员、贸易交流上具有其他空港无法替代的人文优势。

3、市场优势

乌鲁木齐毗邻中亚各国,面对国内和中亚、南亚、西亚等国有两个13亿人口市场,已成为世界投资者的重要平台。以乌鲁木齐为轴心,以1500公里为半径,在幅员600—70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乌鲁木齐是一个人口最多、市场潜力最强、环境最好的城市,对中亚地区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依托周边八个国家,乌鲁木齐建成了近200个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其中年交易额超亿元的有32个,超10亿元的有10个,形成了覆盖新疆,辐射中亚地区的多层次、多渠道贸易网络。

交通优势

乌鲁木齐高铁站已选址在二宫火车站,距离民航地窝堡国际机场直线距离不到10公里。同时,新建的乌鲁木齐高铁站还兼具城际铁路的功能,铁路部门规划了3条城际铁路与乌鲁木齐都市圈的城市连接,必将延伸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服务半径,临空经济区应加强与高铁客流和铁路物流的互动,建立便捷的人流和物流联系渠道,为产业布局提供便利条件。

5、国际航线优势

乌鲁木齐位于我国西向国际航线上;与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枢纽相比,由乌鲁木齐西飞可以节省4到5小时的航程,以至于前者必需要宽体客机才能通达的目的地,乌鲁木齐大都可以用普通客机就可到达,在同等市场规模的情况下,这就可以大大增加航班密度,改善旅行的方便性,同时大大节省通航成本;引进支线喷气机后,会进一步增强航空公司国际网络的扩张能力,使新疆重新成为沟通中国与欧,亚,非经济,文化,技术的“空中丝路”。

6、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优势

新疆作为全国第一个获准开展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的省区,自2010年10月29日获准跨境贸易与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截至2011年上半年,已有12家银行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国、香港等1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结算额达147.9亿元。

四、乌鲁木齐临空经济产业的发展

国内外临空经济的产业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机场的基础设施和与空港运营相关的产业,如飞机后勤服务、旅客服务、航空货运服务等项目和航空公司的办事机构;二是依托临空工业园的加工制造业、高新产业和临空物流产业;三是临空附属型的会展业、生态旅游业、娱乐业等。根据乌鲁木齐城市发展定位和我市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适合构建的临空产业链条主要如下:

1、航空维修产业链

以飞机维修和改装为核心业务,立足国内,面向中亚、南亚、西亚,为机场航班的安全飞行提供有力保障成为中西亚领先的航空维修基地和全球维修网络的重要节点。

2、航空运输服务业链

是指直接为航空运输活动提供服务和保障的各类产业,包括航空运输活动的提供主体,如航空公司、空管及其他驻机场机构(海关、检疫检验等)以及相应的服务业或服务性环节,如航空公司总部、配餐、培训、供油、航信等保障性服务。

这类产业应合理规划,预留发展用地;同时积极引入基地航空公司与外航办事处,逐步形成航空公司总部聚集效应;发展机务维修培训与各类业内资格证书培训;打造航空技术服务中心;统筹航空运输综合配套服务。

3、航空物流产业链

以拓展国际货运航线为突破口,以机场扩建为契机,以引进航空物流公司为主要发展途径,整合现有设施资源,优化空港物流园区建设;打造覆盖我国西北地区的航空快运分发中心;构建服务中西亚、辐射全球的空港自由贸易区;形成以国际物流为核心业务的多式联运体系。

4、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链

目前入住乌鲁木齐的特变电工、徐工装备制造业基地、三一西北重工产业园、陕汽集团等现代装备制造业拉动的产业链条涉及电子仪表、设计、技术研发、零配件制造等上游产业,下游的装备展销、维修等等。

5、新能源产业链

依托新疆金凤科技风力发电设备、特变电工多晶硅、众和电子铝箔、达坂城风力发电等一批在国内国际领先的风电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打造新能源光伏电子产业链,形成“中国风谷”。

6、煤电煤化工产业链

近几年随着国家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不断深入,西电东送、西煤东运战略的实施,一些大企业、大集团纷纷入驻新疆,而以甘泉堡工业区为龙头的准东煤电煤化工产业带更是优势资源转换前沿阵地。乌鲁木齐以其他地州不可替代的中心城市的地位成为各大集团首选的总部基地,依托航空资源优势覆盖全疆。

7、旅游会展产业链

利用新疆的旅游优势,依托拥有全国最多疆内支线机场的区位优势,有效整合我市的会展资源,以发展会议活动和特色会展为基础,逐步完善和延伸产业链。同时以中国亚欧博览会永久会址为契机,争取上合组织成员国常设办事机构落户我市,将乌鲁木齐打造成为辐射中亚、西亚、南亚的国际商务会展旅游基地。

五、 乌鲁木齐临空经济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由于区域的产业和经济结构不一样,每个机场的定位和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规划应结合乌鲁木齐区域经济和机场实际,因地制宜,因场施策,突出地方特色和差异,避免重复。对于考虑不成熟、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的,可以有意识的“不规划”,进行“规划留白”,不留遗憾。

第二,发展临空经济必须在我市整体发展目标和产业方针下形成布局科学合理、产业特色突出、集约节约发展的产业集群。一是要巩固发展航空服务业和相关产业,把这些产业做大做强,特别要形成产业集聚,扩大辐射效应;二是要培育临空经济新产业。特别注重发展有利于发挥航空运输的优势和区域整体优势的高科技产业,发展深加工、高附加价值的产品。三是提升现代物流产业,扩大物流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物流服务业的支撑带动能力。

第三,临空经济区建设要详细研究机场的发展阶段与规模,做到量力而行,避免脱离实际,不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

第四,加强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配套能力。特别重要的是提升政府服务能力,服务水平。真正建立起公平、竞争、透明和可预见的市场环境,为各类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增强临空经济区的投资吸引力和竞争力。

第五,临空经济区的开发一定要避免仅以产业园区或经济园区的概念来发展,一定要注重发展城市功能,切忌沦落为一个单纯的“开发区”。唯有最终实现了城市功能,临空经济才能获得最大的发展。

第六,发展临空经济必须把节约资源,包括节约能源、土地、水资源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走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发展的路子,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第七,乌鲁木齐“十二五”期间将整合城市物流产业,将城市中心区物流职能外迁,建设乌拉泊国际物流园、铁路物流园、空港物流园、米东化工物流园和甘泉堡物流园五大物流园,形成与铁路、公路、民航交通相衔接,应以航空物流园区为核心、以物流中心为配套、以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服务站为延伸,形成高效快捷的综合物流产业带。

第八,由于土地增值速度较快、土地征收难度与日俱增,当前正在进行的乌鲁木齐机场四期改扩建工程前期土地征收工作应适度超前,特别是机场周边以及机场噪声影响范围内无法建设敏感建筑物区域的土地,在做好充分论证的前提下,提前统一征收作为机场配套设施用地和临空经济区发展储备用地,避免未来需要使用时项目无“地”可落的尴尬境地。

六、 结论

从乌鲁木齐市“南控、北扩、先西延、后东进”的发展思路看,城北新区发展与临空经济的构建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城北新区的发展是临空经济发展的平台和动力源,临空经济的发展也反过来促进和影响城北新区的发展。

如何使城市总体规划既有效指导机场未来建设,又能顺应其发展需求,如何结合我市实际将城北新区发展构想与空港片区功能互补,既体现城北新区的主职功能并承接老城区职能的特性,又兼融临空经济的专职特性及相关产业安排,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①《关于加快新疆民航发展的会议纪要》2005年12月

②《促进新疆民航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家民航总局 2010年5月

③《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总体规划(2011年版)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

④《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

个人简历:

李荣花,女,汉族,出生于1967年10月, 2003年毕业于新疆大学建筑学(大学),现任院副总工程师、高级规划师、注册城市规划师

猜你喜欢

临空乌鲁木齐机场
“最大机场”
留宿机场
机场快线
昆明综合保税区B区将于明年2月建成
阿帕奇反机场型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