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化总体规划

2012-09-06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2年15期
关键词:住房数字信息化

一、发展现状

(一)信息化工作机构和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2002年以来,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河北省建设信息中心(厅信息化工作归口管理部门),全省市级建设管理部门也先后建立了信息化管理和实施机构,省、市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支撑体系基本形成。省级和部分市级数据中心的硬件和网络基础设施初步配备,网络安全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逐步完善。“河北建设”网站群建成,栏目设置不断完善,网上信息资源日趋丰富。

(二)信息化标准规范和专项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编制了《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确定了“十二五”期间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开展了城乡规划、建筑市场、住房保障、房地产市场、城市管理等数据标准和业务操作规范研究工作,形成了《河北省数字规划建设方案》、《河北省廉租住房业务操作规范》等30余个专项方案和业务规范,制定了《河北省城乡规划基础地形空间数据标准》、《河北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空间数据标准》等20余项配套标准,为整合数据资源,解决条块分割、格式不一、共享困难的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

(三)信息化应用逐步拓展

1、国内首例全省推进数字规划建设。2009年我省正式启动全省数字规划建设,成为全国最早研究、开发数字规划系统,开展省市县三级数字规划建设的省份。2010年9月15日,时任省长陈全国、时任常务副省长赵勇、副省长宋恩华共同启用了我省数字规划系统。一是基础数据逐步充实。完成基础地形图、卫星影像图、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住房保障专项规划等成果入库,初步建立了涵盖现状数据、规划数据、业务数据、文档资料数据四大类数据的城市空间数据库。二是规划审批网上进行。全省建设工程项目全部实现电子报建,各规划管理环节全程在系统上流转,“图文一体化”作业。三是视频会议面对面。建成视频会议系统,与全省11个设区市视频会议系统实现全面对接,极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实现“绿色办公”。四是数字规划向县级延伸。全省49个县(市)建成城乡规划审批系统和公共服务网站,实现了规划审批网上流转。

2、全国率先省市县应用数字住房系统。一是数字住房保障在国内省级层面率先实现了“四个覆盖,两个联通,一张图展示”。2010年9月8日时任省长陈全国、副省长宋恩华共同启动了河北数字住房保障系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河北考察时,对河北数字住房保障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评价我省数字住房保障建设已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二是11个设区市全部开展了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石家庄、唐山和承德3市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全部建成统计分析与信息发布、新建商品房网上备案等7个子系统。三是我省作为全国住房公积金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的唯一试点省份,统一推行了业务管理系统,各设区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实现网上业务办理,摆脱了手工管理。

3、国内首个实现设区市数字城管全覆盖。采用“一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模式,强力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加快省、市、县数字城管建设,实现了从管理体制到机制的创新,具有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的特点,顺应了改革创新的潮流,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2010年11月,朱正举厅长、邯郸市委副书记回建共同启动各设区市数字城管系统。 2011年,11个设区市受理城市供水、燃气、供热、环卫、园林等方面的政策咨询及投诉举报98.2万件,结案96万多件,办结率达97.7%。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化总体规划框架图

4、数字建筑市场率先全省推广应用。及时汇总分析工程建设项目、建筑市场有关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实现对建筑市场主体行为、工程建设项目的动态监管,增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政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探索解决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措施。2006年启动数字建筑市场研究,2011年启用全省建筑业企业信用综合评价系统和建筑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

5、“两化”结合助推机关效能。标准化理念和信息化手段高度融合,实现了办公介质从有纸到无纸,工作过程从无形到有形,业务流程从人工传递到网上传输,各类公文运转从交办、督办到协调、落实、反馈,每一个环节都按时限完成,各个管理环节“闭合式”连结,快捷高效运转,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厅机关与厅属单位及设区市、扩权县(市)建设管理部门间实现了网上协同办公,厅发文件、各市县反馈信息通过网上运行,信息传输更加方便、快捷。部分市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立了行政审批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窗口式办公。

二、总体目标

以信息化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业务应用为核心,实施“三条主线”的信息化应用(即:实体建筑公共管理应用主线、房屋权属公共管理应用主线、城乡设施公共管理应用主线),注重信息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大力开展空间信息资源库建设,重点推进规划、住房、城管、建筑市场数字化,深化机关电子政务应用,提升机关行政效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三、总体框架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包括“1135”,即一套保障体系、一个数据中心、三个基础平台、五方面数字化应用。

一套保障体系是电子政务建设、更新、运行、维护和管理的保障体系,包括制度建设和标准规范建设。

一个数据中心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数据基础,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库。

三个基础平台包括空间信息平台、电子政务平台和网站管理平台。

五方面应用包括数字规划、数字住房、数字城管、数字建筑市场及机关办公。

四、建设内容

(一)保障体系建设

1、工作制度。一是建立住房城乡建设电子政务实施管理制度、总体框架和工作方案;二是建立数据汇交和共享制度;三是建立数据更新机制;四是建立信息公开和发布制度;五是建立系统安全运行的管理维护制度。

2、标准规范。一是制定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主要包括信息分类编码标准、数据模型、业务参考模型、统计分析与评价参考模型、技术参考模型等标准规范;二是加强数据标准化管理,搞好标准规范的推广应用。

(二)数据中心建设

1、信息化基础设施

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电子政务网络、应用支撑设备、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和视频会议设备。

电子政务网络。包括公务内网、公务外网和互联网,是支撑各级政务部门业务应用的基础。建立部、省、市、县各级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按照各类业务应用的信息安全等级要求,在不同网络间实现数据传输。

应用支撑设备。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交换设备。通过使用虚拟化和云平台技术,建立大规模刀片服务器集群和存储集群,实现硬件资源的集中分配、管理、监控。

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等设备。通过整合信息安全资源,规划建设电子政务认证中心、应急响应和灾难备份中心,充分发挥各类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的作用,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整体防护。

视频会议设备。包括支持高清图像处理、双流标准及双路动态视频发送和接收功能的视频终端设备;调音台、音箱、话筒、数字音频处理器等音频设备;高清图像显示设备;摄像头或摄像机等视频采集设备和UPS不间断供电设备。

2、信息资源库

信息资源库是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信息资源采集、存储、交换、管理、利用的核心数据库,包括基础数据库、信息资源目录和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三部分。

基础数据库。依据全省统一数据标准规范,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扩展城市空间数据、市政管线数据、规划成果数据、产权产籍数据、住房保障数据、城市管理数据、建筑能耗数据、企业数据、人员数据、工程项目数据、政策法规数据、机关办公数据等其他数据。

信息资源目录。建立资源交换目录,根据各部门信息资源和需求,依据资源访问权限和资源交换频次,完成各数字化应用系统与基础数据库的数据共享交换。

信息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元数据管理实现按照业务合理性构建数据逻辑结构。通过数据接口管理配置实现对数据访问、数据更新、数据查询的接口标准定义,用以支撑各业务应用系统。

(三)基础平台建设

基础平台包括空间信息平台、电子政务平台和网站管理平台。

1、空间信息平台。一方面提供全省空间信息资源的共享服务,实现多图形基于同一坐标系的空间信息管理;另一方面,支撑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实现跨层级、跨业务的协同管理与分析。

2、电子政务平台。通过通用组件和信息门户,定制业务审批、公文处理与督办、信访管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效能监察、考核评价、档案管理及信息报送等应用,实现业务应用的快速搭建、灵活调整和统一身份认证。

3、网站管理平台。搭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门户网站,实现政务信息公开和共享;建立与公众交流沟通的互动功能、民生服务功能,实现“一站式”网上办公和咨询服务。

(四)数字化应用

1、数字规划。采用航空遥感技术(RS)、信息处理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等,实现对省域城市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及建设过程监管,公众参与监督,建设项目选址、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审批,以城市化综合指标为基础,为领导决策提供综合支持数据,保证城市规划有效实施和城市健康发展。主要业务应用包括:城乡规划编制管理、城乡规划审批管理、城乡规划监督管理、城乡规划统计分析与评价、城乡规划综合服务和村镇规划管理。

2、数字住房。住房保障申请、准入、使用、退出等业务实现电子化管理,动态监督住房保障对象、房源、项目进度等变化情况。对房地产市场主体和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动态监管,全面掌握个人住房基础信息及动态变化情况,为实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创造条件。建立住房公积金监控网络,实时动态采集、汇总和分析全省住房公积金数据,实现对管理中心资金管理运作情况全面,及时、有效监督,为政府监管提供分析和决策依据。主要业务应用包括:房地产市场管理、住房保障管理、住房公积金管理。

3、数字城管。省市县三级协调联动,建立全省统一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数据标准和城市运行管理评价体系。整合城市空间信息资源,实现空间信息资源有效利用和共享。采集各地业务数据,通过多维分析,准确把握城市运行状况,量化城市管理对象和细化管理行为,完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的能力与水平。主要业务应用包括:城市市政综合监管,污水处理动态监测,燃气、供热监控,垃圾处理数据采集分析,城市照明管理,风景名胜区监管,古树名木保护。

4、数字建筑市场。建立省、市、县三级建筑市场监督管理信息网络,逐步完善三级数据交换体系,及时采集和分析建筑市场项目、建筑市场有关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实现对建筑市场主体行为、建筑市场项目流程的动态监管。主要业务应用包括:施工现场管理、信用综合评价、企业资质管理、人员资格管理。

5、机关办公。搭建机关办公系统,实现厅机关文件记录、督查督办、信访、行政审批、人大建议政协提案、档案、内审、科研计划立项、科技成果鉴定、行业培训、会议、物品采购、工作信息等的网上管理,实现各部门间信息共享、办公业务集成和省市间的协同办公,实现个人事务的网上管理。主要业务应用包括:行政办公、行政审批、行政后勤、协同办公、一张图展示。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信息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进一步健全信息化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加强对辖域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促进管理创新,以信息化促进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强化信息技术在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工作各个环节的应用,全面、系统地提高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为破解难题、履行职责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信息支持,避免孤立、片面、短期地看待信息化建设。

(二)规范管理,为信息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形成规范的信息化建设和运行机制,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促进系统整合、信息共享、上下协同、整体联动。建立项目备案制度,省、市、县建设的信息化项目启用和停用,报省厅备案;建立项目建设管理制度,规范项目运行,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建立项目验收制度,制定项目绩效评价标准,对信息系统功能、安全、综合分析能力等进行评定和考核;建立数据管理制度,规范数据采集与处理、维护与更新、交换与共享等行为,实现数据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加大对规章规范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强化对建设信息化发展监督管理。

(三)健全机制,为信息化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将信息化建设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争取各级政府财政支持,稳定经费来源。在落实信息化项目建设阶段一次性大规模投入的同时,解决好后续开发、运行维护、数据更新、升级换代和人员培训所需的经常性经费开支。加快信息化建设管理及投融资体制改革,广泛吸引国内外各类社会资金,逐步形成由多种投融资渠道、多元投资主体构成的信息化建设投融资格局。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市场属性,积极向社会提供各类信息增值服务,并采用滚动推进的方法,使信息化建设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四)完善措施,为信息化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定级,实施等级保护。采用先进的安全保密技术手段,对重要的信息交换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设施。完善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制度,采取日常管理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切实保证网络和应用系统安全运行。加强新形势下信息安全保密防范措施研究,确保门户网站及重要系统之间数据发布、交换、传输安全保密。

(五)培养人才,为信息化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建立人才培养制度,制定培训计划,通过分层次培训和信息化建设实践,提高现有人员素质,结合人才引进,打造一支过硬的人才梯队。注重人才资源的集约利用,广泛开展技术交流和技术合作,依托市场,整合系统内外的人才资源,为我所用。加强市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信息化机构建设,整合资源,壮大队伍,切实承担起对县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

猜你喜欢

住房数字信息化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一种车载可折叠宿营住房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答数字
数字看G20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