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城市规划建设历程
2012-09-06◎
◎
自天府新区、北城改造建设工程开工以来,成都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以记录城市发展历程为己任,积极开展城建档案资料采集,做好新区建设工程及民生工程的声像档案保障工作。
城建档案馆声像人员顶烈日、冒风雨,深入一线,实地拍摄,全程记录着成都“北城改造”、“天府新区”规划设计百日会战、规划测量等工作,采集了一批照片和视频资料。随着建设工程地不断推进,城建档案人用镜头记录下鲜活的建设画面,将规划者、建设者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昂的奋战热情装进档案。
成都市城建档案馆馆长、书记邓绍杰向我们介绍了近几年成都市城建档案工作开展和数字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把握信息化发展方向,提高服务效率
成都市城建档案馆始建于1981年,1985年正式开馆,隶属成都市规划管理局。1987年增挂“成都市城乡建设档案管理处”的牌子,行使全市城乡建设档案工作管理职能。级别为县处级,编制20人,现有在编人员15人,均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4人,另有编外聘用人员23人。设有二室四科。
成都市城建档案馆是成都市政府直属事业性档案工作机构,是国家专门档案馆,集中统一管理全市城建档案,是城市建设档案信息和资料的永久保存地。现有馆房总面积3500平方米,档案密集架216列,温湿度检测系统1套,专业相机6台,摄像机6台,声像编辑系统3套,服务器3套,扫描仪10台,绘图仪2台,除湿机15台,防磁柜5台、防潮柜3台等,另有电视图像监控系统和现代化档案管理系统。馆藏档案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整理规范、排架科学、检索手段先进。截至2011年,馆藏档案40万余卷。
城建档案馆的作用无可比拟,如成都市城建档案馆曾为成都地铁可行性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档案。2008年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正式批准立项,该工程为成都市历史上最大的市政工程项目,起于红花堰车站,途经火车北站、人民北路、人民中路、人民南路等交通繁忙地段,终于新会展中心,沿线两侧及正上方有地矿大厦、万富大厦、交银大厦、轻工大厦、外贸大厦、喜来登饭店、华晖大厦等高层建筑,为确保沿线建筑物的安全及地铁结构的优化设计、施工,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地下铁道设计院、成都市勘测院、中铁隧道设计院相继到该馆,查阅沿线有关建筑物的名称、权属、性质、用途、桩基范围、地下建筑物墙壁厚度等情况。成都市城建档案馆大力协助,先后数次为相关单位提供了各建筑物的竣工总平面图、地下室建筑、结构图、地下桩基基础等万余卷档案,为地铁一号线的设计做出了贡献。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事业适应当前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成都市城建档案馆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实现了计算机档案查询检索、计算机辅助档案整理和利用。随着档案类别的增加,网络建设和数字化建设的需要,原本由成都市城建档案馆自行开发的档案软件已经不能适应城建档案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为此,成都市城建档案馆以城市建设数据库建设为契机,全面展开了城市建设资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开发了适应建设行业资源管理的软件系统,将利用率高、与民生直接相关的住房登记、建设用地(征地)等档案全部进行了数字化扫描,由此开始了运用该系统来管理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利用工作,实现了馆藏档案无纸全文查阅,彻底改善了过去只能依靠计算机辅助查阅档案目录的状况。
为更好地提供利用和保护档案资源,成都市城建档案馆又相继将馆藏未数字化的文字档案和大幅图纸档案进行了补充扫描,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并计划用三年时间将全馆永久长期档案全面数字化。同时,成都市城建档案馆还进一步完善了原档案管理系统功能,将档案管理与办公自动化结合起来,实行档案网络化管理,实现了规划局机关和局属事业单位远程利用档案,并由中心城区分局向区(市)县局逐步推广档案远程查询,以扩大网络利用档案的范围。即任何一台经授权的计算机都可以通过远程浏览查阅档案信息。如地铁1号线工程开工在即,需对红花堰车站及皂角树车辆段上盖物业做专题研究,尽快确定车辆段可用地范围和可供招商的净用地红线范围。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成都市规划设计院对沙河和小沙河排洪渠围合区域内可供开发的区域土地现状、既有规划、土地权属进行调查和确认,给出该区域可供车辆段集约开发的地块红线图。为此,成都市规划设计院到成都市城建档案馆查找相关资料。成都市城建档案馆工作人员通过信息化手段,先后提供了51卷建筑管理档案的用地及总平面红线图,档案信息远程利用为相关单位利用城建档案带来了极大便利,切实满足了民生需求,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档案管理水平和便民服务质量。
打造群众满意窗口,创建优质服务形象
由于成都市城建档案馆所存档案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档案查阅利用频繁。仅近两年,该馆就接待查档人员5000人次、利用档案8000多卷。
为更好地发挥档案在管好住房、解决纠纷等工作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档案资源的利用需求,实现档案的最大效益,成都市城建档案馆不仅专门设立了档案接待查阅大厅、制订了服务大厅管理制度、优化了服务流程、限定了办事时效,还专门聘请专业礼仪老师对窗口服务人员的礼貌用语、仪容仪表、行为举止等进行礼仪专业培训,实行规范化窗口服务,同时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加强窗口的软、硬环境建设,更人性化地服务民生。一是大厅查阅用计算机实行双屏显示,使查阅者和工作人员实现了良好的互动;二是将住房登记资料查询办法、档案查询指南、档案收费许可等张贴于大厅的醒目位置,同时印成资料供查阅者索取,保证了可公开档案查阅利用的透明度;三是开辟自主查阅区,将国家、省、市等城市建设资源相关政策、法规、文件编辑成册,公开放置于查阅区内,供利用者自行查询;四是作为政府信息公开查询点之一,配备了专用联网计算机,供需要人士查询;五是制作的文件袋、文件封面免费提供给查阅者,便于其档案复制材料的携带;六是降低了档案查询的门槛,取消了档案查询收费,只收取档案复制的成本费,最大限度节约了公众查阅档案的成本。
成都市城建档案馆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档案工作中的集中体现。该馆以民生需求为导向,通过多方面加强民生档案建设,为民办实事成效显著:
占地43亩的成都市工人文化宫位于提督街61号,于1951年5月1日正式对市民开放。因建筑、设施年久老化破旧,根据城区功能的规划,有关部门决定对工人文化宫实施整体搬迁。新建文化宫位于清江中路,成温公路与青羊大道交汇处的西南侧,正处于设计过程中。设计院要求建设方提供市政自来水管、污水管、雨水管、煤气管、通信管等管线具体接管位置,接管处管道的管径、管底标高,并核实文化宫项目建筑红线范围内的地下是否有不可移动的地下管线,以便避让。这可让建设方犯了难!2005年11月,蓉城项目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到该馆查阅新文化宫周边地下管线情况,由于当年施工时工程所处街道名称与现有街道名称不太相符,且该公司无法提供出当时施工时的准确名称,查找起来特别困难。该馆工作人员积极配合,多方查找,调阅了18卷档案,终于找到了贝森路的通信管道平面图、清江中路中压煤气管道平面图及青羊大道给水平面图,为工程接管设计提供了依据。
位于庆云南街新巷子的启阳大厦建于1997年,中国烟草四川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在此有35户住户,门卫1户,营业房9间。由于水管老化、锈蚀,爆管现象时常发生,漏水严重,给住户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该单位到成都市自来水公司申请更换主水管,并安装一户一表,自来水公司要求他们提供该房屋的规划审批总平面红线图。启阳大厦是由四川省力博建设公司、锦江教委与中国烟草四川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修建的,但在三家单位档案室的档案材料中都没有找到总平面红线图。该单位先后奔走多处,都因缺乏原始资料,无法解决问题。2005年9月1日,该单位到成都市城建档案馆查阅档案,最终查到了建筑的总平面红线图,使这项供水管道改造工程得以顺利完成。
叶文同志(化名)于2002年被拆迁至成都高新区元华路的南方半岛后,对其房屋间距问题产生了疑问。2005年10月,先后两次来到成都市城建档案馆查询相关档案,了解房屋间距是否符合审批要求。该馆同志热情接待,积极配合,帮助她解决心中的疑问。面对工作人员热情、周到地服务,叶文同志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写下留言:“真是久违了的亲人般的接待,真诚、热情、难以忘怀。该馆同志待人的热情及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使人感到异常温暖与感动,他们真正体现了三个代表,较之其他政府部门,堪称优秀。他们的形象、给予的温暖,铭记在心。”
深度开发馆藏资源,升华服务层次
成都,一座水脉和文脉温润的城市,2300多年的建城史是城市建设的宝贵资源,也是展现城市特色的最好名片。随着成都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为了保留城市记忆,传承城市发展脉络,发挥城建档案在城市建设中的基础保障作用,2011年,在成都市规划管理局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依托声像技术优势,成都市城建档案馆围绕局中心工作,大力推动声像档案事业,启动“城市记忆”工程,全方位、多视角、大尺度、多时段地自主拍摄、整理了一批城市建设声像档案资料,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城市记忆。
“城市记忆”工程包括“198”区域,平原城市规划11条示范线,龙门山沿线,都江堰沿线近百个点位拍摄,成都全域14个区(市)县。拍摄内容涵盖城市风貌、旧城改造、新农村建设、灾后重建、古镇保护等多个方面。
为保证工作有序推进,2011年3月~11月,成都市城建档案馆创新管理模式,合理计划,科学组织,创造性开展工作。以馆声像工作人员为主体,组织协调5家合作协议单位,分片落实任务。先后组织航拍8架次,起用大摇臂拍摄50余次,投入600人次,共拍摄照片5900张,视频素材1500分钟。拍摄规模之大,拍摄水准之高,参与人数之多,率全国同行业之先。
在拍摄过程中,成都市城建档案馆统筹规划拍摄内容,将真实性、客观性与视觉艺术审美性相结合,确保多层次利用,实现多赢。2011年,该馆还完成成都规划馆部分视频采集工作。同时受邀与成都市博览局、成都市国土资源局、成都市电视台、成都各区县规划局等单位提供了大量的图片作品及视频资料。
“城市记忆”工程的成功实施,为成都馆带来了全国赞誉。2011年,成都市城建档案馆共接待包括杭州市城建档案馆在内的来馆考察学习团队10余批。2011年10月3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张志新副主任一行,专门就该馆“城市记忆”工程工作情况,作了长达4个小时的专项视察,在观看过多部作品,了解了成都声像档案事业的发展情况后,做出了高度评价,赞誉该馆工作为推动全国“城市记忆”工程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镜头延续历史,光荣承载梦想,2012年,是成都市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和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关键之年,成都市城建档案人更将积极努力,勇于创新,顺势而上,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