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区120急救需求量区域和时间分布分析
2012-09-06郭增勋于海玲陈丽冰
郭增勋,于海玲,鲁 强,陈丽冰,樊 琨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1]。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六城区由于经济发展、区域面积、服务人口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而急救需求也各不相同。本研究通过对2010年北京市120急救需求信息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找出其区域、时间分布规律,探讨院前急救资源优化配置方法,为提高北京市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北京急救中心调度信息数据库为基础,2010年1—12月北京市120共受理六大城区院前急救呼救225 176例次。
1.2 方法 全部数据由调度人员受理急救呼叫任务时录入,组长审核。使用Excel 2003进行统计,两人同时分别进行以避免误差。统计指标主要是北京市六城区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的急救需求量和急救需求未满足量。
2 结果
2.1 急救需求量区域分布 2010年北京市六大城区120急救需求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朝阳区66 764例次 (29.65%)、海淀区 43457例次 (19.30%)、丰台区 42198例次(18.74%)、西城区36 084例次 (16.02%)、东城区23 933例次 (10.63%)、石景山区12 740例次 (5.66%)。
2.2 急救需求量时间分布 北京市六大城区120急救需求量均在4:00~5:00最少,此后逐渐增多,在9:00~10:00达到最高峰,以后呈缓慢下降趋势,其中东城区、西城区、石景山区在20:00~21:00形成第二个小高峰,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在21:00~22:00形成第二个小高峰 (见图1)。
图1 2010年北京市城区120急救需求量24 h分布Figure 1 The time distribution of 120 EMSS demand in the main districts of Beijing in 2010
2.3 急救需求未满足量时间分布 急救需求未满足量是指呼叫者拨打120急救电话要车而未能满足其需求派出救护车的数量。各城区120急救需求未满足量在4:00~6:00最少,此后逐渐增多,在11:00~12:00达到最高峰,以后呈缓慢下降趋势,均在19:00~20:00形成第二个小高峰。朝阳区急救需求未满足量最多,石景山区最少 (见图2)。
3 讨论
3.1 急救需求量区域分布 急救需求量与区域面积、服务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密切相关。在北京市各城区中,朝阳区面积455.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4.5万,面积最大、服务人口最多,且经济较为发达;石景山区面积84.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1.6万,面积虽然较东城区、西城区大,但服务人口最少,且经济发展相对于其他城区较为落后。
3.2 急救需求量时间分布 急救需求时间分布与北京市城区人口生活、工作习惯及作息时间等多种因素相关。如夜间发病后各种原因等到晨起后就医、慢性病行动不便要救护车送往就医、医生查房后决定转院治疗或出院、上班早高峰道路交通事故增加等多种因素导致急救需求早高峰的形成。而利用下班后时间带患者就医、晚餐后疾病发作或饮酒打架致病致伤等情况则与急救需求晚高峰密切相关。急救需求低峰应该与人们活动减少、睡眠深度增加等有关。北京市急救需求时间分布特点与国内部分城市研究结果有相似之处,同时又符合各自区域特点[2-3]。
3.3 急救需求未满足量时间分布 急救需求未满足量时间分布特点与急救需求量本身的时间分布有关,但更与不同时间段能够提供的急救服务数量直接相关。北京市城区120除极少数值班车外,大部分值班时间为8:00~20:00(白班)、20:00~8:00(夜班),与该工作制密切相关的早晚交接班及就餐时间段有效值班车减少,急救需求未满足量明显增加。同时,急救需求量大、急救资源配置总体不足是各时段均存在急救需求未能满足现象的根本原因。
3.4 基于需求分布的急救资源配置建议 (1)目前,北京市120急救资源总体配置不足,尚不能满足市民对120的院前急救呼叫需求,应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置、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的原则,整体建设院前急救网络[3],增加值班急救车辆、人员、设备配置。(2)北京市各城区面积、人口、经济发展等不尽相同,急救需求量存在显著差异,结合服务人口、行政区划、地理环境、自然景观及急救需求实际等因素,优化急救网络布局,在流动人口集中的区域动态调整、增加流动值班救护车,可以兼顾公平和效益[4-5]。 (3)北京市城区急救需求量及未能满足量均具有时间分布规律,依据该规律调整各时段值班车数量,采取错时交接班、错时就餐、高峰时段增加值班车等措施将使有限的急救资源发挥更大效益。(4)依据急救需求时间分布特点,对调度员实行灵活的弹性排班,在呼救繁忙时增加调度员,开通备用接警席位,保障通讯畅通和及时的呼救应答[6]。(5)目前北京市120承担的任务中包括相当数量转院、回家、接送站等非现场急救任务,应建立分层派车工作制度,完善调度派车方式,对现有资源实行科学合理的分类配置[7],确保真正需要急救的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
1 唐维骏.我国院前急救中评分工具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1045.
2 张创成.“120”急诊病例呼救时点圆形分布特征与急救对策[J].福建医药杂志,2002,24(6):81-83.
3 张建中,王庆玮.2007年—2009年淮安市院前急救疾病谱规律及应对措施[J].中国医疗前沿,2010,5(15):93.
4 于海玲,关金保,赵永春,等.我国院外急救网络建设原则的探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11):1227-1228.
5 于海玲,关金保,王亚东.北京市城区院前急救网络合理布局方法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2):4214-4216.
6 周泓君,韦美玉,张顺瑶.攀枝花市紧急救援指挥调度信息分析[J].西南军医,2010,12(3):427-428.
7 倪川明,殷桂霞,杨如才.急救单元的分类配置与调度探索 [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5,16(4):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