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党组织的遵义实践
2012-09-06孟丰林
文Ⅰ本刊记者 孟丰林 尹 辉
服务型党组织的遵义实践
文Ⅰ本刊记者 孟丰林 尹 辉
为贯彻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服务人民群众、服务科学发展,2009年以来,遵义市委把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作为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载体,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遵义提速赶超、转型跨越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凸显服务主题 搭建服务平台
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三个服务”是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主题。2009年2月,遵义市委出台《关于深入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的意见》,《意见》鲜明体现“服务”,要求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整个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创建工作的创造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并对创建工作规划、重点工作、方法步骤、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全面的要求。
在具体实施中,遵义市以搭建县(区、市)党务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村(社区)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片区党员便民服务点的“四级网络”作为创建平台,努力实现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服务能力、民主水平、工作水平和群众满意程度的“五个提升”。
“四级网络”服务载体职能虽有不同,但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完善服务功能,满足群众需求;深化基层工作内涵,推动党建工作创新;激活基层活力,夯实基层战斗堡垒。
“让党组织神经末梢连接到千家万户,党员服务群众就有了稳固的载体。”2009年,时任遵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素平说。随着县、乡、村、组四级网络服务载体的日臻完善,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服务体系已具规模。
截至2011年底,全市建成了14个县(区、市)党务服务中心、243个乡镇(街道)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1976个村(社区)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6990个片区便民服务点,各地涌现出一大批“设施上档次、管理上水平、服务有特色”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遵义市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党员干部以身作则,每周都会安排时间和留守儿童做游戏、指导他们做作业。(本刊记者吴文仙/摄)
党心民心心心相印
两颗红心,紧密相连,中间是闪亮的党徽,这就是“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的标志。遵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吴起介绍,重叠在一起的两颗心是党心和民心,党心民心心心相印,只要用心为老百姓服务,老百姓一定会拥护党的领导。
在湄潭县洗马乡“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点,鲜红的标志引人注目。56岁的村民何能凯,从三公里之外的潘家寨来到创建点补办新农村合作医疗证,只用了短短几分钟就办好了,“每次来乡里的创建点办事,非常方便省事,不用看人脸色,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很好。”何能凯说。在余庆县敖溪镇,70多名党员用“党员诚信”作为担保,为900户养殖户担保贷款640多万元,基层党员干部主动服务、上门服务正在常态化。
即使在边远的乡村,群众手里都有一本《便民服务手册》。干部的电话、姓名、职责、承诺都印在上面,群众“走一趟路、进一个门”,就能办好该办的事。
四级服务网络平台的建立切实解决了以往群众办事“人难找、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问题,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目前,全市四级服务机构已为党员群众代办事项58万多件,解决纠纷1.8万多件,办实事好事5万余件,帮扶困难党员群众3.5万余人次,开展各类政策、法律和实用技术咨询185万余人次。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真心服务让广大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戴。湄潭县田家沟的老百姓从心底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服务,自编自演了《十谢共产党》的花灯戏广为传唱。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王长江赴遵义调研后认为,遵义市的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把党的建设、国家的建设、社会的建设,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有机联系在一起,意义非常重大”,“创建工作不仅对于遵义,而且对于推进党的建设具有普遍意义”。(责任编辑/吴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