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诗心系风筝
2012-09-05章中林
章中林
“江北江南纸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伍骑夫弄笛儿。”我国是诗的国度,也是风筝的故乡。塞外江南,大江南北人们都喜爱放风筝,而风筝也成了人们争相吟咏的题材。
辽阔广袤的原野,浅草如茵的田塍,柳絮轻扬的池塘,到处都是响亮的欢笑。孩子们沐浴着春风,在恬畅的春风中欢呼着,蹿跃着。风筝高飏,在和燕子、杜鹃嬉戏着。我伫立在窗前,想放松一下心情,风筝这个精灵却塞满了我的视野。干脆闭上眼吧。不料想,有关风筝的古诗词就像一坛打翻的陈年老酒,漫上心头,一股馨香在心里氤氲开来。
“江北江南纸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伍骑夫弄笛儿。”我国是诗的国度,也是风筝的故乡。塞外江南,大江南北人们都喜爱放风筝,而风筝也成了人们争相吟咏的题材。这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清代高鼎的《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杨柳如烟”的春天,“草长莺飞”的地方,是多么的醉人,可是孩子们的心却不在这里,而是趁着东风放飞风筝。此情此景勾起我们多少的儿时美妙回忆。风筝是孩子们的最爱,但是放风筝,成人也是不输在后面的。看看郑板桥的《怀潍县》:“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漫天风筝如雪,风筝、娇女欲和蝴蝶“斗春归”,这一“斗”里有着多少的喧嚷和浓烈的闹春景致。看看徐文长的《风鸢图》:“我亦曾经放鹞嬉,今来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在宁静闲适中,老人们不也有着一种掩饰不住的激动和神往吗?
出于对风筝的喜爱,无论男女老幼都对放风筝乐此不疲,有人更是连晚上的时光都不愿意闲过,有诗为证:“夜静弦音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移将别调中。”看来,高骈这位唐朝才子就在晚上放过风筝,不然怎么会有“竹笛声声动云霄”这样真切的摹画,这样舒畅的心情呢? “落花无数欲成泥,庭草催春绿渐齐。窗外忽传鹦鹉语,风筝吹落画檐西。”风筝断线给人的该是扫兴吧。偏不,你看,它给人的不也是盎然的春意吗?如此,你还会不动心走出屋外放风筝吗?
风筝带给人们的喜悦和欢快是自不待言的,但是不同的人眼中的风筝却表现出斑斓的色彩,万千情愫来。“春寒料峭乍晴时,睡起纱窗日影移。何处风筝吹断线?吹来落在杏花枝。”清朝女诗人骆绮兰《春闺》慵懒中不也带有淡淡的闲愁吗?“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罵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一“骂”,一“欠”,孩子的急不可耐中有着多少的天真和好强。“阶下儿童仰面看,清明装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断游丝”、“怨东风”,曹雪芹又怎会只让探春出谜语呢?
风筝高翔,俯瞰一切,它本没有什么诉说,但是多情的人们却还能从中读出人生的况味来。“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寇准的《纸鸢》里抒发更多的应该是人事腾达还需有所凭依的人生感慨吧。“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去地渐高人眼乱,世人为尔羽毛全。”元稹的这首诗虽然写的是放风筝风俗画,但是表现的又岂是风筝就能说尽的吗?吴友如的题画诗“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是不是也有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凌云壮志呢?
“千古诗心三绝美,柔情万千系风筝。”徜徉在古诗词的世界里,那情那境,那人那事,每一个面目,每一个巧语,每一种心情都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切近,似乎触手可及,仰息可闻。仰望着窗外漫天的风筝,恍惚自己也成了一只风筝,正在湛蓝的天空下放飞着自己美丽的心情。
(编辑 东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