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宿根抗旱甘蔗新品种云蔗03-194的选育
2012-09-03吴才文刘家勇赵培方夏红明陈学宽
吴才文,赵 俊,刘家勇,杨 昆,赵培方,夏红明,陈学宽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科学研究所/云南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开远 661600)
甘蔗是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十五”以来,蔗糖在食糖生产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蔗糖产量已占全国食糖总产量的90%以上。我国甘蔗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及南方邻近省区,随着社会经济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甘蔗的种植区域不断向旱地和坡地转移,目前甘蔗旱坡地栽种面积占植蔗总面积的80%以上;在甘蔗不断向旱地、坡地转移的同时,农村劳动力也在加速向城镇转移,为了降低种植成本、减少劳动力的投入,导致宿根甘蔗所占比例越来越高,由于强宿根甘蔗品种缺乏,导致甘蔗种植成本不断提高,由于抗旱甘蔗品种缺乏,甘蔗单产长期徘徊在一个较低水平。云蔗03-194是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采用常规杂交技术,通过旱地育种试验基地经五圃制试验成功培育而成的强宿根抗旱甘新品种。主要表现为自动脱叶,宿根性强,抗旱性好,2011年6月通过国家甘蔗品种鉴定。
1 选育研究过程
云蔗03-194是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选用早熟高糖品种ROC25为母本,以粤糖97-20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并委托海南甘蔗育种场杂交。杂交种子于2003年春季播种进行培育,当年该组合定植实生苗培育1225株,当年选择优良单株,编号为云蔗03-194。2004年进入选种圃,2005年入选鉴定圃,2006年升级为预备品比试验,2007—2008年参加2新1宿正规品种比较试验和扩繁。该品种从预备品比阶段就开始进行宿根性研究,田间综合表现为中大茎,叶片清秀,蔗茎均匀整齐,株形好,抗倒伏,脱叶好,宿根性强等优良性状。于2009—2010年推荐参加国家第七轮区域化试验和生产试验。试验结果:云蔗03-194中早熟、高产高糖,抗旱性强,经受住了2009年云南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的考验,在2009—2011年云南持续特大干旱中表现突出,产量高、糖分高,抗倒伏和脱叶性好,被蔗农称为“两刀”甘蔗,收获时在蔗蔸和梢头砍两刀就可作为原料甘蔗交糖厂;经人工鉴定对黑穗病的抗性级别为1级,抗性反应型为抗病;人工胁迫抗旱性强。自然条件下未发现花叶病、梢腐病和黄叶综合症等病害。2010年底广西柳城遭遇强烈低温冻害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强的抗寒性和宿根性。适合在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蔗区肥力中等以上的蔗区种植,在燥热蔗区种植优势更为明显。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特征
蔗茎直立均匀,无大小茎,株形紧凑,中大茎,节间曝光前后均为黄绿色,节间较长、圆筒形,腊粉较少,灰色,无水裂,无气根,无空心,无蒲心;芽为菱形,芽体较大,芽沟较浅,芽翼较宽,芽尖到达生长带,芽基与叶痕相平;根点3行,较规则;苗期叶姿披散,中后期顶部叶片斜直,叶尖倒立,中等长度,较宽大;无57号毛群;内叶耳为三角形,外叶耳缺。肥厚带颜色为黄绿色,脱叶性特好。
2.2 农艺特性
云蔗03-194出苗快,出苗率高,幼苗整齐,均匀;分蘖早、分蘖性好;发株早,早生快发,生势好,平均株高295.54cm,成茎率高,有效茎多(75000条/hm2);中大茎(2.55cm),平均单茎重1.38kg。 中早熟、丰产、高糖、抗旱、宿根性好、自动脱叶,适宜台坝旱地及一般水肥条件的地块种植。
3 主要试验结果
3.1 蔗茎产量
2009—2010年,在国家区域化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39次试验中,云蔗03-194平均蔗茎产量101.39t/hm2,较ROC16(93.64t/hm2)增产8.28%(表1)。其中:2009—2010年在我国华南蔗区5省进行联合多点试验(国家甘蔗新品种第七轮区域试验),新宿平均公顷蔗茎产量106.21t,比对照新台糖16号(94.92t)增产11.89%;2010年在全国甘蔗新品种第七轮生产试验中,平均蔗茎产量98.59t/hm2,比新台糖16号 (96.30t)增产2.38%。综合表现出苗较好,分蘖力好,单茎重实,丰产性较好、落叶好。
3.2 甘蔗蔗糖分
2009—2010年,在国家区域化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39次试验中,云蔗03-194前期(11—12月)平均糖分13.71%,成熟期(1—3月)平均糖分15.05%,全期(11月至次年3月)平均糖分14.40%(表2)。其中:在全国甘蔗品种区域化试验,云蔗03-194前期 (11—12月)平均糖分13.82%,成熟期 (1—3月)平均糖分15.12%,全期(11月至次年3月)平均糖分14.47%。在2010年全国生产示范试验中,前期(11—12月)平均糖分13.34%,成熟期(1—3月)平均糖分14.80%,峰值16.55%,全期(11月至次年3月)平均糖分14.18%。
3.3 公顷含糖量
2009—2010年,在全国甘蔗新品种区域化试验及生产示范试验中(39次试验),云蔗03-194平均含糖量14.68t/hm2,比ROC16增产5.99%(表1)。其中:
全国甘蔗新品种区域化试验中(4省区10个试点,2新1宿,累计30次试验),平均含糖量14.89t/hm2,比ROC16增产7.74%。
全国生产示范试验中(4省区9个试点,9次试验),平均含糖量13.98t/hm2,与ROC16相当。9个试点9次试验含糖量与ROC16相比6点次增产,其中在云南的开远、保山、瑞丽和福建漳州4个试点均比对照种增产幅度大。
3.4 宿根性
云蔗03-194的宿根性强,主要表现在宿根发株早、发株率高、成茎率高,有效茎多,宿根蔗产量高。2009—2010年国家区域试验中,云蔗03-194的宿根蔗产量为98.14t/hm2,较对照种 ROC16(88.88t/hm2)增产 10.4%。
3.5 抗旱性
3.5.1 抗旱鉴定表现 根据2010年受旱后株高伤害程度和产量损失程度对其抗旱性进行评价,云蔗03-194株高伤害率为22.29%,产量损失率均为29.51%,株高伤害率、产量损失率均小于30%,抗旱性强。
3.5.2 生产抗旱性表现 2009—2011年在云南遭遇百年不遇、且长时间的特大干旱过程中,云蔗03-194在云南的临沧、德宏、保山和红河等主产蔗区大面积生产示范中,抗旱性突出,表现优良,平均公顷蔗产量117.6t、含糖量17.71t,公顷蔗和糖产量分别较对照种新台糖22(ROC22)增产25.97t和4.65t,增幅分别为28.3%和35.6%;早期(11—1月)平均蔗糖分15.23%,较ROC22高0.98个百分点。在云南红河元阳糖厂燥热蔗区旱坡地种植(数据未统计入表格),实收单产161.55t/hm2,11—1月平均糖分15.29%,含糖量24.7t/hm2,表现出极强的抗旱性和巨大的增产潜力。
表2 云蔗03-194抗旱性评价结果
3.6 抗病性
经福建农大甘蔗研究所 (国家指定甘蔗品质检测中心)人工接种鉴定,云蔗03-194新植黑穗病发病率为0,宿根发病率为9.96%,新宿平均发病率为4.98%,抗性级别为1,抗性反应型为高抗黑穗病。在国家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生产示范试验中,10个试点累计39次试验均未发现花叶病、梢腐病和黄叶综合症等甘蔗主要病害。
3.7 适应性
云蔗03-194为中熟、丰产、高糖品种,出苗整齐,早生快发,分蘖力强,宿根性好,成茎率高,实心,丰产性和稳定性良好,在国家区试及生产示范各点试验中自然条件下均无花叶病、梢腐病和黄叶病发生,高抗黑穗病,抗旱性强,适宜在云南、福建、广西等蔗区肥力中等以上的蔗区种植,在燥热蔗区种植产量、糖分优势更为明显。
表3 云蔗03-194黑穗病抗病性鉴定结果
4 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4.1 新植栽培
中大茎种,种植行距以1.1~1.2m为宜,公顷下芽量120000芽为宜,可春植、秋植和冬植。旱坡地种植应采用深沟槽植板土栽培以有效利用土壤深层水分;冬植和早春植宜用地膜覆盖栽培,以保持土壤水分和增加地温,促进早生快发。
4.2 宿根蔗管理
前季蔗砍收后,应及时清理蔗田,有灌溉条件时做到早灌水、早松蔸,地膜覆盖促进早发株、多发株,苗齐、苗壮,保证宿根蔗丰收。旱坡地甘蔗砍收后不要松蔸直接用蔗叶或地膜履盖,以充分利用土壤水分、促进蔗芽萌发。
4.3 田间管理
该品种早生快发,前中期生长快,有条件的蔗区可用有机肥或滤泥作基肥,在苗期早追肥,生长中期施足攻茎肥,各期施肥均需注意氮、磷、钾的配合施用。适当高培土,促进根系发达深扎和蔗茎基部粗壮,保证丰产丰收。
4.4 自然灾害的防治
生长期注意防治各种病虫草害,雨季清理好田间排水沟渠,防止积水。
[1] 刘海斌,何红,邓展云,等.特高糖抗寒甘蔗新品种桂糖 28 的选育[J].中国糖料,2010(1):13-15.
[2] 吴才文,范源洪,赵俊,等.甘蔗品种云引 3 号的引进及筛选[J].中国糖料,2010(3):16-19.
[3] 邓祖湖,陈如凯,高三基,等.高产多抗优质糖能兼用甘蔗新品种福农 91-4621[J].甘蔗,2004(1):40-44.
[4]经艳芬,楚连璧,桃联安,等.含云南蛮耗细茎野生种血缘甘蔗新品种(系)的宿根性研究[J].中国糖料,2008(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