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姆尼演讲猛攻奥巴马

2012-09-01

环球时报 2012-09-01
关键词:罗姆尼共和党奥巴马

“奥巴马总统承诺的是开始降低海平面升起的高度,治愈地球,而我的承诺是帮助你和你的家人。”当地时间8月30日晚,罗姆尼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演讲”找到了最好的主题———挤兑奥巴马。他在这个只属于他的大日子正式宣布接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西方媒体说,这好比打响发令枪,未来十周美国人会咬着手指头看他与奥巴马争夺总统宝座。事实上美国内部新一轮党争早已启动,对罗姆尼30日同样的笑容,亲共和党媒体的形容词是“温暖”,亲民主党媒体则讽刺说,它有种“怪异的模糊”。令不少美国媒体失望的是,罗姆尼在演讲中没有详细阐明如何拯救美国,却把过多精力投入对奥巴马的指责。相比之下,中国在演讲中只被提及两次,这当然不代表罗姆尼改变了对华立场,而是更多指名道姓骂中国的话都收录进共和党新党纲了。罗姆尼还提到一次普京,宣称如果当选,会让普京看到更强硬的美国。有俄罗斯议员调侃说,罗姆尼把如何对待俄总统纳入竞选演说,看来普京在美国的威望比他自己高得多。

猛踩奥巴马成演讲主题

“主席先生,各位代表,我接受你们美国总统候选人的提名。”当地时间8月30日晚,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市举行的共和党第40次全国代表大会因罗姆尼的这句话达到高潮。这位马萨诸塞州前州长当晚发表长约45分钟的接受提名演说,法新社说,这声发令枪响后,美国人将在未来十周咬着手指头目睹罗姆尼与奥巴马为入主白宫面红耳赤地争夺。

“罗姆尼誓言重塑美国”,美国《华尔街日报》8月31日用这样的角度报道罗姆尼的演说。文章援引罗姆尼的话说,现在是恢复美国承诺的时候了,“我们的国家需要什么?这问题既不复杂也不深刻,美国需要工作,大量的工作。”他承诺,如当选将为美国创造1200万个新就业岗位,他还说,“我竞选总统就是为给美国创建一个更好的未来:任何渴望工作的美国人都能找到工作,没人会为退休后的生活担心,每个为人父母者都能有这份自信———我们的子女受到的教育会保证他们找到好工作,拥有光明的未来”。

“这是65岁的罗姆尼生命中最重要的演讲”,昨天,大大小小的美国媒体都用这句话形容此次演讲对罗姆尼的重要性,而他讲话前,他人生几乎每个片段和他共事过的人都出现在会场为听众讲述罗姆尼的故事,他甚至请来美国奥运冠军回忆他如何拯救了盐湖城冬奥会。CNN说,“如果整场共和党大会像一架飞机,副总统候选人瑞恩给飞机装上一只机翼,安·罗姆尼(罗姆尼夫人)装上了另一只,前国务卿赖斯给引擎加上一些油。现在,罗姆尼要驾驶飞机起飞了。”

“罗姆尼的演讲实际上有3项任务:解释奥巴马为什么不配连任;从人性的角度展示自己;阐述如果当选他会把美国带向何方。”美国《华盛顿邮报》31日题为“指责别人强过推销自己”的社论说,3个任务里第一个任务罗姆尼完成得最出色,但在最重要的第三个任务中,罗姆尼给出的说服力最弱。

“奥巴马总统承诺的是开始降低海平面升起的高度,治愈地球,而我的承诺是帮助你和你的家人。”当罗姆尼在演讲中用这话暗损奥巴马说大话时,现场听众中响起了笑声。这种对奥巴马点名的揶揄还有很多,比如他说对美国家庭而言,奥巴马的经济政策“把希望与变革变成了失败与失望”。他还批评奥巴马“在外交上开始了一个道歉之旅,奥巴马说,美国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其他国家,不,总统先生,是美国使其他国家摆脱了独裁者”。《纽约时报》称,罗姆尼要求美国人扪心自问,自己的生活是否比4年前好了,并鼓励美国人不要因放弃奥巴马而有负罪感。“今晚,我问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当年你们投票给奥巴马时感到激动,现在你们还对他是总统那么激动吗?”罗姆尼说。

“与整个共和党大会一样,罗姆尼的演讲充满个人攻击和空洞的陈词滥调,对于推动国家前进没给出任何具体思想。”法新社称,奥巴马竞选阵营经理人吉姆·梅西纳用这样的话反击罗姆尼对奥巴马的指责。梅西纳还说,罗姆尼不仅不和我们分享任何具体的建议,他说了差不多45分钟,却连阿富汗提都不提。

“轻薄”,美联社30日也用这个词形容外交政策在罗姆尼演说中所占的比重。除了贬损奥巴马的“道歉之旅”,他批评奥巴马对以色列等盟友不够忠诚,却给了普京他想要的灵活,而如果自己当选,普京从美国看到的弹性将越来越少,硬骨头将越来越多。俄罗斯国家杜马安全与反腐败委员会主席伊琳娜·亚罗瓦娅8月31日说,“不自信的政治家通常才会采用这种论调”,“罗姆尼竞选活动的主要口号之一是塑造对待我们国家和领袖的态度,这说明普京在美国的威望比共和党候选人的威望还高。”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则表示,把俄美关系作为大选前口水战的牺牲品是不容许的。

“人们很容易理解共和党人为何要避开外交和安全领域,奥巴马在国内问题上或许有弱点,但在外交和安全问题上,共和党人毫无优势。”《纽约时报》30日社论对罗姆尼提出严厉批评,进而指责共和党为谋党派私利甚至不惜把美国国家评级当做人质。社论还贬损罗姆尼的演讲是用嘴上抹蜜的腔调搭配怪异而模糊的笑容,他时不时甚至要激动落泪,但通篇都是陈词滥调。同日,也有美国媒体称赞罗姆尼发表了他人生中“最棒、最有效、最真情流露的演说”(《时代》周刊语)。不过在CNN、ABC等美国媒体发布的民调中,奥巴马支持率仍比罗姆尼略高。

竞选演说两次提中国

“我们美国用得着向中国借款1万亿美元吗?”坦帕共和党大会现场,当罗姆尼在台上发出这声质问,台下听众齐声高喊“不”。在罗姆尼演说中,这是他第二次提及中国(全场只提及两次),第一次是他指责奥巴马对能源和油气产业的打击“把大量能源和制造业就业机会送给中国”。

对熟悉罗姆尼对华强硬立场的人来说,他在如此重要的竞选演说仅两次提及中国,并且没有使用以往那种情绪化的言辞,这多少令人有些意外。德国新闻电视台说,罗姆尼似乎不像以往那样锋芒毕露了。英国牛津经济研究所中国事务专家维尼萨·罗斯8月31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罗姆尼偶尔忽略中国话题算不上奇怪,在对华立场上,奥巴马已经越来越强硬,罗姆尼再对中国说狠话也只是和奥巴马越来越趋同。

不过在罗姆尼讲话前,共和党大会上已多次传出对华强硬声音,会议出台的共和党纲领更指名道姓地指责中国。“美国之音”说,除了指责中国操纵汇率、窃取美国知识产权,共和党纲领还批评中国对南海的领土要求破坏了地区稳定,并且誓言继续对台军售,“保卫台湾”。文章说,美国在两个议题的做法过去都曾激怒过北京。

在共和党大会上,参议员波特曼的一番话引起媒体争议。他说,中国不公平的贸易政策导致奥巴马政府必须依靠中国购买美国国债来平衡美国越来越增长的贸易赤字,美国今后有可能像在石油上受制于中东那样在国债上受制于中国。《环球时报》记者在美国共和党大会现场还看到了两个数字不断闪烁增加的“债务电子钟”,其中一个显示自本次共和党大会开幕以来美国的负债数字,另一个则显示美国共计近16万亿美元的巨额债务。

“美国其实最不需要担心的就是中国是否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纽约时报》题为“恐惧中国综合征”的文章对波特曼的观点进行了反驳。文章说,让我们感谢波特曼用一项古老而糟糕的宏观经济政策中断了从共和党大会上传出的各种谎言。但他对奥巴马经济政策的斥责是完全错误的。文章宣称,由于私营经济减债等方面的原因,美国向海外借债实际上在减少,而不是增多,因而不用因国债问题恐惧中国。

“美国大选凸显围绕中国的新保守主义在回归”,美国“经济箴言”网站以此为题的文章说,一种新保守主义倾向正在美国外交领域回归,尤其针对中国。文章说,共和党中许多人越来越支持对中国实施遏制政策,罗姆尼提议美国为对抗中国在太平洋增加军事力量,加强与印度等其他地区盟友的合作,强力保护人权,并“刺激”中国执行更能被认可的贸易政策。罗姆尼团队里一些人认为遏制中国就像应该打伊拉克战争般天经地义,美国军方甚至出现对华空海一体战这样的概念。

围绕中美对抗的两种想象

为什么叫空海一体战,而不是“空海陆三军及英勇的海军陆战队从直升机上跳下参加的战斗?”美国“反击”网站说,这是因为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对这项针对中国的作战计划一点都不热情,而他们不热情的原因是可以理解的。文章说,如果要对罗姆尼的竞选活动、对华政策以及他本人用一个词来描述,那么显著的特点就是“难堪”。

文章说,罗姆尼的“痛击中国”因美国社会对中国崛起的普遍焦虑得到巩固,与昔日的亚洲权贵日本,中国作为专制、独立的大国显然不甘心让自己置于美国军事和经济的保护之下。这种不安全感尤其增加了美国人对中国人权、环境、经济和偏离自由民主价值观的憎恶。在此情况下,奥巴马政府重返亚洲的战略将为持续的摩擦提供大量机会,在未来几十年将使美国政治当中的反华敌意常态化。

什么是中美间的最坏情况?“反击”网站说,五角大楼为空海一体战设计的中美最坏情况是:解放军通过偷袭摧毁了美军在太平洋的设施,美国被迫发动反攻打击中国的目标,以重新获得优势。但幸运的是,中美不会发生核战争,而美国军方认定中国不会动用核武器的理由仅仅是,干脆利落地相互进行核打击将令这个作战预想变得毫无意义。

“如果中美爆发贸易战”,英国《金融时报》31日以此为题的文章则为读者描述了中美相互报复最终双输的未来。文章假想罗姆尼2013年1月20日就任美国总统数小时后签署总统令指责中国操纵汇率,美国参众两院于2月通过《2013年捍卫美国贸易法案》,并由罗姆尼在2月18日签署,中国当即被裁定违反该法律,中美贸易谈判随之破裂,华盛顿对所有中国产品加征20%关税,导致中国各地工厂纷纷倒闭,中国也对美国产品加征20%报复性关税,一举击中美国要害,美国金融市场应声暴跌。作为报复,美国将针对中国的反补贴税再提高10%,中国被迫使出杀手锏,在美国财政部8月举行的国债拍卖会上,身为美国国债最大外国买家的中国难觅踪影,美国长期利率应声飙涨,美元汇率暴跌,美国股市一泻千里,中国经济增速也因贸易战跌破6%关口,全球经济再次陷入衰退。

《金融时报》说,历史告诫我们,永远别说不可能。“噩梦是可以变成现实的”。(●本报驻美国、英国、德国特派特约记者温宪纪双城青木●本报记者刘洋●柳玉鹏汪析)

猜你喜欢

罗姆尼共和党奥巴马
共和党
奥巴马道歉两边不讨好
奥巴马增兵阿富汗饱受争议
奥巴马“舞剑”
奥巴马来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