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与学风建设的结合
2012-09-01杨晓宁
杨晓宁
(安徽科技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与学风建设的结合
杨晓宁
(安徽科技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风不浓,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现象较为突出,而学风建设与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表现在二者具有内在目的上的一致性和内容上的相同处,以及方法上的互补性.为此,结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特点的把握提出了将学风建设与学生学习动机激发有机结合的五点对策建议.
学风建设;学习动机;激发;对策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而当前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存在着明显的学习动机不足、学习倦怠、学习热情不高的现实,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又存在着较为突出的学风不浓,学习氛围淡薄的问题.为此,将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与学风建设相结合应是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学习动机水平,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学风转变的一种积极尝试.
1 理论及实证起源
环境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对强调环境因素对主体认知因素和行为的影响,即环境因素能诱发和促使主体积极主动地知觉环境,并即时在主体的需要与环境之间谋求一种契合,最终达到环境—主体—行为三者间的平衡统一.[1]因此,从这一理论意义上来讲,加强学风建设,通过创建浓厚的学习风气,提升学生学习的环境质量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刺激学生学习行为与学习环境协调统一的重要策略.
从实地调研来看,浓郁的学风是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在调查问卷中,有37.5%的学生选择“班级学习氛围”因素对学习积极性影响较大,29%学生选择“教师的教学水平”,27%的学生选择“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6.5%的选择“学校环境和学习设施条件”.在关于“我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境须具备的主要条件是?”,选择“学校班级浓厚的学习风气”的学生占55%,“良好的教风和师资”选择的学生占23%.在调研设置的“我认为,我们班(或专业)的学风对我学习有重要影响”的问题中,选择“高度符合”和“中度符合”的学生共计占86%.[2]
基于上述理论解读和实证调研的源起及启迪.笔者初步认为,将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与学风建设有机结合不失为促进二者互为目的和手段的有益尝试.
2 学习动机激发与学风建设结合的具体分析
2.1 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与学风建设的区别及联系
学习动机激发是在一定的学习情景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主体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积极性的过程.而学风是学生群体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及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宏观体现.学风是学校的灵魂,优良的学风对学生具有积极的激励、感召、教育作用.学风建设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措施,促进学风对学生学习行为积极、正向的引导、强化和激励作用.不难看出,学习动机是对个体学习状态的微观反映,学风是对群体学习风貌的宏观概括,学习动机激发更为具体,指向学生个体,学风建设更为抽象,面向群体学生,但二者又紧密联系.首先,学习动机激发与学风建设具有内在目的上的一致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学风建设同样是为了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及治学风尚.其次,学习动机激发与学风建设具有内容上的相同处.学习动机是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内在心理活动过程,因此,学习动机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明确学生学习目标;而学风是学生群体学习目的、学习目标、方法及效果等的宏观体现,所以,学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要明确学生学习目的,引导、激发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目标.可见,明确学习目标是二者都不可绕离的主题内容.再次,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与学风建设具有方法上的互补性.主要体现在:一宏观与微观结合,将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这一微观问题与应用型本科院校院校学风建设这一宏观问题相结合,有利于在解决微观问题上的避免一叶障木,在审视宏观问题上只见森林不见树木;二具体与抽象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较为具体的,而学风建设则是较为泛化和抽象的,将二者结合,一方面有利于学风建设有的放矢,避免学风创建打太极,虚而不实,另一方面,有利于拓展学习动机激发的理念、方式和方法,使学习动机的激发不拘一格,以避免形式方法上的呆板僵化.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学习动机激发与学风建设具有在目的、内容和方法上的契合之处,将二者结合,从理论的一般意义上讲是合理可行的.那么,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上述二者的结合是否具有从一般可行到特殊适切的条件.
2.2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由于其录取批次、生源构成及所学专业的技术性和应用性等决定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单从学生学习与群体环境的角度而言,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有如下特点:
2.2.1 学习行为的消极性
具体在学习上表现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策略和学习态度等不积极.在调查中发现有38%和36%学生回答其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分别为“顺利毕业”和“令自己满意的学习成绩”;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出现了“分不在高,会抄则灵,学不在深,及格就行”的思想;有些学生虽想学有所成,但往往在上述群体行为面前,主体意识淹没,不自觉中随大流,得过且过.
2.2.2 群体依赖性
即在学习上对群体环境的依赖度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一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高度依赖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师素养的高低,学生往往由于对某位教师的欢迎或抵触而喜爱或厌弃某门课程;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舍友、同班(或专业)同学等周围群体的影响较大,这一点,男女生表现都比较显著;三学生对改善学习环境(氛围)的愿望更强烈,表现为十分关注并急切渴望拥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尤其在那些意志薄弱,但又希望矫正自身学习行为的学生身上表现的更突出,他们在内部动力降低,自我起搏失败的情况下,往往依赖从外部环境寻求助推和支持.
2.2.3 学习意志的薄弱性
主要表现在:一学习信念的薄弱,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基层化的趋向使得部分大学生对高等教育价值产生质疑,对学习价值认同度低,常常表现出学习信念上的犹疑和不坚定;二学习的坚持性不高,表现为学习目标或学习计划的执行度低,自主学习的能力低;三学习的抗干扰力差,往往禁不住环境的诱惑和干扰,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自控力不强,受社会大环境,媒体及网络的干扰大.
2.2.4 关注学习评价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关注学习评价是比较有特点的,表现在:表面上似乎对学习成绩、教师赞扬、同学评价不甚在意,但事实上,这只是假象,其内心却是十分渴望得到他人肯定和正面评价的,因为学习的信心往往来自于外在评价在主体身上的投影和累积.在问卷设置的“老师的肯定和赞扬是推动我努力的重要动力”时,分别有37%和42%的学生选择“高度符合”和“中度符合”,仅13%和8%的学生给出“低度符合”和“不符合”的回答.由此可略见一斑.
从以上来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群体环境的依赖性、学习行为的消极性、意志的薄弱性以及关注学习评价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冲击和影响.这表明将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与学风建设相结合,通过外部环境的改善潜移默化的激发、引导学生自身学习行为的矫正,是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特点的;同时通过学风建设促学生学习动机激发,这种从软环境处着手的方式,既避开了学生逆反心理的芒区,而且更容易为学生接受和欢迎.因而,将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与学风建设相结合,更易取得双赢的效果.
3 对策
在实际当中,究竟如何实现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与学风建设的结合呢?依据文中对学风要素构成的理解和学习动机理论的把握,以及学风与教风、学习动机激发与教师关系的认识,综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特点,认为可从以下五点来展开.其简要的内在关系可见表1.
表1
3.1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和教学水平
教风和学风相互影响,且教风对学风具有导向性,良好的教风能够唤醒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诱因,然追根溯源,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是根本.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在学习上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所以教师的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学水平、主导地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意志、信念、态度都具有显著的影响力.为此,严把教师聘用关,完善教师评价标准建设,加强教师培训,努力谋求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是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院校学风建设与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相结合的第一步.
3.2 创新班主任及辅导员工作
创新班主任及辅导员工作意在两点.一在与通过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强化班集体管理和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风.班风是学风的具体反映,目前,学风不浓,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这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松散的学生管理密切联系.学生很少见到自己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在一些高校中司空见惯.班主任和辅导员是班风建设的引导者,这一主体地位的缺失,使得班集体涣散,学风不浓.班主任和辅导员切实积极地参与到学生基层工作当中,发挥其在班集体工作中的中枢指挥、督导作用,从而有效地强化班集体的组织及管理职能,这样才能有力地保障班风建设有组织、有纪律、有步骤的顺利开展.二创新班主任及辅导员工作,意在促进师生交流,增进师生情感,建立师生间的信任.从而通过师生间心理情感关系的改善促进师生教育关系的和谐顺畅.而师生教育关系的和谐,必然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具有积极的作用.具体来讲,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有较强的依赖性,特别是新生,离开家人,来到一个陌生且不同以往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在情感迫切希望与老师交流,在思想和学习上,特别是在遭遇难题、困惑的时候都希望得到老师鼓励和指导.因此辅导员和班主任首先建立师生间良好的心理情感关系,即师生彼此的关心、尊重、信任等.由于这种情感的交流有助于师生在学习态度、价值、目的上形成共识,进而有助于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似乎看上去曲折了些,但笔者以为: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深入决定了从创新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入手,通过师生心理情感关系的调整改善,促进师生教育关系的顺利和谐,以此策动学生学习动机的提高,是符合教育心理学及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3.3 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及职业生涯教育
加强学生的思想及职业生涯教育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院校学风建设和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均不可绕离的主题内容,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意志薄弱性的特点也决定了思想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不可松懈.首先,培养学生积极的认知策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价值取向,明确学习目的,鼓励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恰当运用学习方法,并且注意学生学习意志的培养.其次,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旨在学生积极的职业观、学习观、成才观的塑造,重点在强化学生专业思想和意识,帮助学生认识所学专业在市场上的发展前景,在此基础上,开阔学生对职业定向、职业人才、职业价值的广阔理解,消弭学生的职业偏见和对接受高等教育的犹疑与抵触,以达到自我肯定、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坚定学生的职业信念、增进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3.4 创建公正科学的学生考评体系
考风、评风是学风的组成部分,考评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因此,学风建设与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结合有赖于公正科学的学生考评体系创建.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院校学生考评多还停留在单一化的、结果性评价阶段,[3]评价依靠考试,这使得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挑灯夜战严重,考后忘得干干净净,滋长了不良学风,弱化了学生学习动机.而创建公正科学的学生考评体系,首要是构建过程化和多元化的考评体系,增加课堂评价指标,融入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的主观评价指标.其次,公正科学的学生考评体系还要变判断性评价为促进性评价.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由于受前职业教育阶段失意学习体验的影响,往往缺乏学习的成就感,学生自我效能感不高,而他们渴望得到肯定,关注评价的心理特点启发笔者,考评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在于通过评价,既找差距也在于发现学生在学习上指的肯定和赞许的方面,完善不足和鼓励进步,从而促进学生下一阶段学习的积极性.
3.5 建立学长辅导制
建立学长代理制是将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与学风建设相结合的又一举措.在公正科学的学生考评体系下,选拔政治合格、综合素质较强的优秀班干部作为低年级的学生代理班主任或者代理辅导员,一方面他们可以利用学得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引导低年级的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以身示范起到良好的师范相应,解答低年级学生遇到的困惑;另一方面两者都是学生身份,不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角色,而是指导者和被指导者的关系,这样两者更容易互相信任和理解;再者代理辅导员或者班主任有了辅导学生工作的经历,这既是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肯定,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1〕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65-168.
〔2〕王学红.论学生学习动机及其激发与培养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1(2):138-139.
〔3〕伊燕萍.关于高校强化学风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8).
G 645
A
1673-260X(2012)07-0167-03
安徽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项目(2012SQRW101);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SK2012BB135);校级思政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