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校开设瑜伽课程现状及其发展策略研究
2012-09-01乔孟杰
乔孟杰
(许昌学院 公共体育教学部,河南 许昌 416000)
河南省高校开设瑜伽课程现状及其发展策略研究
乔孟杰
(许昌学院 公共体育教学部,河南 许昌 416000)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河南省开设瑜伽课程的高校师生为调查象,对河南省高校开展瑜伽课程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为瑜伽在高校的健康开展与普及提供参考和依据.
高校;瑜伽课程;现状
1 前言
2002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最新颁布了《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纲要》指出“做好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和对新兴、传统体育项目的利用,开发运动项目资源.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播、电视、网络等)获取信息,不断充实、更新课程内容.”[1]这极大地提高了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灵活性、民族性和趣味性,为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在高校的开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瑜伽是一种神奇、优雅、安全并内外兼修的运动,瑜伽练习不受年龄、身体条件和场地的限制,在高校的开展具有广阔的潜力和前景[2].大学生因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喜欢动作优美、韵味十足、具有真正健身实效的运动,加之现代年轻人的心理压力、精神压力较大,很需要一项能够满足他们需要的运动,而高校瑜伽课程的设置和开展正是迎合这一需求的时代产物.河南省部分高校顺应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也开设了瑜伽课程.但是“生动的实践,落后的理论”是河南省高校瑜伽课程开展现状的真实写照.为此,通过调查对河南省高校开设瑜伽课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瑜伽课程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健康发展的建议,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开设瑜伽课程的本科高校为调查对象,以河南省高校开设瑜伽课程现状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以“瑜伽”“体育课程”、“课程改革”为检索词,检索了有关网站(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各瑜伽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等),还阅读了大量相关的文章书籍并以专业知识为起点,以瑜伽为题材进行研究,
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也为学位论文的撰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2 访谈法
对我省部分体育教育专家和体育教学骨干教师进行面谈和电话访谈,了解他们对本研究的看法和建议,访问各高校的老师和学生,主要了解当前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瑜伽课程开设基本情况、师资情况、场地设施及对问卷设计的信度、效度检验等有关问题并进行归纳和总结,获得相关的研究资料.
2.2.3 问卷调查法
遵循体育科研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了开设瑜伽课学校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师调查问卷.
2.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5.0软件系统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并结合Office excel 2003软件制作有关图表.
2.2.5 逻辑分析法
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调查获得的资料进行整合归纳,得出相应的结论.
3 结果与分析
3.1 瑜伽课程在河南省开课情况分析
通过访谈和阔卷调查统计显示,目前,河南省共有31所公立普通高等院校,8所已经开设瑜伽课程,占河南省高校总数的25.8%.如图1.
3.2 瑜伽课教师的基本情况
瑜伽运动对教师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好的瑜伽教师首先是一个运动医学家、心理学家,在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并为每个学生制定运动处方,量身定制练习计划的同时,还要带给学生心灵上的疏通.好的瑜伽教师同时也是一个形体表演家和讲演者,利用音乐调节出舒适的气氛,在音乐的背景下准确的表现肢体语言,并配以不同的瑜伽姿势把音乐融入瑜伽.只有具备这些素质的瑜伽教师才能全面、科学、合理的帮助学生进行健身练习.但对8所高校的调查表明:现任瑜伽教师均为女性;现任瑜伽教师均为女性,从职称上看,副教授1人,讲师4人,助教3人,从原始专业来看,健美操3人,艺术体操2人,体育舞蹈2人,体操1人.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教师男女比例严重失衡,职称结构分布比较合理;从教师的原始专业来看,到目前为止这些学校还没有专业的瑜伽教师,尽管其中有人参加了瑜伽师资格培训,拿到了瑜伽师资格证书,她们大都不是专职的,大部分是从体育舞蹈、健美操、艺术体操、体操等项目中转来.这只能是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但是作为高校体育老师,如没有“新、博、精”的专业知识就不能满足学生“求知、求新、求趣”的心理需求,就很难吸引更多的学生长期地参与该项目的学习和锻炼,这从高校开展瑜伽课的长远发展来看是非常不利的.
表1 瑜伽课教师的基本情况
3.3 选修瑜伽课学生情况
大学生因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喜欢动作优美、具有真正健身实效的运动,这是由于他们正处于这一特殊心理、生理时期[3].加之现代年轻人的心理压力较大,很需要一项能够满足他们需要的运动.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参加瑜伽课的主要动机:26.7%自身外在形体的需要.她们想通过瑜伽学习达到理想的身材,来体现现代年轻人的完美外表和风度气质. 29.8%的学生想通过瑜伽练习锻炼身体,把瑜伽运动做为今后伴随终身的运动项目.11.4%的学生出于对瑜伽内在调理的需要,想通过学习瑜伽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放松身心,平衡内心.12.5%的学生认为瑜伽是当今社会上最热门的健身方式,想通过学习真正了解瑜伽.对进行研究的8所高校选修瑜伽课程男女生比例人数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女生占98.1%,男生占1.9%,可见在我国高校中男女比例相差很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首先是认知的缺失,根据问卷调查得知学生对瑜伽的了解主要通过网络、电视、书刊杂志、健身房,这导致学生对瑜伽健身术的相关理论知识了解欠缺,女大学生在心理上处于比较关注自我的形象,认为练习瑜伽等于塑造优美形体,等于减肥.让学生误解瑜伽运动是柔体术或是专门为女生开设的塑造形体课.事实上,瑜伽运动的重点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对身体的柔韧素质要求不高,男女老幼均可练习,在练习时,尽自己的能力即可,用心体会每个动作带给身体的感觉,量力而行,适可而止.这同时也说明瑜伽在高校还是个新兴的运动项目,影响不大,宣传工作不到位,开课也不是很普及.
表2 河南省选上瑜伽课程学生学习动机的情况分析
3.4 瑜伽课程教材的使用、结构和内容的编排情况分析
教材是教学的前提和关键,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瑜伽有许多种的流派、类型,锻炼者根据练习的动机选择不同的瑜伽类型.但调查发现:目前河南省各高校瑜伽课的教材并不统一,结构和内容的编排多式多样,缺乏统一性,仅有15%的教师上瑜伽课有专门的教材,68%的教师上瑜伽课只有参考教材或讲义,17%的教师没有专门的教材.这说明目前河南省高校瑜伽课的开展仍处于摸索阶段,教材不能统一,就使瑜伽教学的质量很难保证,更不利于瑜伽项目的推广.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我国有关瑜伽健身理论的研究还很少,还没有引起专家学者的足够重视,这就使瑜伽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科学性和规范性,造成了理论认识上的误区和操作层面上的缺失.
对教学内容的调查显示,河南省高校瑜伽选项课的教学内容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包括瑜伽的起源与历史背景、瑜伽的发展概况、瑜伽的练习方法,注意事项及运动价值,用“瑜伽体位法、瑜伽呼吸,瑜伽冥想、休息术”和“自编瑜伽套路”作为实践部分的教学内容.每堂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编或根据自选教材来安排教学内容.实践部分开展相对较好.但在调查的所有高校中,没有学校安排专门的瑜伽理论课.多为理论贯穿于实践,理论内容也仅仅是关于瑜伽的基础知识.理论课的不足,将会影响学生掌握必要的瑜伽健身知识,造成部分学生健身理论素养不高.因此,在保证实践部分的前提下,重视理论的教学,对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及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非常必要的.除了讲授瑜伽基础理论之外,还应开展形体与瑜伽、营养与瑜伽、心理、生理与瑜伽等知识讲座.
3.5 瑜伽练习场馆和音响设备情况
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设备是学校开展体育教学训练的必备条件,其场地设施的优劣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培养有着极大的关系[4].瑜伽课与其他体育项目有所不同,它需要安静且通风的环境,与其他运动项目上课场地隔得太近,声音的干扰,会使瑜伽课堂效果大打折扣.调查发现,8所学校的瑜伽课均在室内进行,上课有固定的地点,但多数为较为封闭的教室,里面设施简陋,且个别学校与其他项目共用一室,这与瑜伽练习需要的宁静气氛有所违背.更多的老师认为学校的场地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练习场馆的不足以及设施过于简陋,都会严重影响瑜伽项目的后续发展.
表3 瑜伽练习场馆和音响设备情况调查表
3.6 河南省高校开设瑜伽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
在走访中发现:河南省高校开设瑜伽课程内容还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瑜伽上课内容上重技能、轻理论.学生把瑜伽等同于一般的体育活动,忽略了许多瑜伽练习的注意事项.如:适宜的放松、适宜的运动、适宜的呼吸、适宜的素食以及积极的思考与冥想;在进食前后两个小时不要进行瑜伽活动.沐浴前后30分钟内不要进行练习.穿着要轻松舒适、活动自如、随身饰物脱除;关节病患者、腰椎病患者、低血压、高血压、女学生的月经期间练习瑜伽都不适宜;练习需耍安静、清新、空旷的场所等.
其次,练习瑜伽,急于求成造成肌肉韧带拉伤;课程评价标准化.瑜伽练习的主要原则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练习瑜伽的主要目的是感受身心舒展的愉悦,使身心进入一个安宁平和的状态,要求练习者在练习时量力而为.而非像其他运动项目一样,动作规范标准,有严格的评分制度.而现在流行的瑜伽体式很多是反关节用力,这往往会对关节造成过伸性损伤.在瑜伽练习之初,许多学生急于求成或要达到考试的标准,希望达到和老师一样的体位和优雅形体,所以每个动作都尽力模仿,强迫自己做目前达不到的动作,结果造成肌腱韧带损伤、背肌拉伤、软骨撕裂、关节炎症、神经痛等,影响了瑜伽的正常练习速度.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从调查情况来看,河南省部分高校瑜伽课程的开展已经初具规模,但是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长远发展的规划和目标.主要体现在对于瑜伽运动的理念和价值的认知还处于感性阶段.
4.1.2 由于瑜伽是一新型课程,师资力量较薄弱,使用的教材不规范、不统一,课程结构和内容的编排多式多样,缺乏统一性,师生对瑜伽理论认识上的误区和操作层面上的缺失,教学场地器材不足、基本设备欠缺这些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瑜伽课程的开展,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4.1.3 对瑜伽课程的宣传不到位,瑜伽课程内容上重技能、轻理论,造成学生在练习中没有注意到瑜伽运动的理念、练习应注意的事项、气息调节的方法,练习中急于求成造成肌肉拉伤,课程评价标准化,这与瑜伽运动的宗旨相违背.
4.2 建议
4.2.1 加强对瑜伽课程的宣传,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改善教学环境,以促进瑜伽课程的开展,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瑜伽在高校的发展.
4.2.2 选用规范的教材,规范瑜伽教材的使用,提高教学效果,是推动瑜伽运动在高校发展的当务之急.应该建立统一的瑜伽动作类型,早统一和完善教材体系、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传统瑜伽动作的基础上,主要以哈达瑜伽为主,可以仿效港台流行强力适能瑜伽,创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于我国高校师生的瑜伽类型,课程内容应由浅及深、由简至繁.又强调正确有效的训练与安全的伸展,以及以优雅互动的教学方式呈现.
4.2.3 瑜伽场馆、设施建设简陋,是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建议学校加大资金的投入,加快场馆、器材和设施的基本建设,对瑜伽场所进一步完善,满足瑜伽教学和学生参与瑜伽锻炼的需要.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 2002.10.
〔2〕刘美珠.瑜伽一身心合一的科学[J].华夏学报,2002(35):44-50.
〔3〕雪姣,段绪来.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的理论研究[J].内江科技,2009(8):45-46.
〔4〕林小虎.“体适能”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J].浙江体育科学,2006,28(1):50-5l.
G 831.3
A
1673-260X(2012)07-0128-03
许昌学院教务处一般项目(201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