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的新思考

2012-09-01程传灵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年7期
关键词:会计分录账单分摊

程传灵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有其优点,可以减轻发出单价的繁重计算,有利于加强采购业务的管理,便于考核各生产部门等等。该种核算方法使用起来,易于操作,思路清晰,材料的收发和结存,按照计划成本核算,对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这个账户进行核算,月末,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分摊材料成本差异,从而将发出成本与结存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这一核算思路虽然清晰,但在实务中有些业务,会计处理举棋不定或没有达到时时监督,笔者经过研究,进行重新思考,总结如下。

一、料到单未到

材料已到并验收入库,发票账单未到,当月可暂不作会计处理,月末,根据计划成本暂估入账,下月初,再用红字冲回,收到发票账单后,再根据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作材料购进和入库的会计处理。

本月账单不来,下月即来,这样处理合情合理,可恰恰有些账单几个月也来不了,材料都已经用完了,自身材料成本差异还没有分摊,实物与成本脱节,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与实际情况有出入,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材料入库,发票账单未到,主要原因是款未付,整个采购业务大部分完成,单价、货款、税款在合同或者提货单中已明确,成为事实金额。

收到材料后,如果存在质量问题,不影响使用,在金额上要求对方给予折让,影响严重,会退货。如果出现短缺,是运输部门或个人责任,由其赔偿,是供货单位责任,可让供应商补货,也可减去短缺金额,是自然灾害造成的,可记入“营业外支出”。经过上述处理之后,存在异议之处已处理干净,企业可填制发票未到确认单,该单据可包括采购单位、材料名称、规格、计量单位、数量、单价、金额,采购员签字,验收人员签字。

料到单未到,可根据入库单、发票未到确认单在收到材料时,会计处理“借:原材料;贷:材料采购,其差额借或贷材料成本差异”,收到发票账单后,绝大多数业务不会存在与当时所购材料实际成本有差额,若由于特殊原因存在差额,差额小,可在发现的当月从材料采购明细账中将差额结转到“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差额大,查清原因再处理。

这种做法比暂估入账更有利于监督。整个手续前移,与当时的采购业务同步,当时最清楚,手续办理更快,更全,能够提高效率,更有利于执行内部控制。

二、月末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

每月末要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通过分摊差异额,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在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时,对料到单未到业务的处理,如果月末按计划成本暂估入账,分母中的计划成本不应包括暂估入账的金额,因为分子中与其对应的差异不存在。这样做与实际业务情况有不相符之处,材料买来,就是要使用,材料都已经用完了,自身材料成本差异还没有分摊,实物与成本脱节。解决办法是上述料到单未到的会计处理。不暂估入账,根据相关手续直接入账,避免下月初冲账,主要解决实物与成本不对应、账实相符的问题,而且在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时也不用考虑剔除暂估入账的金额,计算时直接使用“原材料”账户当期借方金额与“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当期余额。

三、材料成本差异转出

月末,分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委托加工物资”“其他业务成本”等,贷记“材料成本差异”;分摊节约差异借记红字“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委托加工物资”“其他业务成本”等,贷记红字“材料成本差异”;这样易于理解,便于记账,这种结转的思路一律从“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贷方转出,超支蓝字,节约红字。如果是考试答题分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委托加工物资”“其他业务成本”等,贷记“材料成本差异”;分摊节约差异作相反的会计分录,则更为恰当。

例:某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20×1年8月甲材料的收发存如下:

1.“原材料”的期初余额为1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期初借方余额为200元,原材料计划单位成本为10元。

2.8月6日、8月15日、8月24日分别购进2000千克、1000千克、3000千克,材料均入库,后两笔发票账单均到,实际成本为10500元,28800元,但8月6日这一笔发票账单未到,发票未到确认单实际成本为19200元。

3.本月发出材料6800千克全部用于生产A产品。

解一、发票账单未到暂估

材料成本差异率=(200+500-1200)÷(10000+10000+30000)×100%=-1%

发出材料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A产品 68000

贷:原材料—甲材料 68000

分摊差异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A产品 680(红字)

贷:材料成本差异 680(红字)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为6800×10-6800×10×1%=67320元

原材料期末余额=10000+10000+30000+20000-68000+[200+500-1200-(-680)]=1980元

解二、发票账单未到按确认单入账

材料成本差异率=(200+500-1200-800)÷(10000+10000+30000+20000)×100%=-1.86%

发出材料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A产品 68000

贷:原材料—甲材料 68000

分摊差异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A产品 1264.80(红字)

贷:材料成本差异 1264.80(红字)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为6800×10-6800×10×1.86%=66735.20元

原材料期末余额=10000+10000+30000+20000-68000+[200+500-1200-800-(-1264.80)]=1964.80元

分析:

1.两种做法一比二生产成本多记584.80元,二的做法反应了实物与成本的真实情况。

2.分摊差异的会计分录成本差异从贷方红字转出,借方也是红字,直接减少借方发生额,不会产生误会。

猜你喜欢

会计分录账单分摊
联村投资项目的会计核算
现阶段疫情防控业务的会计处理
合作社林木类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
集体资产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
一种均衡协作配送子联盟满意度的成本分摊方法
账单式小康
账单式小康
又至一年“账单”发布时
闽南妈妈的“生娃”账单
无形资产转移定价视角下的独立交易法与公式分摊法之争:发展中国家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