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把握好素描基础教学

2012-08-31唐鼎华

中国美术 2012年1期
关键词:素描对象变化

[编者按]

也许我们早已习惯于将素描作为一种基础造型的练习手段甚至仅仅是美术专业考试的敲门砖,素描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在国内受社会重视的程度不高,专门重视素描创作的艺术家也为数不多。但是正如米开朗基罗所说,“素描是构成油画、雕刻、建筑以及其它种类绘画的源泉和本质,并且也是一切科学的根子。那种已经掌握了这种东西(素描)的人,可以相信自己占有一笔巨大的财富”。要想真正掌握素描,占有这笔财富,素描教学是必须重视的一环。

随着时代的发展,素描艺术中新的观念、新的工具材料层出不穷,素描的教学理念也在发生变化。本期的名师授业栏目我们邀请唐鼎华老师从对素描教学的思考,素描教学的过程与训练内容,素描教学管理三方面系统详尽地介绍江南大学的素描教学探索,探索的目的是将素描从单纯的塑造技术发展为建立有创新意识的造型观,分析思考“造型的要素”以及对造型上的“美与趣味”的研究。

素描在绘画、艺术设计等学科的基础教学中是一门起步课程,它涉及造型观的确立和基本造型能力的掌握,是所谓基础的基础,因而历来受到重视。但不同的学校、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时期的教学会有各自的特色和侧重点,需要通过总结交流相互启发。

笔者所在学校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应该算是颇受大家关注的学校。它从1999年“海归”院长林家阳倡导教学改革起,对素描尤为重视,具体表现为院长带头上素描课,教师们更是充满激情地对原有素描教学进行反思,并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那些以往由弊端形成的问题,或由外来冲击引起的困惑,在争论和探索中越来越明朗,并通过多年来改革积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笔者作为一名长年从事素描教学的教师,在具体素描教学实践中有切实的体会。下面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把握好素描基础教学。

一、对素描教学的思考

素描艺术不是孤立的,而是动态的,其必然受到时代发展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当代艺术的兴起和科技的发展对时下素描艺术的革新起了决定作用。新的艺术观念、新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层出不穷,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创新理念的推动下,各种的尝试、探索不断涌现,前卫素描变得“面目全非”,异常新奇。

素描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在国内社会受重视程度不高,专门从事素描创作的艺术家为数不多,这对素描艺术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作为造型基础训练,素描的教学理念已经发生了变化。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吸收消化国外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与国内实际情况相匹配的新的教学道路,虽然还没形成权威性的、完整的体系,但在美术设计学科,素描为设计服务、与设计接轨已达成共识,相应的设计素描训练已开始初见成效。当然,因学校的不同、教师的不同,探索的方向有所差异,课程内容也会各不相同。

当前,因考前素描形成的应试素描模式存在着许多问题。在校学生一般从中小学就开始接触素描,但中小学的内容比较浅,训练的课时少,因而感受只是停留在表面,素描知识更是粗浅。校外的素描辅导班大多是为高考服务的,甚至于是为高考的题目服务的。那种围绕考题死记硬背的办法,对学生日后素描的提高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这种情况与考试方式以及考题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如何设计好考试方式与考题,引导社会上的素描培训走上正轨,并与院校专业素描相衔接,将值得我们关注。

把握今后素描的发展,其教学层面的意义在于有规划、有目标地搞好课程建设,使素描教学不滞后于时代前进的步伐。发展快而早的欧、美、日素描艺术教育与实践可以作为国内素描发展的参照。素描作为基础造型训练和造型观建立的方式,其内涵是随社会前进的步伐而发展的。尤其是照相机技术已有百年的历史,电脑也已成为一种有效的造型工具;在强调创新氛围的当下,素描造型活动的目的主要在教学层面,建立有创新意识的造型观是今后素描教学的价值所在。要通过素描训练使学生懂得:学会分析思考“造型的要素”以及对造型上的“美与趣味”的研究比学习塑造技术更重要。这些经验也是各校通过对走在前面的欧美素描教育经验的把握与反省获得的。

二、素描教学过程与训练内容

训练过程分起步、展开、分流、提高四个阶段,其内在的结构是:1.对象给我(通过学习优秀作品和观察生活来感悟道理);2.我给对象(主观与客观碰撞);3,我给画面(画与思想的交融)。在教学安排上分素描1(以明暗素描、线描写生为主),素描2(依不同专业向结构素描、创意素描等倾斜,重想象、创意训练)和人体素描。在此要强调:初级再现技术的学习应该在考前完成;大学课堂应该是对造型艺术进行研究、实践,并与专业接轨训练及创新尝试相结合。

因篇幅的局限,有些训练内容在此只能略写,有些不是特色的内容因此忽略。

(一) 起步

1.培养专业眼光→读画、临摹

绘画是形象的艺术,相关的美术知识除了写在书本上,还凝聚在优秀的作品中,尤其是大师的作品中。学习大师的作品是提高专业眼光的重要途径。专业眼光是指用专业知识看待眼前的事物或被画的形象,专业知识的程度决定了人们看待事物的专业水平。

读懂大师的画要从艺术和技术二个层面着眼,艺术和技术两者是交融在一起的。一般说的艺术层面是指对于一幅画面意境的把握或情感的操控,即所谓的艺术处理,大体包括对内容的组织和对形式的组织。艺术层面的内容相对多而复杂,读画时可以有所侧重。技术层面是指表现技法,从全局把握到细节刻画,读画时要完整地对待,因为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另外,影响艺术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当时的哲学思想也是读画过程中必须了解的内容。

读画有一个过程。翻开大师的画面,第一眼是纯感性的,扑面而来是画面的气息;然后描绘的内容首先进入视线,好的作品不是简单地再现什么,而是什么加什么的变化,是画家通过组织形象语言来表达心中的感受。就是一幅肖像画也要通过局部的眼睛、嘴角、肩膀线等等变化来组织动态表情,再返回到构思来领会大师作画时是如何精心推敲的,随后从构图、组形、黑白灰、点线面分布等方面一步步解读。形式与内容如何匹配是读画的深入部分,如何处理、如何塑造还必然与某种画法相联系,画法的要求会逐渐左右画者的眼睛,体现出一笔一画、轻重转折等细节效果。临摹需从构图开始动手,体会经营位置,然后进一步琢磨塑造中的技巧,其中一笔一笔的变化与连接,跟随着大师去体会刻画各个局部的技巧及形成画面的整体效果把控。通过认真研读浓缩在大师作品中的素描艺术与技术,会使学生逐步建立头脑中“好”的标尺。

2.弄清观察的目的→观察训练(结合明暗素描、线描写生练习)

观察不是一般的看。观察受大脑的指挥,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的活动,是对生活中各种变化现象的分析;是形象思维的训练,是素描活动的前奏。不会看就不会画。观察、思考、表现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1) 观察与对象

以往“整体观察”、“比较观察”、“辅助观察”、“理解观察”等观察方法是针对一般写生而言,其目的是画准对象。作为造型活动来说,画准对象不是最终目的,画出一个有意味的形象才是目的之一。能否画出一个有意味的形象与平时的观察积累相关,在生活中怎样来捕捉对象的生动意味需要相应的观察方法。观察是人与对象双向互动的关系,在观察过程中是处于能动状态,人的主观意识会影响观察的方式方法。对象复杂多变而且处在各种影响因素的包围之中,它的变化着落在某一点上会使人产生感觉,进而形成感觉的外在形式,人与对象互相的碰撞会使观察者产生灵感,它是观察的深层境界,是素描训练观察环节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A.对象的把握

对象不等于眼睛见到的那个“一面的形象”,仅凭一眼是无法认识对象的。对象是立体的、有里有外的、变化多端的,而不是孤立的(受外界的各种因素影响)。因此在观察过程中,要通过与对象的接触交流,用一段时间有计划地去观察对象的变化,从而去捕捉有意味的形象来达到观察的目的。

B.观察的能动性

对象虽然复杂多变,但观察的人是能动的。为了看清看全,历代绘画实践者积累了许多经验。中国画中传统的“步步移面面观”,就是强调围绕对象进行全面观察。笔者在《观察与思考》中也提出了“可动观察”﹐即通过动手参与观察(通过动手搬动或打开物象来多角度地全面观察物体不同面的细节或内部结构),这种观察适合于手能拿动的对象,也算是“步步移面面观”(围绕搬不动的对象左看右看、前看后看)式观察的补充。

C.观察的扩展与联想

丰富多面的对象也存在许多无形的东西,仅凭眼睛是无法全面感知的。为了达到观察的目的,还必须依靠其他感觉器官来捕捉。手是最敏感的触觉器官,通过手的触摸来感知对象的温度、硬度、力度以及质地等。耳朵的听觉、嘴巴的味觉、肌肤的触觉、鼻子的嗅觉所感受到的无形内容不是孤立的,就像风通过被吹动的物体来表示。因此在观察中要将事物联系起来看,并借助人的联想能力去抓住感受。

案例:

笔者在课堂上出了一个题目:用照相机拍摄一张学校教学大楼的外观,要求画面能反映出校园学习气氛很浓。问大家怎么拍?学生思考片刻,纷纷举手回答,反应热烈。甲说:拍许多同学背着书包进教学大楼。乙说:拍教学大楼门口贴着许多讲座的海报,周边站着许多看海报的学生。丙:大楼门口有几组同学分别和老师在进行交流。丁:拍晚上教学大楼灯光通明……笔者说:同学回答都有道理,同学丁的构思最吻合题目要求。你们看,窗外的教学大楼墙是白的,窗是黑暗的;里面也在上课,但我们看不见;如果有朗朗读书声传出来我们可以感知,但照片不能记录声音;要通过大楼来体现学习气氛,只有借助晚上大楼的灯光才能到位。这里有一张上届同学拍的照片:他拍了夜晚并且是雨中的教学大楼,灯火通明还倒影在雨中,把学习气氛渲染得浓浓的……

通过讨论如何拍摄教学大搂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懂得了事物不是孤立的、还是会变化的道理。教学大楼不是一般概念中的形象,它呈现出来的景象会随着时间的变化或气候的变化而变化,不仅有夜晚时分的教学楼,还会有雨中的、雪中的、雾中的教学楼。通过一段时间对一个对象跟踪观察,会发现能产生不同的变化,让学生从中去体会对不同形象的感觉,然后去把握绘画语言产生的条件,并学会形象思维。

(2) 观察与专业素养

观察是人类用眼去认识对象的一种方法,不同专业、不同爱好的人对某个对象会带着专门的考量方法去观察,在观察者的眼中,对某个相应的对象有着相应的反映。专业的素养会让你带上“有色眼镜”,在观察的过程中会沿着自己的专业思路,去逐步达到自己的目的。

A.特殊性与局限性

素描一般分为明暗素描和线描两大类:明暗素描是借事物明暗关系,用面的塑造法形成造型的特点;明暗素描的明暗性与生活中的明暗现象相一致,它能表现事物的明暗现象,能表达作者对明暗的感受,所以它的表现效果接近生活。线描用线框出轮廓,用线的长短、粗细、深浅、快慢、疏密等技法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线描表现的效果与物象外表相差很远,但能十分贴近对象内在的精神,这与人对线的敏感相关。从形式美的角度来看,线描是建筑在对线的组织基础上的;明暗素描是建筑在明暗色调组织基础上的,这是它们的不同。

生活中的对象是无比丰富的,从视觉层面说,明暗素描无法表现对象的色彩内容;线描更是连明暗内容也无法表现,这是它们各自的局限性。

B.内容背后的形式内容

生活中,一般人们的观察通常会停留在物象的内容层面:这是什么,这是什么的什么……而对例如和“什么”在一起的周边事物的形状、比例、结构、明暗、松紧、虚实等等方面往往视而不见,不管是摆在眼前的大自然中那些精灵般的花朵,还是人造世界中的宝贝,虽然它们都明确地展示着其外表的各种关系,但人们通常看到仅是一个大概的印象,那些和美术相关的形式内容似乎躲藏到了内容的背后。

事物的外在表现是无比丰富的,它和表达手段融会为画面的形式材料。形式的变化会给人不一样的感觉, 即所谓形式语言,将其运用恰当能更好地为内容服务,反之会与内容脱节。另外,对它们的掌握与运用又是构建画面形式美的关键。因此,对形式的掌控程度,是衡量美术水平的标尺之一。

课堂案例:

笔者为了让学生弄清相关形式内容中的道理,顺手拿了一个凳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一个凳子。许多学生对一个普通的凳子反映是平淡的,甚至麻木的。

一个凳子是由凳子的各个局部组成,每个局部都有各自的形状,凳面是“面状”,凳腿呈“线状”,凳脚为“点状”——它们组成了凳子的整体形态。

笔者转动着凳子问学生:现在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看到了凳子的变化。其正确答案应该是,看到了凳子在不同的角度以及局部形象变化形成的各种角度形成的凳子的物象,或曰点、线、面形状的组织。

因此观察事物时,首先应判断对象给了你什么感觉,然后通过变化不同的视角,去感受变化的趣味,去观察变化的规律。

(3) 观察与人的情感

在观察的过程中,观察者往往会疏忽自己的情感因素或主观意念对观察的影响,当他人指出时才会醒悟。

A.联想与移情

生活中,人们面对事物的态度各种各样,一般和与之相处的关系有关。人与人之间亲者近,仇者恨,相处之中的悲欢离合能滋生出种种喜怒哀乐。人与物之间也有不相同的关系,“近亲远疏”,但人要对物体滋生出情感,一般是物像产生特殊的变化或物像印刻某个人的感情色彩。

在生活中,无生命的器具大都有一个使用的周期,从新到旧最后被淘汰。在人的心目中也有些器具属于纪念品,代表着某个人或某件事,在使用过程中时时会引发回忆唤起情感,让人会睹物动情,触景生情。

B.物的人格化

生活中的植物和动物是有生命的物体,它们与人的生命变化规律相通,所以往往会被人格化。如生老病死还有习性相似等,在它们身上折射出人的影子,因此人也有了“胆小如鼠、勇猛如虎”等等的比喻;某些事物中,还似乎能看到它们与人间相同的社会关系,所以人们愿意把物体人格化。植物的变化有其特殊性,一般的植物随着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开花结果,也有植物反季节开花结果。种种变化让人联想到人的生活状况以及对生活的感受。如松、竹、梅在野外经受风吹雨打、傲霜立雪;人就把情感寄托于它们,以之比喻君子高洁坚韧的品格。

C.情感与形态

情感与物像的交融,也受到物象自身因素的影响。除了高级动物有灵性外,一般的物像是不存在感情的。但物体的形状、形态、色彩、空间、质地等会诱导人的情绪的产生。而人被物像形态诱发的情绪与对物像内容有所感悟的情感是有区别的,观察接近于绘画的物像形态以及人给予其中的感情色彩是对形式语言的积累。

(4) 眼睛与透视的关系

观察透视的变化与人们观看的方式、方法相关。眼睛是人体的一部分,随着人体的运动变化,眼中被观察到的对象会呈现出各种变化。这些变化又与透视中的视平线、视角、视点、视距相关,与对象形状、体量大小相关,与对象的倾斜角度相关。

观察应是动态的。但人的运动有其规律的,在工作、生活中,人大多处于坐、站、走的体态,所以普通成年人的视平线位置均在1.5~1.7米的高度,这是看物像的常态视平线,周围的物象映入眼睛成为常态形象。在睡觉时,人会降低视线到60厘米左右,在炎热的夏天躺在地板上睡觉时,视平线会降至30厘米左右。生活中低视线的情况只会偶尔发生,人平常所看到的形象会变得古怪又很新鲜。另外,矮小的东西会变得“高大”,而真正高大的对象则会感觉要“倾倒”。

人在低视平线上所能看到的范围相对窄小,而在高视平线上能看到的范围就很大,正所谓站得高看得远。当我们坐在飞机上俯瞰大地才会真正感受到“辽阔”的意味。观察同一个对象由于视平线、视角、视距的变化会发生各种变化,通过观察会积累这方面的经验。

(二) 展开

1.寻意、立意(结合想象画进行构思练习)

“画一幅有意味的素描”是区别于一般“训练再现技术素描”的作画理念。在写生、默写或想象的过程中,学生必然有感受、有思想,而如何把感受和思想融汇于画面之中是素描训练的首要课题。中国传统绘画强调“意在笔先”,意是画的灵魂、画的核心,是统帅,一切素描行动皆随其展开。

意味来源于生活,产生于人的心灵。人在千变万化的生活中,滋生着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丰富的情感不仅产生于人的心里,还承载在不同事物的身上。人们生活中有意味的形象有些是能显现的,肉眼直接能够感受;而有些则很隐晦,要通过心灵的感悟才能察觉。

事物自身都有一定的内容,产生意味源于事物的变化和人对其之心灵感应。事物既有常态变化和非常态变化,还分生命物体的变化和无生命物体的变化。

如果把寻意作为画外的筹备,那立意就是作画的开始,即所谓“意在笔先”。意是指画面所要表达的思想,它包括来自生活的感受和自己的主观意图。它与一般见什么就画什么是有区别的,其画面中的各种物像是思想的载体,画对象实质是画思想。意是画的核心,所有画中内容都要围绕其展开,在其带领下走向纵深,达到目标。

2.从画面开始探究造型艺术(画面的结构练习)

画面形象首先是指画面自身的外形与大小,它影响着画面的形式趣味、画中内容以及从视觉到心理上给人的感受。画面的结构一是指画面布局,它是隐藏在画面形象背后的内容;二是指画面中主要形象的外在形式。画面形象是由画面上所有个体形象组成的,因此某一个体形象对画面整体形象形成特定的感觉与趣味起着一定的作用,个体形象对画面结构而言主要是外形在起作用。外形通过比较后可以概括分类为:几何形、偶然形、有机形。还可以用对比形式分:简与繁、硬与软、动与静、大与小、有规律与无规律、点线面等形。不同的外形尤如一个个零件等待装配:首先是围绕内容展开选择、组织,其次是围绕美观展开选择、组织。如果把画面形象看成是一个整体的形象, 那么对个体形象的研究就转化成对整体的研究。

画面群体形象组织与生活中群体物象的表现相通,各种组织会有相似的反映。画面是个有限的带框的特殊空间,在群象的组织过程中还会有特殊的表现。群体形象的组织既是画面构图的主要内容,又是画面总体形象的感觉设计,涉及到众多内容,有方向组合、松紧组合、虚实组合、主次组合等。

3.对艺术趣味的追求(画面的形式趣味练习)

分析一幅好画,把画面内容搁在一边,余下的就应该是美感与技巧。一幅好的素描作品值得我们去欣赏,是因为它具有素描技巧和形式美感。所谓技巧就是通过技术恰到好处地巧妙地表出对象精神与面貌,并显示出技巧自身的趣味。形式美感是作画者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处理。由高度的技巧组织出来的一幅素描就会生动而有神彩。

趣味产生于距离美。所谓距离一是指描绘的对象与现实生活中相对应的物象的距离,二是指物象与观者心理上的距离。如速写中的一点似眼睛,二横似嘴巴。再如运用一条不间断的长线画出一个有趣的人像,这些不规则的点划让人乍一眼看到的只是线条,需要观者逐渐从整体或局部的信号中判断形象。正因为距离给予了观众猜想的空间和参与的乐趣,就如齐白石大师所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变化与统一是画面具有美感的基本要素。画面中的变化主要是形状的变化及相应的点线面变化,另外是黑白灰以及相应的明暗色调变化,还有笔触和肌理的变化。变化是美之源,但无秩序的变化会显得杂乱无章,而过于统一整齐又显得单调,于矛盾中相对有序的变化是一条出路,是调和对立形成美感的方法。

(三) 分流:人体素描、结构素描、创意素描训练

素描作为造型的基础训练,因受专业的影响,到高年级阶段会因所服务的对象不同而“分流”。目前主要有为绘画专业服务的传统人体素描;为设计专业服务的结构素描、创意素描;为动画专业服务的漫画素描……不同的素描有各自描绘的内容、制作的手段、表达的理念。不同课程内容的要求和目的都不一样。素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受现代艺术的影响,其追求个性张扬和程式解放的实践活动也会分流到现代素描创作中去。

一般来说,纯绘画是反映生活的艺术形式,而设计是制造生活用具的前奏。为纯绘画服务和为设计服务的素描虽然都是一种造型手段,但各自表现方式截然不同。反映生活必须以生活为蓝本,以交流情感为目的;而制造出生活中新的用具,是要把头脑中新生事物的构想表现出来,其目的是为了更合理更方便地让人使用或者让人觉得赏心悦目,故各有侧重。

无论纯绘画、平面设计中的插画还是动漫形象,它们作为情感的载体与观众进行构通,其着眼点在于对于形象语言的组织。受众接受形象语言的基础是生活。有关生活的经验以及对生活中各种形象的积累,包括图像的积累,是形成绘画、平面设计的插画、动漫形象的基础和解读绘画、平面设计的插画、动漫形象的基础。由此对素描的要求是基于对实际生活感受的把握。绘画表现的主要对象是生活中的人,人是最为复杂的对象。人体素描是表现人的基础课,是研究人的精神风貌、研究人体自然构造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纯绘画专业侧重人体素描训练。

素描作为创作构思的载体,画者把对创作形象预想的效果通过在纸面上的形象呈现出来,可以作为创作的设计准备,是头脑中构想的形象,通过不断构想,设计出接近理想的作品形象。因此,侧重构思、注重形式美感以及材质表达的结构素描、创意素描是设计专业的重点。

(四) 提高创新能力训练

创新在当今社会绝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在充满竞争的当今,只有“新”才是成功的保证。创新在每一个领域展开,造型天地更是创新表现最为活跃的空间之一。创新表现的起始会有各方面的不足而显得非常稚嫩,需要呵护和有效引导。而提供创新养料、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正是素描课堂的责任。

学习与创新之间的统一是素描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包含着对创新方法的学习与尝试以及创新经验的积累。在学习过程中,潜在的创新意识会被学习任务重压在心灵的深处,需要通过相应课题的激发才会释放出来。现实生活中,也有来自人的意识上的惯性、思想上的守旧、行为上的懒惰等阻力,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绝非易事。创新是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三、素描教学管理是素描课成功的保证

素描教学管理不仅是管理部门的事、教师的事,也是学生的事。目前素描课时的减少,给素描课程内容的安排及进度的掌握带来困难,如何巧妙而合理地处理这个矛盾,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尤其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运用好“管理工具”是上好素描课的保证。

(一) 备好课,设计好课题

备好课是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课时的现有条件,合理安排具体的课程内容、作业内容并有预见性地把握教学效果。其中如何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课题最为关键。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的产生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心或“趣味相投”。教师对素描的学科前沿动态和学生的心理状态要事先分析梳理,寻找出兴奋点再融入到课题中。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可多一些题目设计,让学生有选择余地,起到保护个性和发挥积极性的作用,相应的课件以及课堂气氛的营造都要在课前做好准备。

(二) 利用课外“课堂”,合理掌控时间

素描训练包括观察、思考、阅读、动手等,在操作上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尤其是观察、思考时刻都能进行。另外素描训练又必须与生活相结合,生活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以是素描的对象,教室外是更大的素描课堂。设计好课外练习,就能延长素描训练的时间。但教学时间是管理范围,教师要合理地按照教学内容讲课、训练、讨论,课外作业量的搭配要科学适当,不能因为一个作业的安排影响到下个作业的进行,要严格按进度表执行。

(三) 抓住打分关,做好点评工作

分数是评判学生作业高低的尺度,每个同学都在乎自己成绩的优劣。人人都有潜在的竞争意识,都想高于他人。通过打分调动学生的竞争气氛,需要有理有节。前期打分不要高,对不符合要求的作业更要严格,打分要结合点评,让学生知道,不足之处在哪里以及修改的方向(学生要正确对待分数,有疑问多和老师沟通。一般评分按照是否符合课题要求、工作量、画面效果三方面来打分)。打分不仅是优劣的评定﹐在学生心里又是作业价值体现,对其能按时交作业并保证作业质量有益。打分也要注意正确对待那些具有探索性和个性的作业,不要轻易评分。

(四) 设计好交流内容,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素描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课题和作业,有计划、有目的、有技巧地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通过语言展示每个同学图画背后看不见的种种内容,从思想意识、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等等角度,来启发同学(也包括教师),不同意见、不同画面的交流来激发灵感,由此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可以培养研究生当助教,让高层次的学生参与教学和管理。这样不但对研究生是一种锻炼,同时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当学生的一分子,课堂上又能多一点“养料”。教师也可以邀请高年级学生甚至外校的学生参加教学(需和教务处商量),通过相互之间的碰撞,扩大眼界,教学相长。

(五) 抓牢单元小结,搞好作业汇报展

小结是素描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旨在让学生学会整理、审视学习过程,用理性态度总结经验教训(要求用文字结合电脑PPT形式发布),通过用文字提炼归纳,理出一条清晰思路,目的是让自己所掌握的素描技艺在今后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

课程最后的作业汇报展对学生即是压力又是动力,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欲望,展览又是他们互相PK的舞台。因此,作业汇报展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项有效举措。

素描教学单元结束不等于素描活动结束,素描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课程的内容。上课就如同种花,教师就是园丁,对培养对象要考虑方方面面,才能让它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素描对象变化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武汉素描
素描
这五年的变化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跟踪导练(一)4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凡·高的早期素描
喜看猴年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