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一体的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实践*
2012-08-31曹明
曹 明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03)
校企一体的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实践*
曹 明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03)
通过校企合作使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与社会共享,能深化专业教学改革,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以眼视光技术专业为例,本文分析了由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构建的校企一体背景下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并结合专业实践的现状,探索了专业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创新机制。
校企一体;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实践
近十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办学思想日益明确,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日趋多样化。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提高高职高专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在不同时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定位在思想上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在观念上有了新的转变和提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六章第十四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明确了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经过了初创、发展、创新、保持乃至又一次创新等诸阶段,高职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有许多可借鉴与推广之处。高职的校企合作模式就是应企业人才实际需求状况而产生,并按照企业部门和学校的安排实施的、交替进行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操作培训的教育模式。随着我国高职教育办学水平的提高和理念的更新,校企合作模式越来越成为保障高职教育质量和特色的核心关键。但目前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仍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企业缺乏成熟的合作教育思想,只是为了选择人才,而不是真正参与或很少参与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政府也没有出台相关的校企合作对企业的奖励措施和机制;校企双方没有在企业运行与办学诸要素之间形成有机结合,没有构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等等。
然而,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走校企合作乃至校企一体的发展之路。从“校企合作”,到“校企一体”,是对高职开放办学理念的不断嬗递与深化。
校企一体的专业办学特点
校企一体的教育平台是在多个层次、多个方位贯穿系统思维而实现的。校企一体化办学双方根据社会和企业岗位需求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为了解决学生实训问题,企业预留出一些岗位,保证学生能够顶岗实习;企业选派优秀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编写教材,并要求这些技术人员把任教、编写教材当作公司的重要任务;学生毕业后可由企业择优录用,也可选择其他企业就业。
在校企一体化办学过程中,企业的技术是高职课程的主要内容,企业中的中高级技术人员是高职“双师型”师资的重要来源,企业是高职的主要就业基地,企业的教育投资是高职教育投资的一个重要补充,甚至企业也参与招生宣传等。将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机地转移到企业的需求和利益上,可以解决教学脱离社会、脱离企业需求的问题,提高办学效益,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
校企一体人才培养的系统性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形式是多样的,诸如企业参观、顶岗实习、校办企业及校外企业的科研服务等。但是,在合作过程中,也存在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关系不稳定,合作程度不深,企业参与程度低等问题。部分校企合作缺乏全局观念,为了及早进行人才储备和定向培养,避免人才选择的盲目性,一些企业经营者越来越倾向于采取“订单培养”的方式,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人才收益。校企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可通过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立由企业、行业等各类人员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业教研室,根据学院校企一体的教育教学流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可通过分析人才需求,与学院一起制定任务驱动的项目式课程体系,参与各类实践课程的教学和特殊岗位专业人才的培养,形成校企一体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校企一体人才培养的市场性校企合作使得双方立足于市场的经营和办学理念找到了一个公共平台,专业办学的市场性也就能得到较好的体现。但是校企合作的松散性往往导致校企双方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的时效性滞后于市场发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容易走弯路。校企一体的职业教育更要充分结合区域市场经济特征,开设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也要体现市场灵活多变的特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贴近市场需求;培养的专业技能人才标准则要符合市场人才的要求;企业生产的产品应满足市场需求,新产品应体现市场发展趋势。因此,校企一体人才培养可充分体现市场性。
校企一体人才培养的教育性教育部文件指出:“高职高专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六章第十四条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校企一体人才培养不是仅仅为了提供有利于学生顶岗实习、技能提升的工作岗位,也不仅仅是为了学生毕业以后立即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而是要通过校企一体化的企业文化氛围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提升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同时提高学生就业后的岗位迁移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从而提升行业人才队伍的水平。
校企一体的眼视光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于1999年由浙江第一高级技校与温州冶金机械厂联合改制共同创建,学院拥有温州冶金集团、温州冶金房开公司等非教育产业(经济实体),实现了学院教育资源与非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优化配置,形成了校企一体、产学一体、学做一体的“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的验光与定配专业于2000年开始招生,2004年开设了眼镜设计与工艺专业,2005年在全国高职院校专业调整后统一称为眼视光技术专业,分设两个专业方向,2007年根据市场办学需求,将眼视光技术专业(眼镜设计与工艺方向)调整为眼视光技术专业(眼镜设计与贸易方向)。
在十多年的专业办学过程中,眼视光技术专业走过了一条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之路,逐步建立了校企一体的眼视光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适应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尤其是在实验实训模式上缺乏创新,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学院通过开展各种层次和途径的调查研究,结合学院校企一体的办学现状,探索不同岗位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的要求,为专业人才培养指引发展方向,明确了专业人才的就业面向为眼镜门店、医院眼视光门诊、眼镜生产企业、眼镜营销企业等。
浙江省是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眼镜生产基地之一,但是眼镜行业发展低、小、散的局面一直存在,缺乏高新技术的融入和创意品牌的开拓。学院紧密结合区域经济优势,优化配置学院师资和设备场地资源,在全国率先开设了面向眼镜制造行业高等技能人才培养的先河。经过7年的摸索和积累,眼视光技术专业(眼镜设计与贸易方向)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明确了专业目标:为眼镜生产企业、眼镜设计公司、眼镜外贸公司及与眼镜相关的贸易公司、企划部门、眼镜杂志、行业协会等培养专业技能人才。
校企一体的眼视光技术专业教育实践
学院眼视光技术专业成立以来,在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校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经验。
由学院与温州乐清黎明眼镜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浙江工贸学院(黎明眼镜)眼视光中心于2008年开业,浙江工贸学院(黎明眼镜)眼视光中心是目前温州地区规模最大、设施先进的视光验配中心之一,拥有7间综合验光室和6台全自动、半自动磨边机以及眼睛检查、眼镜检测设施,可为消费者提供规范的视光验配服务。浙江工贸学院(黎明眼镜)眼视光中心依托学院眼视光技术专业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依托温州市眼镜行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的技术应用成果,使眼镜经营与专业教学“无缝”融合,眼镜店与实训教室合二为一,专业教师与公司技术人员互相兼职,构建了校企一体的眼视光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眼视光技术专业的学生有了良好的校内生产性实训环境,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专业学习和工学结合的顶岗实习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具备较强的就业能力。
由学院与温州明明光学有限公司共建的浙江工贸学院眼镜研发基地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于2008年底签约,2009年5月正式投产,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实训基地各项功能完善,设备配置齐全,实现了产品的校内生产。浙江工贸学院眼镜研发基地占地980平方米,设备资金投入近300万元,配有一条标准的金属眼镜架生产线和一条标准的板材眼镜架生产线,该实训基地可承担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企业小批量订单生产、新视维眼镜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的科技研究以及企业新产品的研发。实训基地设生产经理1名(由企业人员担任),校内实训基地主任1名(由学院具有20年眼镜行业经验的教师担任),校企双方实行人员互聘。由系部教学主管和企业负责人共同管理实训基地,校企一体的实训基地负责进行眼镜行业技能考核标准、教材及考核方案的制定。
两个校企一体的实训基地承担了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工作,可实现从学生入校的专业教育、理论课程的授课场地、课内实验的检测标准、课程实训的企业环境、顶岗实习岗位的安排到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及就业岗位选择的全面覆盖,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学会用社会和校园两种眼光看待大学的学习生活。同时,两个实训基地也发挥了学院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可以开展企业技术服务、企业技术工人培训、社会技能鉴定考核、行业人才素质提高等项业务。
校企一体的眼视光技术专业教育流程
在校企一体的教育流程中,校企双方充分实现各自在校企合作平台上发展的目标,并求同存异,形成校企一体的目标,目标一致才能在具体实施运行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一体化的教育优势。对校企一体目标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的手段和机制是保证校企一体目标实施的前提,校企一体的教育评价手段要充分考虑学院、企业、学生及社会等方面的因素。有了共同的校企一体教育目标评价体系,就可以考虑在教学生产、技术资源共享、课程体系共构、专业队伍共建以及校企利益共赢等具体目标上进行课程与教学的组织与实践。
眼视光技术专业校企一体的教育流程构建如图1所示。
图1 校企一体教育流程图
实行校企一体、工学结合,有助于学生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减轻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有助于企业根据不断发展的岗位需求进行业余时间的定岗培养,增加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本。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有助于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拓展办学空间,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及时更新专业人才培养内容。现代企业需要有组织地吸纳经过专业学习的劳动力充实到生产岗位上,这种企业需求现实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课程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形成全新的教学机制。
[1]黄亚妮.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简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6,(5B).
[2]刘志军,于静.福瑞达集团校企一体化办学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6,(16).
[3]徐建华.高职多层次、全方位“校企一体化”的系统思维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9,(4).
[4]陈平,刘晓青.食品专业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2).
[5]许志军,郭云生.践行校企一体共育高技能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1,(7).
[6]吴同喜,孟祥玲.高职教育校企一体生态发展路径探析——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0,(35).
[7]何向荣.突破障碍创建“校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8,(5).
G710
A
1672-5727(2012)02-0046-02
曹明(1981—),男,江西九江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主要从事眼视光技术及眼镜制造方向的教育与研究。
*本文系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校企一体的眼镜设计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流程构建》(项目编号:ZC201015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