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干部的楷模』周恩义
2012-08-31圣轩
文/圣轩
『宣传干部的楷模』周恩义
文/圣轩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原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恩义,坚守基层宣传岗位20年,探索破解宣传工作难题,将宣传工作融入群众中、经济工作和文化事业发展中,被称为“好参谋”、“好帮手”、“群众心中的一盏灯”。
“宣传部是我的最爱”
1992年,周恩义转业到盘锦市兴隆台区。作为全军优秀政治教员、沈阳军区优秀政治委员,可供选择的岗位很多,但他却选择了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这个岗位;2001年,已是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的周恩义面临着任组织部长的机会,他仍然选择了留在宣传部长的岗位上;一年后,根据组织要求,周恩义担任区委副书记;2006年,因为副书记职数减少1人,周恩义主动提出不当副书记,回宣传部工作,许多同事都不理解周恩义的这个选择。周恩义却说:“我20岁当指导员,是党把我放在宣传岗位上,定下了我一生的方向,我一定要把宣传工作干出个样来!”
周恩义当年在部队执行抢险救灾任务中,左腿膝盖骨半月板严重受伤,被定为二等乙级伤残。2004年,为打造辽河文化品牌,周恩义带领12位省内著名画家考察辽河源头,当时他的腿伤很严重,经常要靠热敷才能缓解疼痛。在西拉木伦河的源头,他坚持在前面探路,拄着拐棍来回走了近9个小时。当天晚上,他的腿肿得像萝卜一样,疼得根本无法入睡……27天,6700多公里的行程结束了,周恩义一下子倒在病床上,深受感动的12位画家联手在一幅长卷上为他作了一幅画。老画家白国文激动地说:“我们很少这样联合作画给一个人,他值得我们尊敬!”
1998年,周恩义的老伴突发脑血栓,2011年,病情再次加重,周恩义的老伴已经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在病痛的折磨和沉重的家庭负担下,周恩义始终坚持奋斗在宣传第一线。他写下了100多万字的读书心得和讲课教材,在省级以上理论刊物发表文章40多篇,发表新闻稿件数百篇,讲课听众达到上万人次……20年,他的级别没有动,工作岗位没有动,兴隆台区宣传工作的影响却在不断扩大,宣传干部在群众中的地位在不断提高。
“离开老百姓心里就没底”
周恩义常说:“我这个人,就适合在老百姓堆里,离开老百姓心里就没底。”而群众却说:“他就是群众心中的一盏灯,走到哪里哪里亮。”
2004年春,周恩义得知兴隆街道文化社区居民在唱自己编的社区歌,他对社区主任李艳杰说:“唱社区歌能让大家‘聚堆儿’,给大家鼓劲儿,是一篇大文章。”第二天,周恩义就将改好的歌词打印好送到社区。他将歌曲贴到墙上后,对挤满活动室内的居民说:“我们大家一起唱好不好?”说着就指挥大家一起唱起来……不久,“兴隆台区社区歌大赛”也热热闹闹地搞了起来,全区101个社区都参加了比赛,超过2万名居民走上舞台。
周恩义常对宣传干部说:“只有深入到群众中,只有被群众所感动,才会懂得党的宣传事业的意义。”振兴街道幸福社区的任桂芝,是辽河油田的退休职工,1996年自办了“夕阳红无偿服务社”,周恩义被她的事迹所感动,经常和他们一起参加活动。2000年,中国申办奥运会成功,听说老人们要搞庆祝活动,周恩义立刻赶过去和老人们一起走上了街头,手举小红旗喊着口号一直走了2个多小时。经过不断提炼总结,周恩义充满感情地将这一重大典型推广到全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20年来,周恩义一共推出26个各类典型。在典型的引领下,群众看到了榜样的力量,并凝聚到了榜样的周围。
“宣传工作舞台无限大”
党的十六大后,兴隆台区委提出建设辽河文化产业园的构想。周恩义建议区委制定提供安家住房补贴、免费使用工作室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外地知名画家、艺术家落户兴隆台区。2004年,他又带领12位画家奔赴辽河东西两大源头,开展辽河文明探源活动,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在当年的全国第十届美展和首届深圳国际文博会上,辽河画院的画家摘金夺银,辽河画派名声大振,在国内美术界掀起一股辽河文化热,辽河文化产业园从此走向全国,成为全国首批“文化(美术)示范基地”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累计创造就业岗位1万多个,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0多亿元。
周恩义经常到基层讲课,同事们评价说:“他说的话,群众爱听;他讲的理论,群众听得明白。他讲的课是解决问题的课。”通过一次次讲课的实践,周恩义向区委提出建议,“区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每学习一个专题,必须弄懂弄通一两个基本观点,说清一两个基本道理,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这条建议很快被区委采纳了。
这些年来,每次中心组学习前,周恩义都要带着宣传部的同志深入社区、企业、农村,围绕中心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专题报告。通过“宣传部立题,中心组学习”这个平台,区委先后出台了建立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建设辽河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等一系列重大决策,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兴海街道赵家村是城中村,在改造后成立了自己的房地产公司,2002年进行广告宣传花了170多万元。村民们还没挣钱就花这么多钱,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周恩义非常心疼。他认为城市化改造是当前的大事,应当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正常宣传,扩大知名度。在周恩义的组织策划下,2003年,赵家村仅花了30万元广告费,知名度却大大提高了。难怪村主任张国荣骄傲地说:“周部长是我个人的‘高参’,农民的‘家底’,是我们企业的‘宣传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