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必过分拔高法国高考作文

2012-08-30胡波

博客天下 2012年18期
关键词:高考制度考题作文题目

胡波

2012年法国高考哲学考题在微博上引发热议,这些包括“人们通过劳动获得什么?”“信仰是否总是与理性相悖?”“我们是否有寻求真理的义务?”等在众网友看来“深奥得不得了”的题目,却是法国高考生们必须跨过一道坎。

早在2008年,法国高考题就曾引起国内网友的关注。这一次似乎分外抢眼,网友与一些学者们的言论出现一边倒,有借法国高考作文批判中国高考作文之势,似乎只为证明大家心中的先见—对国内高考“八股文”痛恨之深,有的甚至用高考作文来反证“法国为什么出了这么多的哲学家”。

我以为,任何考试总会设置固定的评阅标准,并非很多网友主观上想象的,国外考题都可自由发挥,信马由缰。据留法学者翟华介绍,法国作文题目虽然抽象、充满哲理,考生有充分发挥的空间,但是作文本身还是有固定的程式,评分就看考生是不是在几个关键环节给出了令判卷老师满意的答案,具体为:(1)对作文题所述概念的解释;(2)对作文题中心思想的理解,是否走题;(3)是否引用了经典作家的论述;(4)文章是否层次分明,环环相扣(符合逻辑);(5)结论。

其实,在4个小时之内不是写作文,而是写一篇富有哲理思辨、中规中矩的论文,这对考生的知识面和平素的阅读量是一个考验。

法国高中毕业会考是拿破仑1808年3月17日下令设立,第一门考试科目是哲学,这是19世纪初以来的惯例了。每年6月上旬是中国高考的日子,而到中旬就是法国的中学毕业会考。绝大多数法国人都有在中学时代为应付考试而“背哲学”(类似我们中国学生“背政治”)的经历,这是他们一生中必须要过的一关—不论是主修文科、经济社会,还是理科,所有中学毕业生都要考哲学,写一篇哲学作文。

法国人如何看待这种高考科目的?那边是不是风景独好?不得而知。我们所能看到、听到的,不过是国人自己在家里大发感慨罢了。

考试总会对教学有指挥棒作用,学生即使不喜欢哲学,也不得不啃下去,这也是一种应试训练。其次,高考作文一旦形成一种程式,经历史的积淀保存下来,都会有缺憾和弊端。第三,程式化作文一年年流传,总会让人感到审美疲劳,固定的写作套路自然也会让人生厌,希望冲破牢笼的束缚。不知道法国考生是不是也会发牢骚?

法国高考作文之所以在国内引发如此大的争议,最主要是它的异国情调让我们眼前多了一点新鲜感。再说,目前我国高考作文不再全国统一,各省都有自己的作文题,越来越多元,总有某个省的考题出现“哲学”的意味。

因此,根本没必要过分拔高法国的考题。

另外,剥离高考制度单纯比较作文题目孰优孰劣,意义恐怕不大。毕竟,高考作文只是高考制度中一个微小的部分,如若直接采取“拿来主义”,法国的哲学科在应试教育制度下也必然会走样。

剥离高考制度,单纯比较作文题目孰优孰劣,意义恐怕不大

猜你喜欢

高考制度考题作文题目
“正多边形与圆”考题展示
“正多边形与圆”考题展示
对一道研考题的思考
特别的考题
他山之石:看巴西高考制度如何改革?
唐朝科举制度对当今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高考制度改革:我们准备好了吗?
高考制度必须实行重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