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12-08-30龚文杨
摘要:质量是立校之本,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课程建设做起,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目标对“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进行改革,拓宽课改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评价体系等这一系列的改革探索与实践使得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为课程建设的后续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工作任务;教学方法;职业岗位能力;教学评价
作者简介:龚文杨(1974-),女,湖南常德人,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湖南?常德?41500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0-0049-02
“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是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技能课,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内容主要包括机床电气控制电路装调与维护、常用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分析与故障排除、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与装调等。由于课程内容多,而学生理论基础薄弱,要提高教学质量,进行课程改革是唯一出路。笔者所在教学团队结合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坚持能力本位的教育方向及工学结合的指导思想,对“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一、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改革教学内容
根据企业调研,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了解了企业岗位设置与能力,走访了中联重科常德起重机分公司、三一重工集团宁乡工业园、湖南兴业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参与下,提炼出了典型工作任务,再根据职业工作过程进行岗位能力分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模块,如图1所示。
将课程内容模块进行重构与序化,以满足岗位职业技能需求为目标,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置8个学习情境,即C650型车床电气控制系统运行维护与故障排除、Z3040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系统运行维护与故障排除、X62W型铣床电气控制系统运行维护与故障排除、T68镗床电气控制系统运行维护与故障排除、运料小车PLC控制系统设计及调试、工业机械手PLC控制系统设计及调试、工件分拣PLC控制系统设计及调试、音乐喷泉PLC控制系统设计及调试。
根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八个学习情境中各设置了四个工作任务,转化为对课程的学习任务,实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达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图2是以学习情境“C650型车床电气控制系统运行维护与故障排除”为例说明四个工作任务的图解。
以“运料小车PLC控制系统运行维护及调试”为首的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的学习情境的四个工作任务即:PLC型号及类型的选用、设计PLC程序、I/O设备的连接及电动机主电路连接、输入程序并进行调试。通过任务载体达到学生能力培养的目的。
二、以学生主体为根本,改革教学方法与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若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工作任务实施过程中便只会按照老师的指令办事,一旦出现新问题、改变内容或接受新知识时,他们会一筹莫展,这样达不到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目标。因此,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是最重要也是教师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的一个方面。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学做合一的教学形式、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专业技能及关键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现场-理论-实践教学新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是老师先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一个章节的内容讲完以后,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训,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章节学习恶性循环,由最初的索然寡味到最终的应付或放弃,教学效果可显而知。现场—理论—实践教学新模式是淡化课程理论知识的讲解、强化技能训练、进行现场教学到理论讲解再到实践训练的教学新模式,这种模式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有趣,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1)现场教学。对于“低压电器”、“基本电气控制线路”及“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电路的分析与故障排除”部分可以安排一定课时先进行现场授课,如“低压电器”的现场教学让学生在现场观察电器结构、外形,促使其思考内部结构,再结合他们的好奇心对电器进行拆装,进一步熟悉结构,知道内部结构形式,这样避免理论直接讲解时的抽象思维,显得直观,形成感性认识,学生便于接受,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的理论教学打下基础。
(2)理论讲解。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适时地将问题及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讲授,如“低压电器”部分。学生现场学习时,提出器件如何动作,起什么作用,在图纸上怎么找到相关器件,等等问题,教师设计好教学方案,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讲解,学生便恍然大悟,对机床低压电器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3)实践教学。理论讲解后学生已对低压电器或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或解决问题呢?实践教学这一步便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学地点可以是电工实验室或在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或校外实训基地,在实验室让学生接线、调试,使学生对相应知识深入理解以弥补理论讲解时的不足之处,在实训室或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对基本控制线路进行设计、安装、配享、调试、故障诊断、解决实际问题等技能训练,这样使学生在动手操作方面大显身手,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同时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团结协作与互助,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情感沟通。
2.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组织分区化教学方法
目前的学生群体中,有单独招生学生、有统招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教师在教学方案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学生之间的这些差异,因材施教、进行分区化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与任务。如“机床电气控制线路”部分,对单元电路的设计装调,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要求电路复杂些、所用器件多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只要求设计装调较简单的电路、所用器件少一些,让每一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学习机会和技能训练。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升,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兴趣、实践技能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3.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学生对机床常用低压电器、电气控制线路、PLC基础知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以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方法使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实现由简到难的转变。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如,“机床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检测与排除”部分,老师可以设置任务,学生围绕某个任务自行收集资料分析机床运动形式、电气控制线路特点、故障检测与分析方法等系列活动来完成共同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主动学习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创新的自学能力。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灵活采用如案例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以实现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课程教学评价在标准和方式上不再采用单一的笔试形式,而是采用了增加技能考核力度、重视学生技能素质的培养,实行“技能、知识、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评价。随着各个项目或任务的进行,因材施教、随时考核,该课程的评价方式由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期末综合评价三种方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分别占一定权重来衡量学生学习成果。
学生自我评价主要是由学习小组组长负责在任务进行过程中开展自评和互评。根据各小组任务完成情况、选做内容进行评定,学生在实践中有自选内容或创新内容可根据情况实行加分。
教师评价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每个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评价,二是评价学生出勤、团队精神、遵循6S管理制度等平时综合表现及职业素养。
期末综合评价是在本课程全部内容结束后进行,按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制定应知和应会题目试卷,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独立操作、解决问题、灵活应变等能力,以便找出其中问题。
四、结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我院重点建设专业,也是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项目。作为该专业的技能核心课程,“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是院级课改项目之一,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指导,课改之路任重而道远,教学团队将在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教材建设、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继续进行探索与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廖申学.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0,(7):269.
[2]陈韦明,何美生.电气控制及PLC控制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齐占庆,王振臣.机床电气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责任编辑:宋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