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和培养对策探讨
2012-08-30杨素敏张政保杨文飞丁国良
杨素敏?张政保?杨文飞?丁国良
摘要:针对军校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的现状,分析军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缺乏的原因和现状,并从课程体系、科研实践平台、学术交流和导师队伍等几个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对策,确保所培养的研究生满足部队建设需要。
关键词:军队院校;创新能力;研究生培养;对策
作者简介:杨素敏(1971-),女,河北藁城人,军械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系,讲师;张政保(1965-),男,河北石家庄人,军械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系,教授。(河北?石家庄?050003)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0-0030-02
军队院校研究生是未来军队和国防建设的中坚力量,然而,从用人部队和毕业学员反馈的信息发现,多数研究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缺乏创新思维,不能满足部队的任职需求。主要原因归结于研究生学习阶段没有搭建创新能力所需要的知识结构,研究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实践知识薄弱,知识结构面狭窄而浅薄,创新动力缺乏。研究如何为研究生搭建创新平台,如何能保证培养层次高、符合国家发展和战略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军事人才迫在眉睫。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当前造成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很多,但笔者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1.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军队研究生教育无论从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授手段和方法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课程设置偏重理论基础课,忽视专业课;教材选择上远远落后于当前国内外新装备技术的发展,选用的教材有的甚至还是七八十年代的书籍,更别说用英文教材直接上课。教学模式很多还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教师只顾讲授自己的内容,学生不假思索地接受,这些都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2.导师队伍的良莠不齐
目前导师的水平差别很大,出现了两种不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情况:一是有的导师学术水平不高,自己都不跟踪当前本学科的前沿现状、新技术和新方法,而且本身也没有高水平的科研课题和研究成果;二是有的导师本身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都很高,但无法顾及研究生的培养,疏于对研究生的指导。这两种情况都造成所带研究生缺少科研创新的土壤,研究生创新能力何谈提高。
3.创新能力平台缺乏
由于目前军校还是采用导师负责制,当导师本身科研创新能力不足以及缺少研究经费时,研究生的研究课题必然会缺乏科研实践平台,一些研究课题只能纸上谈兵。另外,和地方大学生相比,军校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机会较少,而学术会议、学术培训、学术论坛和学术讲座是学生了解本学科前沿、开拓视野和启发灵感的捷径,是和知名专家学者面对面探讨问题的有效途径。
4.考核机制存在问题
考核机制不完善也是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提高的一个根本原因,目前军队院校虽然规定研究生必须发表几篇小论文,毕业论文也采用“全盲”的方式评审,这些对研究生质量的提高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但由于目前国内期刊以及国际会议鱼龙混杂,一些研究生发表的论文几乎没有任何创新可言。
二、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和措施
1.制订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
培养方案是否合理、课程体系是否优化是保证研究生所学内容扎实与否的基础。首先应根据研究生学科方向制订规范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的培养方案,并确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其次是围绕培养目标设置教学课程,课程总体保证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的同时,应跟踪本学科方向的前沿,体现创新性,课程设置上注意专业性与交叉性、稳定性与前瞻性的统一。
如军械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系今年在制订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时,学科范围覆盖计算机控制技术、系统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基于网络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工智能等研究领域,主要研究计算机应用于装备保障、指挥控制、信息管理等军事应用领域所涉及的原理、方法与技术。根据培养方案细分为4个研究方向,明确了每个方向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课程中既有本学科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如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和人工智能原理等,又有当前军事中所需要的新技术理论,如战术互联网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对抗等,保证了研究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领先的专业知识。
2.提供科研平台,提高研究生的实践知识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2]的科学理念是: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和研究的教育阶段,研究生教育不但要使研究生掌握高深的专业知识,而且要重视智力发展和所学知识的紧密结合,培养研究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著名高等教育和社会学教授伯顿·克拉克认为“研究生必须有科学研究基础”,可见科学实践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地位。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创新个性、激发创新意识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最为关键的过程要素。研究生教育与高水平科研工作紧密结合,通过课题研究与科研工作的密切结合,以高水平科研工作培养高质量人才,可以大大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搭建科研创新平台。
(1)研究生课题的选择:应明确规定研究生的选题必须与本学科和导师的研究方向一致,必须居于本学科的前沿。鼓励研究生申请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使他们在学业阶段就能进入本学科的前沿,并进行开创性的、有应用前景的科学研究工作。
(2)研究生科研创新条件的搭建:军队院校各学科应紧跟本学科前沿,积极跟踪国内外高新技术,建立高新技术平台,研究生借用此平台研究自己的课题或参与其中的项目,遇到问题时导师仅给予指导或提供思路,具体工作研究生自己承担,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知识和创新技能。
3.参加学术交流,丰富研究生的专业知识深度
学术交流是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通过学术交流可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增强他们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学术交流可以采用四种方式。
(1)研究生学术论坛:是研究生思想争鸣与探讨学术的平台,是研究生群体的学术活动,为同一院校的不同领域、同一领域的不同院校间的研究生提供了沟通和交流的渠道。论坛对每个参与者都是一次饱尝学术大餐的机会。研究生参加论坛的过程就是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过程。从查阅资料、整理材料和准备大会发言提纲,对问题自然会有非常深刻的认识。通过参与论坛,一方面展示了自己的学术能力,另一方面也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并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得以提高。
(2)学术会议:是传递和交流科技信息、学术观点的重要载体,是相同学科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军校应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或国际学术会议,通过学术会议可以达到如下效果:
1)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时,通过参与会议的研讨过程可以与本学科内的知名专家学者交流思想。一方面可以领略本学科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学科的前沿发展趋势,从中获取书本和课堂上难以获得的新思路、新方法。
2)通过学术会议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学术见解的交融与碰撞可以极大激发研究生潜在的创新能力,领会科学研究中学者及其团队刻苦钻研、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这对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术氛围、改善学术风气、净化学术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3)研究生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可以了解自己在本领域内所处的研究状况,明确自己与前沿的差距,从而取长补短。如果能将得到的启发与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并加以改进,研究生必然会受益颇深。
(3)学术讲座:通过定期邀请军队、驻地不同领域知名专家和学者向学生讲授与学科有关的知识或新的研究进展,促使学生了解所在学科或相关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掌握最新的研究动态。通过这种方式,研究生可能更早地接触学科前沿,并在学术交流和学术碰撞中拓展视野,产生灵感,培养学生的学术敏感性。
(4)学术培训:针对某一新兴学科、某一项前沿理论和技术开设专门的学术培训,或者邀请专业公司定期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和产品展示等活动,必然开拓研究生的学术和科研视野。
4.导师队伍的创新性
研究生教育的主体是导师和研究生,一个学校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由其导师队伍的水平所决定。由于研究生教育具有教学对象的高层次性、教学内容的前瞻性、教学方式的创造性以及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等特点,因此对导师的创新素质要求更高。导师的言传身教、自身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低是直接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为了培养出创造能力强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应具有如下特性:
(1)思想修养高尚:导师担任着教育育人的重任,只有具有正确的思想观、良好的道德情操才能引导研究生树立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献身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人生追求。导师必须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言传身教,使学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2)专业技术的精湛和创新:导师是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引路人,科研能力、学术地位和理论观点等对研究生产生直接影响,并在一定程度制约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这就要求导师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必须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尤其在当前新军事变革到来的时刻,军事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也必然会对军事各方面的研究领域产生冲击,作为导师必须始终跟踪研究领域的前沿,能以独特的眼光洞察新军事变革给自己研究领域带来的新问题,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进而形成自己的学术流派或取得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3)学术水平的一流:导师应有自己个性的学术方法,有自己的研究方向,有自己独特的科学方法论,并用这种方法来指导研究生的研究问题,并指导学生在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有一定影响因子的文章。
(4)导师培养、考核和遴选制度的完善:通过从部队选调师、旅以上领导干部兼职到院校任教以及引进或聘请国内外院校著名专家、教授等充实研究生导师队伍,解决导师队伍“近亲繁殖”问题。另外,逐渐建立、完善导师工作质量评估体系,建立相应的激励与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师的潜能。基于“鼓励竞争、保证质量以及宁缺毋滥”的原则遴选导师,淘汰学历偏低、学历结构不合理的导师,打破导师终身制,实行优胜劣汰的聘任制等。
三、结论
总之,为国家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是军队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和主要目标。研究生创新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院校管理部门、导师、研究生管理部门等多方面共同努力,通过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和优化课程,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组织学术交流,开拓学生的事业,增强学生的学术前沿研究的敏感性,技术精湛、素质高的导师队伍积极引导研究生参加科研和学术研究,为研究生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从而培养能满足部队需要的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南宁,邵福球.新时期军队研究生教育改革与科学发展[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
[2]沈红.美国研究型大学形成与发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9
[3]吉逸,陈国庆,曹玖新.研究生创新型学习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1,(S1):34-28.
[4]苌庆辉.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真谛是什么?——以费孝通的学术成长历程为例[J].研究生培养,2011,(5):15-18.
[5]刘楠楠.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研究生教育,2011,
(212):65-67.
[6]杨颉,陈学飞.研究生教育质量:内涵与探索[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7]刘鸿.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出版社,2007.
[8]邬力祥.研究生教育论坛[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