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晚秋》开放式结局与人物塑造的关系
2012-08-30乔淼
[摘要] 作为叙事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发展的最后阶段,故事结局承担完成主题思想和人物塑造的特别任务。优秀文艺作品的结局既非仅为故事情节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也非简单呼应作品的开头,而是要创造出新形象和新境界,从而进一步深化作品主题,并引导读者观察到更新、更远和更多的东西。
[关键词] 《晚秋》 开放式结局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是指马克思、恩格斯所倡导的“美学观点的历史观点的批评”,1847年,恩格斯在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时,第一次提出并运用“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来评论歌德。1859年,恩格斯在给拉萨尔的信中再次以“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评论拉萨尔的悲剧《济金根》,并且认为这是“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无不是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统一。基于这样一个视角去看待文艺作品,就能对它的审美价值做出清晰明确的分析和判断。
一、开放式结局的概念界定
1966年,李晚熙拍摄了第一版《晚秋》并被誉为韩国艺术电影的高峰,也由于胶片的全部遗失无缘再现银幕而被称作韩国电影史上看不见的传奇。2010年由金泰勇执导再拍的韩国电影《晚秋》,以其开放式的结局留给观众广阔的遐想空间和不容忽视的审美价值。何为开放式结局?在罗伯特?麦基的《故事》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概念界定:故事讲述过程中提出的大多数问题都得到了解答,但还有一两个没有回答的问题会延伸到影片之外,让观众在看完电影之后去补充。影片激发出的大多数情感将会得到满足,但还有一些情感的参与要留待观众自己去满足。也就是说,一个故事高潮如果留下一两个未解答的问题和一些没满足的情感,则被称为开放式结局。尽管这种开放式的结局是以一个思想或者感情的问号作为结局,但是并不意味着半途而废,有始无终。在观影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滋生的情感都是可以找到答案和出口的。需要强调的是,观众在判断一个故事是不是开放式结局,哪里是结局都是因人而异的,这可能与影片自身的情节特点有关系,也可能与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的注意点有关。
相对于主流的封闭式结局而言,开放式结局出现得较晚,有人将此视为现代文学、电影或后现代文学的一个表现特征。比如在电影《野草莓》、《北方的纳努克》、《活着》都采用了开放式的结局。开放式结局一般分为单结局开放和多结局开放。单结局开放也叫无结局,是指作品没有将主要问题交代清楚就提前结束了,留在观众心中的是一个未完成的结局。比如主要人物命运、情感的开放以及主要事件的开放。多结局开放是作品存在多个结局,陈列时可能是同时陈列也可能是依次陈列。
二、开放式结局与人物形象的塑造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艺应当“真实地评述人类关系”,强调“现实主义的真实性”,而文艺作品真实性的最高境界和最高要求就是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因此,人物塑造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影片的真实性。
电影《晚秋》中的主要人物是安娜(汤唯饰演)和勋(玄彬饰演)。安娜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初恋,她像所有陷在爱情里的傻姑娘一样,燃烧掉自己全部的青春和热情去爱,结果初恋遇到的是负心汉,她赌气一般的嫁给一个偏执却死心塌地爱她的男人。这是一条多少女孩儿都走过的路,故事本该就此打住让往事随风,但突然有一天初恋回来了要带她走,闻讯赶到家的丈夫怒不可遏地把安娜打昏,当她醒来,丈夫死了,初恋跑了,电影从这里开始。汤唯下意识地夺门而去,失惊无神的安娜茫然走在小镇街头,满脸淤青,之后是她猛然转身,疾步的往回跑。可能是出于爱,出于感动,出于对初恋的保护亦可能是出于女人天生脑残的悲剧崇拜心理,总之她已经想好了替他背这个黑锅。当她坐在死去丈夫的身边,听着窗外越来越近的警笛声,冷静却绝决地撕下一片片碎纸,塞进口中,把死亡现场伪装成抵抗家暴错手弑夫。简单的几笔,就把一个刚毅、倔强、勇敢女子的性情全都勾勒了出来,更悄然地埋下这部电影忧伤却绝决的基调。
电影另外一位主人公勋,也是以一个心灵天使的身份出现在叙事里的,他于电影故事中的任务,就是让安娜开怀起来,完成一次救赎。于是,在这个一年有300天都在下雨的湿润太平洋城市,在这个仅剩一天一夜的宝贵时间,勋带领安娜离开了让彼此身心都尴尬的宾馆房间,选择水陆两用的鸭子公交,然后是游客稀少的游乐场,以及只有无聊冒险团才会光临的深夜幽灵市场。而让观众爱上这个近乎于午夜牛郎的,是因为在安娜母亲的葬礼上,勋跟安娜的初恋狭路相逢也很快知道这个男人就是安娜口中的那个“他”,但这个男人伤她至深却不懂,反而道貌岸然地警告自己别玩安娜时,勋二话没说就挥了拳头。安娜赶过来,勋便编了个“叉子”的理由给了安娜一个爆发的机会。服刑七年,委屈七年后她终于哭了,也终于等到了初恋的道歉。当观众看到安娜和勋一起坐上大巴车的温馨画面,以为电影要就此结束了,但黑社会大佬的出现让一切幻灭。勋整理好头发找到雾中的安娜,用一个有力量的吻完成了自己在这个故事中的角色扮演。
电影开放式的结局更是强化了观众对安娜和勋两个人的形象认定。不知道何去何从的勋让观众牵挂,在看似玩世不恭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颗善良又重情的心。而安娜坐在约定好的小咖啡馆里,平静而无聊地把玩着手中的饮料,不放过耳边能听到的任何一点动静,默默的等待着。谁也不知道勋会不会出现,但是在那一刻,安娜的心情是平静又安详的,她知道自己愿意守候,观众也相信她会守候,因为她是那样的倔强勇敢。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4卷
[2] 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周铁东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
[3]禹天强: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4]朱立元: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和批评发展概况的调查报告【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年
[5]赖干坚:中国当代文论与外国诗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
作者简介
乔淼,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