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虔诚的使者

2012-08-30祁永霞

电影评介 2012年12期
关键词:民俗信仰

[摘要] 电影《德拉姆》反映的是茶马古道怒江流域段马帮在此区域内原著居民的生活状况。导演田壮壮通过对此地艰难地理环境的记录,歌颂了当地人民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

[关键词] 《德拉姆》 民俗 信仰

《德拉姆》在藏语中是“平安女神”的意思,它代表的是茶马古道的一种文化,也表达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导演田壮壮用“他者的眼光”完整地记录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不失给了观众一次视觉的盛宴,净化了人们的心灵。在本文中,笔者试图通过影片中两个主要人物和两个典型事例来浅析《德拉姆》反映的信仰民俗。

一、《德拉姆》拍摄主要地点简况

㈠云南山乡丙中洛

山乡丙中洛,藏语意思为“藏人的村庄”。高原平坝,地处云南西部高黎贡山脚下,沿怒江而下,可达西藏南部边界小镇察瓦龙,两地不通公路,从古至今,往来货物,生活用品,全靠马帮运输。其间需穿越高山、密林、荒原、谷地,路途绵延九十余公里。

㈡兰卡山谷

兰卡山谷是马帮修出的悬崖栈道,地势十分险峻,仅容一人通行。

㈢喇嘛庙

卡瓦博格雪山脚下的喇嘛庙是赶马途中的平安圣地。马帮一路走来极为艰险,但路过此庙的时候,人们会停下脚步,祭祀山神,祈求平安。

㈣西藏察瓦龙

西藏察瓦龙在藏语中意为“干热的河谷”,反映了此地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影片的主要构图法

电影《德拉姆》是由无数个美妙绝伦的画面组成,其摄影的构图法也是种类繁多。

㈠三分法

三分法的构图方法将画面横分为三份,每一份中心都可以放置立体形态,这种构图是以多形态平行焦点为主题,可以表现大空间小对象,也可以反向选择。影片中三分法的构图方法运用最突出的有:

1. 邮递员经过天桥的时候,摄影者将天空、天桥、流水分成三份,美妙绝伦。

2. 影片在反映当地地势地貌是也大量采用三分法,将草地、山川、夕阳的景色构成一幅人间仙境。

㈡对角线法

对角线构图法将主体立放在画面的对角线上,或接近画面的对角线位置,它可以充分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充分利用画面容量,交代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形成强弱主次之分。具体体现有:

1. 当地人在开凿山路时,摄影者运用对角线构图法最大限度地运用了画面的容量,体现当地人生活环境的艰苦。

2. 人们在收割完麦子回去的时候,运用一个大的对角线构图法,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勤劳。

㈢S型构图法

S型构图法动感效果强,既动且稳。片中尤其对蜿蜒的小河拍摄时大量采用S型构图法,使画面更加生动逼真。

㈣W型构图法

W型构图法具有极好的稳定性。片中大量运用此种构图法,旨在反映当地崇山峻岭的自然地理环境。

㈤空镜头

空镜头的构图法是镜头中不出现人物,而是以大量的景物或动物出现过渡。片中多处运用空镜头的构图法,空镜头中有被采访者的对话或歌声,或念经的声音,随后再把画面对向被采访者。

三、影片重要人物及其信仰的解读

民俗信仰又称民间信仰,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民众中自发形成的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①。在本文中,笔者将通过影片中两个重要人物的刻画浅析其民俗信仰。

㈠ 卓马用才

卓马用才是一个104岁的怒族老太。老人一生艰辛坎坷,吃尽了苦头。她一生嫁了两个男人,她的第一任丈夫十分懒惰没有责任心,老太一气之下将他赶走了。幸运的是,她后来遇到了一个好男人,这人便成了她的第二任丈夫,她勤劳体贴,和老婆婆感情甚好,一家人过着其乐融融的日子。但是后来,她的丈夫被抓走了,老婆婆的生活再一次陷入了绝境。她白天黑夜地哭,最终哭瞎了眼睛,孩子又哭着要吃饭,在万般无奈之下,老婆婆选择了自杀。她跳河被救起了,于是又躲进森林里上吊,此刻她听见孩子的哭声后又不忍心地回来了。两次自杀未遂后,老婆婆认为是天主在保佑她,天主不愿意让她死。在她的心理,天主便是她心里至高无上的神。

老婆婆从一个花季少女蜕变成一个双目失明的百岁老人,这期间支撑她的就是她内心的信仰——天主教。她认为无论怎样,天主都会保佑她。老婆婆用一句朴实的话告诫我们:做人要做坚强的人,不管家里生活怎么样,都要拿得起放得下。

㈡ 正多

正多是一个朴实的藏族赶马人。在马帮行进途中,正多最爱的那头骡子被山上的滚石砸死。为此,正多十分伤心,请了马锅头正恩为骡子超度。正多总共有四头骡子,死去的那头叫楚木,他的骡子的名字都是由他亲自起的。楚木是招钱财的意思,是一个吉利的名字。主人为其死去的骡子念经超度,是万物有灵信仰的一种表现。他深知,马帮行进途中最辛苦的当数骡子,因为它们不是人,累了也不会说。正多为楚木超度是希望楚木能够到达极乐世界,不要再受尘世间的辛苦了。例如,詹姆斯?乔治?弗雷泽在《金枝》中提到“灵魂是人和动物体内的小我”,在他看来,一个动物活着并且行动,是因为他身体里面有一个小动物在使他行动,这个小动物,就是灵魂。动物或人的行动被解释为灵魂存在于体内,睡眠和死亡则解释为灵魂离开了身体”②。所以,当这个动物死了的时候,正多希望楚木的灵魂能够脱离肉体,到达极乐世界,不再受尘世之苦。

四、影片中重要事件的解读

㈠村民们为死去的教友念经祈祷

当地人大多信仰天主教,所以天主就是保佑他们的神灵,也是村民们共同生活共同进步的凝聚力。在他们的一个教友死后,村民们聚在一起念经,为他的平安离去而祈祷。此处反映的是当地人的宗教信仰,即天主教。

㈡马帮经过喇嘛庙是向神灵祈祷

卡瓦博格雪山脚下的喇嘛庙是赶马途中的平安圣地。由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十分恶劣,所以人们就会在这个喇嘛庙前停下脚步,向神灵祈福。

“请保佑,请鸟金莲花大师保佑,请山神夫妇保佑,向神山扎奔祈祷,人们的愿望得以实现,保佑平安”。

祈福人的一段话,使我们不难看出赶马人对自然神的崇拜。“自然崇拜是把自然现象视为神灵加以崇拜,是一种古老的信仰”③。这与当地崇山峻岭、险恶的自然地理环境分不开。人们希望通过对山神的祭祀,来保佑马帮一路平安。

五、浅析电影以德拉姆命名的原因

田壮壮导演的《德拉姆》一片,通过记录一路上的风土人情,反映了一个纯净的群落。“影片不是要复活茶马古道千年的历史,也不是要探寻多种文明在此传播的过程,影片关心的是那些长久以来生活在那里的人当下的生存状态”。④他们在这样一个险恶却秀丽的地方,生生不息,自信乐观地生活。德拉姆在影片中只是一头矮小骡子的名字。笔者认为,影片以德拉姆命名,有其深刻的寓意。德拉姆,反映的是当地人们的信仰。他们虽然穷,虽然清贫,但是他们各自都有远大的理想。他们有信仰,相信天主和神灵会保佑他们。

注释

①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年版第187页

②詹姆斯?乔治?弗雷泽著,徐育新、王培基、张泽石译《金枝》,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第171-182页

③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年版第190页

④李旭亮 曾刚著《踏千年古道云雾中归来——关于电影<德拉姆>》万方数据 2004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年版

2.詹姆斯?乔治?弗雷泽著,徐育新、王培基、张泽石译《金枝》,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3、廖海波著《影视民俗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作者简介

祁永霞,现就读于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民俗学专业,硕士二年级。

猜你喜欢

民俗信仰
冬季民俗节
清远非遗民俗日历
民俗中的“牛”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民俗节
论信仰
铁的信仰
不灭的信仰
信仰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