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九四二》:还原灾难悲情

2012-08-30王旭明

西部大开发 2012年12期
关键词:张国立刘震云灾民

◎ 文/王旭明

《一九四二》是一部冰冷而绝望的电影。讲述三百万人如何活生生饿死的过程,这无论如何都无法让人开心起来,整个观影过程,犹如看见变成人间炼狱的河南,以及那些坠入地狱的苦难大众饱受煎熬的历程,这部电影让人看得无比沉重。

借助冯小刚的这部《一九四二》,或许能令大多数跟我一样不太了解过去这段历史的国人,重新审视这场悲天悯人的天灾人祸。

中国人这100多年来受过的苦难实在太多太多,而当权者在这当中因为不作为甚至反作为使得灾难雪上加霜,更是罄竹难书。《一九四二》描述的是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的不作为,过了那么多年,剧本改了一稿又一稿,这部电影终于公映。编剧刘震云说,我一开始原本很担心几易其稿之后电影会显得支离破碎,精气全无,但看完之后我觉得自己多虑了,它比我想象的要出色。

一九四二年,河南大旱,国民党忙于与日本人作战,无暇顾及数千万灾民,灾民只好自己逃难,成为被国家遗忘、抛弃的一群人。《一九四二》的视角从一个河南的地主展开。张国立饰演的这位地主小奸小猾,不怎么坏,但心眼也不少,藏着粮食和灾民们对峙,但终究躲不过已经饿得失去理智的众人。于是,这位地主也变得一穷二白,儿子被人捅死了,他带着家里的长工、临盆的儿媳妇、女儿与母亲,开始了“躲灾”——他不承认这叫逃荒,因为穷人才逃荒,他至少,是一个有身份的人。

躲灾的人在路上却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灾害,在饥饿、疾病、冰雪还有日本军队的轰炸之下,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死去,让张国立饰演的这位地主陷入了无止境的绝望当中。他身上的灾难以一见百,代表了那个年代河南受灾的千千万万的民众。

伴随着这场灾难,一九四二年的众生之相缓缓揭开。有来自《时代周刊》的美国记者,为了第一手的新闻素材和普利策奖,而深入灾区;有在灾区的神父,为了让灾民信教而安抚众人;有兢兢业业的公务员,虽已身居河南省主席高位,但仍为了民间疾苦而奔走;更有着用军粮来“赈灾”的日本高官,目的是为了让灾民们吃了饱饭,充当炮灰……以及,听到河南死了300万人时,流出“鳄鱼眼泪”的蒋介石。

《一九四二》让我们知道,当时的中国承受过如此沉重的灾难。更得称赞本片的美术执导,还原出了上世纪四十年代的重庆老城区样貌,如此大气的在银幕上表现出战时陪都,过去并不常见。

当然,作为编剧的刘震云也应记一功。这部电影的对白不多,大部分都是一些“上不了台面”的对白——为了吃饭,为了活下去而可以出卖一切的人,他们说什么话,似乎是不重要的。但越是那些听上去让人哑然一笑的对白,听完之后却让人感到十分沉重。最值得深思的,大概是扮演河南省主席的李雪健的那些对白了,这位悲天悯人、尽职尽责的公务员,却无奈地看着自己管辖的省份里,人一个接一个的死去,却又无能为力。他们,都无法力挽狂澜,只能随波逐流。

猜你喜欢

张国立刘震云灾民
懂感恩的人值得交往
刘震云买西红柿
饿的感觉
一个“太阳能灯”男孩
礼貌
礼貌
张国立反“台独艺人”遭“围堵”
刘震云长篇小说的悲喜杂糅性
可口可乐的面试题
刘震云写作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