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产锦带花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Δ
2012-08-29徐文晖梁倩西南林业大学西南山地森林资源保育与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24
徐文晖,梁倩(西南林业大学西南山地森林资源保育与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24)
锦带花为忍冬科锦带花属落叶灌木,特产于东亚,分布于我国东北、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北部和江苏北部等地,生于海拔100~1450m的杂木林下或山顶灌木丛中,俄罗斯、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是重要的园艺观花灌木之一[1]。锦带花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瘟病初起、头痛咽干、喉痹、痈肿疔疮、丹毒、感冒、发热等证[2~4]。研究表明,锦带花中的化学成分包含黄酮、黄酮苷等[4,5]。已有研究对辽宁产锦带花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报道[6],但云南产锦带花挥发油化学成分未见报道。因此,笔者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云南产锦带花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首次报道了云南产锦带花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为锦带花进一步高效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HP6890GC/5973MS型GC-MS联用系统(美国安捷伦公司)。
锦带花采自昆明植物园,由西南林业大学植物教研室杜凡教授鉴定为锦带花Weigela florida(Bunge)A.DC.的干燥花蕾。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GC-MS条件
2.1.1 GC条件 色谱柱:HP-5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汽化室温度:250℃;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80℃,以4℃·min-1的速率升至290℃,保持30min;载气:99.999%高纯氦;气体流量:1.0mL·min-1;进样方式:分流进样;分流比:10∶1。
2.1.2 MS条件 离子源:电子轰击(EI)离子源;电子能量:70eV;离子源温度:230℃;扫描质量范围(m/z):10~400amu。
2.2 挥发油提取
将阴干的锦带花粉碎,取85g置圆底烧瓶中,加入1100mL蒸馏水,水蒸气蒸馏提取6h,对馏出液用乙醚萃取。将萃取液封口,置冰箱冷冻,使水与含有挥发油的乙醚样品分离(水结冰),再将样品转入干净的样品瓶中,低温挥发乙醚,作为供试品溶液。
2.3 分析结果
按上述GC-MS条件对云南产锦带花挥发油进行分析,采用NIST2002标准谱库自动检索,参考有关文献资料按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云南产锦带花挥发油的总离子流图见图1;云南产锦带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见表1。
图1 云南产锦带花挥发油的总离子流图Fig 1 Total ion current chromatogram of volatile oil from Yunnan W.florida
3 讨论
从云南产锦带花挥发油样品中共分离出16个峰,并鉴定出全部16个化合物。由表1可知,云南产锦带花挥发油化学成分包含有机酸、烷烃、酚类和酮类。其中,含量最高的是十六烷酸(53.048%),其次是亚油酸(9.654%)、正二十五烷(8.967%)、正二十七烷(8.555%)、正二十三烷(5.665%)和亚麻酸(3.848%),这是首次报道云南产锦带花挥发油化学成分。
云南产锦带花与辽宁产锦带花挥发油化学成分有明显差异,最大的差异是云南产锦带花挥发油中含有的9种长链烷烃在辽宁产锦带花挥发油中均未检出。
近年来,挥发油在生物医药和生物源农药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7,8],但对于锦带花挥发油及其单体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很少,故需要再作深入研究,为锦带花的进一步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表1 云南产锦带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Tab 1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volatile oil from Yunnan W.florida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72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132-133.
[2] 黄 雯,高 松,潘 燕,等.锦带花的生药学鉴别[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8):1769.
[3] 高 松,王 芳,郑丛龙,等.锦带花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10):1759.
[4] 高 松,江 丹,王 朋,等,HPLC法测定锦带花中绿原酸的含量[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3):651.
[5] Chang CS.Flavonoid chemistry ofWeigela(Caprifoliaceae)in Korea[J].J Plant Res,1997,110(2):275.
[6] 高 松,冯宝民,王 芳,等.气-质联用法对锦带花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1):134.
[7] Maffei ME,Gertsch J,Appendino G.Plant volatiles:production,function and pharmacology[J].Nat Prod Rep,2011,28(8):1359.
[8] Dudareva N,Negre F,Nagegowda DA,et al.Plant volatiles:recent advanc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Crit Rev Plant Sci,2006,25(5):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