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丰:转型升级促发展
2012-08-29
Facing at development method of transformation economy, some private run enterprises have felt at a loss, while the Wanfeng Auto Holding Group has gathered enough strength, and equipped well to get on the road.Early during the period of“Eleventh Five Year” plan, Wanfeng had snatched opportunities, fully used macro-policy and“Backward force” mechanism, for the purpose of speed up transformation upgrade during improving adjustment.
万丰奥特控股集团 如下简称万丰 是民营股份制的大型工业企业。自创立以来 遵循“信誉万丰、数字万丰、绿色万丰”的经营理念 从行业的追随者逐渐上升为行业的领跑者 打造了全球最大的铝轮生产基地 形成了汽车部件、机械装备、金融投资、新能新材等产业 其中 集团旗下的主营业务汽车零部件打造了全球最大的铝合金车轮生产基地。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 开篇提出“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并在第三篇详细阐述“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这对中国民营企业不啻严峻挑战。
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 如今中国民营经济体遭遇形势的急速变化 步入前所未有的瓶颈期 但是 一个全面反思产业模式的气氛正在生死一线之间挣扎的民营企业中形成 压力下追求产业升级转型成为众多民营企业家们殊途同归的选择。
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有的民营企业家感到茫然 对未来忧心忡忡 而有的企业家已经积聚足够的力量 整装上路了 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长陈爱莲就是其中之一。
“万丰早在‘十一五’期间就未雨绸缪、抢抓机遇 充分利用宏观政策、微观发展形成的‘倒逼’机制 在调整中提升 加快转型升级。”
优化调整 产业升级
万丰的产业转型升级过程 就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过程 即向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调整。
通过市场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品附加值升级。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临之前万丰就已着手市场结构的调整。万丰摩轮与哈雷、宝马、本田等全球化的高端品牌全面配套 实现了全球市场的领跑。万丰汽轮进入宝马、大众、通用等主流品牌的全球采购体系 优化了市场结构 提高了企业的赢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 万丰科技和万丰镁业也完成了个性化的转型发展之路 科技公司定位于铸造工业自动化系统服务商 先后成功开发了工业机器人、系列化的机器人自动生产单元广泛应用于浇铸、取件、搬运、机加工、涂装等领域 而万丰镁业则瞄准高铁大发展的机遇 成功开发了一系列高铁零部件 并从镁灰的循环利用角度切入了环保行业。
通过设备升级改造实现工艺提升、节能减排。
改造提升传统生产工艺、引进应用先进装备是转型升级的根本保障 万丰以结构优化为重点 从改造和淘汰高消耗、低产出的生产工艺入手 加快开发能源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少的新工艺、新技术。公司利用原有立式高架炉24台和时效炉55台 改造成具有固溶、淬火、时效连续作业的热处理生产线8条 同时固熔时产生的废气供人工时效加热初级热能 实现热处理系统节能技术改造和能源梯级利用 大大节省了热处理能耗。在“十一五”期间 万丰实施了“铝合金车轮制造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汽车铝轮能量系统优化”等一系列节能技改项目 实现年节约标准煤近30000吨 万元总产值综合能耗、三废排放居行业领先水平。
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
“十一五”期间 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 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先后被授予“全国创新型试点企业”、“全国企事业专利示范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技术中心荣获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成就奖”。万丰的技术创新方式也从“引进技术”到“消化吸收再创新”再到“自主创新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持续发展。并在自动化控制铸造技术、镁合金防氧化熔炼技术、铝合金车轮旋锻技术、高强韧镁合金材料等一系列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上取得了新突破 为整个“十一五”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也为“十二五”科技创新增后劲、上水平奠定了基础。
创新为本 实现超越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有18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但我国还不是创新强国和制造强国 经济增长建立在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基础上 为此 国家“十二五”规划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发展主线把转型升级作为发展主题。而万丰人则认为 企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能否高举科技创新的大旗 把创新真正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作为一种社会责任。
因为创新 我国第一个镁合金轮毂在万丰诞生。从铝轮到镁轮 万丰人实现了原材料的转型升级。镁合金轮毂的研发是万丰人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镁合金重量轻、强度高、减震性突出 是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绿色环保材料 而我国又是全球最大的原镁供应地 长期来低价出口原材料 高价进口镁产品 因此 加强对镁合金的研究及应用上升成为国家战略的需要。经过近两年时间的艰苦研发 万丰高韧高强的镁合金车轮成功打入欧美市场 而且获得了多项国家标准起草权 为国家新材料的应用实现了产业报国之志。
因为创新 我国第一台全部拥有知识产权、自主研发的低压铸造机在万丰诞生。当年 国内的低压铸造机基本上依赖于进口 不仅价格昂贵 而且设备供应商在系统中设置了多重的口令与密码 一旦出现问题 就必须请国外的专家来“诊断” 大大影响了生产的快速反应。万丰年轻的技术团队仅用3个月时间 就自主研发了我国第一台低压铸造机 不仅一举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而且填补了国内空白 也使万丰从产品制造向装备制造转变 为企业培养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因为创新 万丰人研发了机器人自动化浇注系统 单台机械手控制6台铸造机进行浇铸 突破了国际上单台控制4台的记录 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铸造业掀起了一场装备产业的升级革命。在万丰服务的一家缸盖铸造企业现场 我们看到
原来三班制36人作业的一个浇注车间 被以2台机器人为核心的一个工作站所替代 不仅保持了相同的产能与效率不变而且员工人数减至2人 所从事的操作由原先的高温高热人工浇注与取件 转变为对生产工艺的深化跟踪与对各类仪器仪表的轻松操控。随着80后 90后员工在企业中已经逐步成为企业的主力军 相比其长辈 他们在职场上展现了广泛的知识 对工作环境期望更高 但缺乏父辈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 他们更想在工作中享受乐趣 运用自己的知识来体现价值 铸造机器人自动化与智能化很好地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需求显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当前 以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为核心的智能化装备正掀起一场装备行业颠覆性的革命 万丰的战略目标是要打造“国际化、专业化的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服务商” 成为国内行业细分市场的领跑者。
因为创新 万丰在2011年成功自主研发了拥有全部知识产权的通用工业机器人 一下子弥补了市场上现有机器人功能单一的技术不足 广泛应用于锻造、冲压、精密铸造、砂型铸造、点焊、弧焊、喷漆、注塑、装配、搬运等作业工序 为铸造、装配、搬运等行业提供更高性价比的专业自动化解决方案。机器人的面世 意味着万丰在工业机器人研发、制造、应用等核心技术掌控方面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注入新生 不断跨越
除了现有产业的升级之外 新项目是有效载体 是经济转型之本。
当记者问及万丰如何看待转型升级以及判别隐含的风险时 陈爱莲这样回答“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企业发展过程中 创新和转型的项目会有很多 但是如何把握天时、地利、人和很重要。要判断创新和转型的项目有无价值、能不能上、什么时候上 国内国外的市场需求容量 产品生命力、盈利模式等等 这些都需要冷静观察。比如万丰 从生产轮毂到智能化装备制造 再到下一步投资的新能源动力总成等项目 环环相扣而且基于主业之上。”
在陈爱莲的办公室 挂着一幅万丰新工业园宏伟蓝图 这一投资总额高达55亿元 占地2000余亩的园区被称之为万丰高科精品园。 “十二五”期间 新能源混合动力、海洋、军工等多个新项目将入驻这里 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与活力。
可见 万丰的转型升级之路在不断跨越。展望未来 围绕中央科学发展观以及浙江省委省政府“创新强省、创业富民”的指导思想 万丰人将坚持科技支撑、实业经营与资本经营协调的发展模式 打造3个平台。
做强第一平台。通过近20年努力 万丰集团旗下的主营业务汽车部件已实现了行业全球领跑 接下来万丰人将坚持科技创新为主题做好原有产品的转型升级 不断把主业做精做专做强做久 实现科技、规模、市场、品牌、盈利等5个方面的全球领跑 把主业做成一颗“参天大树”。
整合第二平台。通过5年努力 抓住行业洗牌的历史机遇 从经营的国际化走向资本的国际化 利用资本市场平台 整合海内外上下游资源或其它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 实现第二产业平台的全球领先实现从产品的转型升级到产业的转型升级 从内部整合的转型升级到外部行业整合的转型升级 达到“双木成林”。
打造第三平台。通过10年的努力 总投资55亿元 向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项目、军工产业项目等领域转型升级。通过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 将万丰新园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花园式、现代化、地标性的高科技精品园 建设成为集“科技城、工业城、人居城”为一体的工业城市综合体 成为浙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这个世界上 总有一种生命的力量表现出了沛然浩气 总有一种精神让人顶礼膜拜。我国民营企业曾像生于夹缝中的小草 却具备了“一点雨露就发芽 一束阳光就灿烂”的强大活力 他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高举科技创新的旗帜 不断转型提升 肩负起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