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演绎“节约型”信息化
2012-08-28谢冬
文/谢冬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模式,立足校情,以需求为导向,充分体现节约理念,充分利用政府政策优势、社会资源优势,提高投入与产出的性价比,达到“少花钱,多办事,花同样钱,办更多事”的目的。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的先后出台,为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明确了目标,也带来新的机遇。新机遇带来新挑战。对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来说,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就面临着钱从哪儿来,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面临着在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少花钱,多办事,提高投入与产出性价比的问题。
破解投入不足的三条途径
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无论是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都需要加大投入。只有投入,才会有成效。高职院校现有经费来源主要由政府拨款和学生缴费组成。在学生规模一定的前提下,如果政府生均拨款标准不提高,学费不上涨,学校的经费就不会增加。目前,高职院校都已过了规模扩张时期,面对生源减少,比较现实的是稳定规模,使在校生不再减少。由于学生学费上涨涉及民生问题,涉及社会稳定,上涨学费短期内并不现实。破解投入不足的难题有三种途径。
加大政府投入
提高生均拨款经费。首先,通过增加总量提高信息化的投入。其次,设立专项经费。目前,学校的专项经费主要用于优质教育资源开发,通过省或国家教育部门立项评审方式取得。还有建设经费是涵盖在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中。这些省和国家教育部门与财政部门立项支持建设的专业和实训基地中也涉及到少部分教育信息化项目。部分省示范和国家示范(骨干校)立项建设的高职院校在建设项目中也可能涵盖信息化项目。这样,在学校正常经费之外还有少量经费。这部分经费受惠的主要是专业,从学校面上来看受惠面不大,而且经费在学校层面统筹难度大,投入产出的效益相对较低。因此,政府设立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支持学校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增加教育信息化经费在学校总支出中的比例
在总量一定的前提下提高比例,也能增大投入。增加教育信息化经费的比例,取决于学校管理层(特别是学校领导层)对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作用的认识,取决于信息化已实施的项目在提高管理效率、服务质量、学生学习效果方面取得的成效,也取决于有值得学校投入的好项目。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银行、移动通信类企业出于其业务在校园拓展的需要,愿意在教育信息化上投入。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在教育信息化上的投入是有条件的:电信类企业通常是为了占领校园固定通话、网络市场,其手机与校园一卡通捆绑,扩大手机份额或在迎新中占据更多的手机份额;银行是为了扩大银行卡开卡量和存款量;还有一些企业是为了建立企业系统(硬件或软件)的应用示范点,愿意让利给学校。在学校和企业的所有合作中,只要学校把握主导权,避免校内形成垄断,就能实现双赢。
资金投入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前提条件,但并非有资金就能建设数字校园。建设的理念、目标、途径尤为重要,再多的资金,相对于数字校园建设总是不足的。所以在有限的投入中,就要多办事,提高投入与产出的性价比。
重新定位5W增大投资效益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凝练出节约型数字化校园建设理念。其指导思想是以需求为导向,以技术为基础,以服务师生、提高效率为根本,充分体现节约和资源共享。通过校企合作、分阶段实施,坚持“顺势推进、以我为主、充分调研、合理定位、品牌竞争、接口开放”的方法,达到“少花钱,多办事,花同样钱,办更多事”的目的,提高投入与产业的性价比。面对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大好时机,重新认识和定位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WHAT)、建设目的(WHY)、建设主体(WHO)、建设时机(WHEN)、建设方法(WAY),对于建设节约型数字化校园显得尤为重要。
建设目标(WHAT)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阐述了教育信息化总体战略、发展目标和行动计划。高职院校应重点建设的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供硬件支撑;加大校园一卡通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协同办公系统、人事系统等应用系统的应用度,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服务能力;加紧教学资源库和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软件开发,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和虚拟实训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师和学生信息化能力,提升教和学的能力。
据2010年江苏省教育信息化调研报告显示,高校因特网接入率100%,7 7.1%的高校已建成覆盖部分校园的无线网络,覆盖比例超过9 0%的占15.2%,46.6%的高校多媒体教室与普通教室的平均比例在30%~7 0%之间,20%的高校达9 0%,说明江苏高职院校基础设施较好。各高校在多媒体硬件环境建设、数字化校园网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各类教育教学培训方面的经费投入分别为133.5万、19 4.4万、8 4.5万和14.0万元人民币,较2009年分别增长了12.5%、17.1%、45.9%和24.7%。这说明一些院校已经意识到软硬件投资失衡问题,并开始向软件投资和服务投资倾斜。所以,高职院校要改变“重硬轻软”的现象,在应用软件和教学资源库方面要加大投入。
建设目的(WHY)
对高职院校而言,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和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为学校管理服务、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管理效率,为各项保障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需求为导向就是要立足解决校内教学、管理、服务中的实际问题,寻找与数字化校园的结合点。即项目的推进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技术只是解决问题的手段,不是目的,防止技术至上和为建设而建设。
建设主体(WHO)
学校是本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具体的建设者因各校管理模式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而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归到网络中心或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应用软件的建设和使用归到职能部门,教学资源库和各实训仿真软件建设在教务部门或院系。由于多头管理,难免建设不同步与不协调。因此,有必要建立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设立教育信息化管理职能部门,统筹协调建设进程。
根据2010年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的调研报告显示,78.7%的高校已经设置专门负责校园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校级领导者,40.9%的教育信息化机构是独立建制的。因此,在高职院校设立C I O已有相当的基础。由校级领导担任CIO,有利于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校内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团队建设,争取社会资源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建设时机(WHEN)
今后10年,推进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战略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共识。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全面推进高职教育发展,促进高职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推进学校层面的教育信息化,就要打破原有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真正作为学校的一项重大工作或工程。在推进的策略上,仍然要以需求为导向,由简到难,分阶段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要立足长远,一步到位,减少以后开挖、布线等施工。校园一卡通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协同办公系统、人事系统等应用系统应强调先使用,逐步增加或开发其应用功能。预先考虑应用系统间的接口,以后集成时不必推倒重来。实现软件之间的共享和集成要有内动力,不必急于求成。教学资源库和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软件开发,要依托专业和实训室建设,把立足点真正放在学生学习受益上,不要为建设而建设,为立项评奖而建设。建设方法(WAY)
推进教育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加强“顶层设计”。按照新目标、新要求重新定位学校的建设目标,梳理建设进程,确定学校重点建设的工程。
在建设方法上要顺势推进,以校内教学、管理、服务中的需求为导向,合理引导需求,把需求驱动和行政驱动相结合,推进建设进程。在建设过程中,要以我为主,充分听取专家、设备设施技术供应服务商的意见和建议,把握建设的主导权和决策的主动权,避免这些意见代替学校决策。在具体设备技术的选择上,要充分调研,分析技术设备的特点、适用面,了解市场行情。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要合理定位,选用稳定性好、可拓展的技术和设备,不追求最新的技术和设备,根据不同部位、重要性不同,选择不同档次的设备,达到节约的目的。要重视招标策略,设计多品牌竞争,避免单一来源,通过市场充分竞争,真正获得实惠。应用软件的开发要强调接口开放,防止先购置的设备技术对后续建设选择带来影响,防止以后因无法集成到系统而推倒重来。
建设节约型数字化校园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始于2005年底,与学校新校区建设同步。通过六年的建设,基本形成节约型数字化校园建设理念,建成数字校园一卡通平台,初步构筑人才培养数字化保障体系。
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综合布线一次完成,校园内铺设光纤总长度达50公里左右,信息点位10000个,因特网接入带宽410M,各类应用系统20多个,多媒体教室近120个。建成了网络系统、一卡通系统、电控系统、安防系统、电话系统、广播系统、有线电视系统、音响会议系统。特别是拥有近20项功能数字校园一卡通,集成了银校转账、学生校内消费(POS机)、宿舍上网计费、宿舍电话计费、宿舍打开水、宿舍洗澡、宿舍洗衣、宿舍电费充值、图书借阅、图书馆通道机、图书馆寄包柜、VPN、心理咨询、校内各种缴费、各类奖助学金发放、机房上机、考勤、巡更、设备报修、清单查询等功能,解决师生学习生活保障数字化问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学生宿舍上网具有按流量和按时间计费二种计费模式以供选择,部分公共场所无线覆盖。现代教育技术广泛用于教学,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从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所取得的成效看,安全、实用、可拓展,达到了当初所预期的效果。投入的建设费用也是节省的,六年学校累计投入1400余万元,其中纯软件系统近100万元。学校低投入,高效益,得益于节约型数字校园建设理念指导。一次规划,分步实施,设备和技术的选用调研充分,定位合理,注重招标环节,充分考虑接口和系统集成。在策略上讲究校企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设和研发同步进行,达到了节约的效果。
与其他同类高职院校相似,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上的投入也非常有限。近三年,学校在数字校园上的投入平均在130万左右(未计算教学资源库上的投入)。在这些费用中,接入因特网费用占22%,硬件和软件的维修保养费用占51%,用于新设备和系统建设费用占23%,用于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经费占4%。由于接入因特网和维保费相对固定,增大投入,建设费用就能增加。所以,只有加大投入,学校才能更好地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推进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宏大而长期的工程,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模式,立足校情,以需求为导向,充分体现节约理念,充分利用政府政策优势,社会资源优势,提高投入与产出的性价比。这样,信息化花钱才能花得有价值,才有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