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中国人重点作者介绍
2012-08-24
吴佑寿,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学家、教育家。1925年7月14日出生于泰国曼谷一华侨商人之家。祖籍广东省潮安县(现潮州市)。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后历任清华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无线电系主任、研究生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通信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高级会员,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中方成员。长期从事数字通信与信号处理的教学和研究,领导研制的SCA型数传设备用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监测系统。是中国电子技术、特别是数字通信的开拓者之一。吴佑寿系统地研究了编码、数据压缩、调制与解调、同步以及微弱信号接收等通信领域的基本问题,在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基础上先后研制成功几种数字微波通信设备和数据传输机,为开拓、发展中国数字通信事业作出了贡献。他是中国最早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工作者之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书育人,为培养电子学人才和发展中国数字通信和汉字计算机识别技术作出了重要贡献。
吴佑寿院士为本刊撰稿统计如下:
2002年第7期:电脑能“变成”人脑吗?
李未,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校长,计算机专家。1943年6月8日出生于北京人。1968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68年6月-1979年7月,先后任北京航空学院基础部、计算中心教师。1983年取得英国爱丁堡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学位。历任北京航空学院计算机系讲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专家组成员。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李未院士是参与创立、发展和完善结构操作语义方法的主要学者之一,80年代初期,李未院士使用这种方法最先给出了Ada语言有关任务,包括并行、汇聚、通讯、同步及选择等机制的语义,建立了在并行机制下的程序模块以及程序例外处理的语义。他的工作系统地解决了诸如像Ada、Edison等并发式程序设计语言的操作语义问题,并在语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并发语言的翻译与变换理论。
李未院士为本刊撰稿统计如下:
2002年第8期:知识的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