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2012-08-22王中华

中国猪业 2012年1期
关键词:嗜血浆膜培养箱

王 留 王中华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工程系,河南省商丘市 476000)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以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及高死亡率为特征,严重危害2周龄到4月龄的仔猪和青年猪的传染病,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病死率可达50%,感染猪表现为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脑膜炎等。由于饲养技术调整不当、突发新的呼吸道综合征等原因,使得该病在我国规模化、集约化猪场已呈现出流行趋势,危害日渐严重,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副猪嗜血杆菌在我国各地猪场引起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报道屡见不鲜,已从北京、黑龙江、辽宁、河南、湖南、宁夏、湖北、上海、福建、山东、河北等省市分离出副猪嗜血杆菌[1-3]。

商丘市几个猪场出现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例,膘情良好的患病猪体温可达40.5℃~42℃,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咳喘,鼻流脓涕,呼吸困难,皮肤、粘膜先发红,稍后可见发绀,眼睑水肿;部分病猪可见腕关节、跗关节肿大,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偶见严重患病猪出现共济失调,濒死期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动作。

剖检病死猪,可见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脑膜炎,胸腹腔积液色红浑浊,胸腹腔脏器表面有黄白色的纤维素性渗出物,重者可致脏器发生粘连,见肺部发生肉样变或出血,有些肺脏和胸壁发生粘连,气管内分泌物明显增多,心包积液;全身淋巴结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笔者采集病料后,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进行临床治疗,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病料

无菌采集病猪肺脏、心血、腹膜和胸腔积液。

1.1.2 试剂

胰蛋白胨大豆琼脂 (TSA)、NAD、脲酶、氧化酶、接触酶、吲哚、葡萄糖、半乳糖、果糖、蔗糖和核糖及各种药敏试纸均购自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头孢菌素、庆大霉素等药物购自商丘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1.2 方法

1.2.1 细菌镜检

取病猪的心血、胸腔积液、肺组织涂(触)片,干燥固定后进行革兰氏染色。

1.2.2 分离培养

无菌取肺病变组织、心血、腹膜和胸腔积液划线接种TSA平板,37℃厌氧培养36~48小时,挑取培养物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表1 生化试验结果

表2 药敏试验结果

1.2.3 生化鉴定

挑取纯化菌落接种脲酶、氧化酶、接触酶、吲哚、葡萄糖、半乳糖、果糖、蔗糖、核糖等添加NAD(1μg/mL)的生化管中,放入含体积分数5%的CO2培养箱中 37℃培养3天后观察结果。

1.2.4 药敏试验

吸取分离纯化的菌液0.2 mL均匀的涂布在TSA平板上,再把圆形的药敏试纸按一定的比例贴在TSA平板上,置 37℃的 5%CO2培养箱中培养 48小时,观察、测定抑菌环的大小。抑菌环直径在15 mm以上为高度敏感,10 mm~15 mm为中度敏感,10 mm以下为低度敏感,无抑菌环为不敏感。

1.2.5 治疗试验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参考各发病猪场实际情况,在敏感抗生素中选取治疗药物,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2 试验结果

2.1 细菌镜检结果

取发病猪的心血、胸腔积液、肺组织等涂 (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的细小杆菌。

2.2 分离培养结果

无菌取发病猪的肺脏、腹膜、胸腔积液和心血划线接种TSA平板,置37℃,5%CO2培养箱培养,48小时后可见有针尖大小、圆形、边缘整齐、灰白色半透明的小菌落生长。染色镜检呈革兰氏阴性的小杆菌,以纤细杆状居多。

2.3 生化鉴定结果

分离纯化的菌液接种到NAD的生化管中,在5%CO2的培养箱培养(37℃)。结果符合副猪嗜血杆菌生化特性,试验结果见表1。

共对5个发病猪场采集的10份病料进行了分离培养,成功分离并鉴定出副猪嗜血杆菌7株。

2.4 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株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庆大霉素等高度敏感,对四环素、土霉素、林可霉素等药物有一定的耐药性,试验结果见表2。

2.5 治疗方案及结果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制定治疗用药方案,对以多发性浆膜炎为主要症状的病猪重点使用恩诺沙星或环丙沙星进行治疗,对以关节炎为主要症状的病猪重点使用头孢菌素或庆大霉素进行治疗,共治疗病猪128头,治愈率89.8%,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3 讨论与分析

通过对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猪进行病原分离和生化鉴定,成功分离出副猪嗜血杆菌7株,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发现发病猪场此前常用的四环素、土霉素、林可霉素等抗生素在药敏试验中表现最不敏感,而目前已较少使用的卡那霉素对该菌的抑菌效果相对较好,喹诺酮类和头孢类药物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副猪嗜血杆菌病属细菌性疾病,可以通过药敏试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国内文献有关副猪嗜血杆菌不同地方分离株对各种抗菌药物敏感性的报道不一,与不同地区流行菌株的血清型、耐药性等因素相关[4-7]。

[1]母安雄,应小飞,陶益,等.副猪嗜血杆菌的研究进展.中国畜牧兽医,2005(11):48-50.

[2]刘正飞,蔡旭旺,陈焕春,等.副猪嗜血杆菌研究进展.动物医学进展,2003,24:17-19.

[3]尹秀风,姜平,邓雨修,等.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与鉴定.畜牧与兽医,2004,7:6-8.

[4]张培君,孙惠玲,苗得园,等.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的鉴别诊断及血清型鉴定.中国兽药杂志,2002,36(10):18-20.

[5]王天奇,董发明,白喜婷.哺乳仔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及控制.中国兽医杂志,2004,8:53-54.

[6]蔡旭旺,刘正飞,陈焕春,等.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培养和血清型鉴定.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24(1):55-58.

[7]黄小波,曹三杰,刘伍梅,等.猪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Ⅱ型副猪嗜血杆菌和猪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中国兽医杂志,2009,(01):21-23.

猜你喜欢

嗜血浆膜培养箱
婴儿培养箱的质控办法及设计改良探讨
鹅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控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微生物培养箱的选购与管理
浅述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治
基于模糊PID参数自整定的细胞培养箱温度控制算法
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诊治体会
河市某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改良抗酸染色法在结核性浆膜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一起猪圆环病毒病并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