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社会价值

2012-08-22卢仁翠

科技视界 2012年27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图书馆

卢仁翠

(珠海市图书馆 广东 珠海 519000)

1 关于图书馆价值与图书馆核心价值

1.1 图书馆价值的定义

价值是哲学领域的基本命题。价值有主体和客体之说,在提及价值时必然会存在“是谁的价值,对谁而言”的问题。当人作为价值主体存在时,其满足的是自身的需要,也即人的自我价值;当人作为他人、群体、社会需要的对象时则成为价值客体,实现的是人的社会价值。根本上来说,在尊重客体客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主体的社会存在和客观需要决定了客体的价值,客体的价值因主体需要的不同而呈现多元特质。[1]

目前学界对“图书馆价值”一词的提法主要侧重于图书馆的社会价值,也即将图书馆这一社会存在置于价值客体的位置,所考查的是图书馆为满足个人、群体、社会的生存发展和客观需要而具有的社会意义,具体内容可参见图1。[2]

图1 图书馆社会价值关系图[2]

1.2 图书馆价值的研究

回顾历史,图书馆的价值在实践中,逐渐被认识,并升华。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简称 ALA)主席 Willam Summers在他的就职演说中呼吁重估图书馆永恒的价值。1986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 (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简称ACRL)主席Griffin在一次会议中将“信息平等获取,馆藏平衡”等作为学院图书馆的价值标准。在1997/1998的ACRL会议上,当值主席Lee Hisle以“面对新千年:电子时代的图书馆价值”为主题的演讲中,确认服务价值、促进教育、公平使用等作为图书馆的价值。1998年,ALA主席Barbars Ford把图书馆价值概括为:维护知识自由、保护用户隐私、尊重知识产权等[3]。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始探索对图书馆价值的研究,比较早的文章有陈耀盛于1989年在《四川图书馆学报》第6期上发表的《图书馆价值初探》和张嘉黔于1989年在《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第1期上发表《对〈图书馆价值论〉一文的思考》。直到今天,对图书馆价值的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国内各期刊发表文章70多篇。

对图书馆价值的认识,国内学者的主要观点有:文献信息的价值、读者价值、社会价值、资金提供者价值、馆员价值等方面。

图书馆价值更多地体现在知识的积累、传递、再生之中[4]。图书馆的功能就是把文献信息资料收集整理并通过对外开放,把知识传递给社会,体现社会价值。因此,保证图书文献信息的有价性,是图书馆工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针对不同的读者,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做好图书馆的定位,可以最大程度体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图书馆普遍服务是指“任何人在任何地方能够以合理的方式和公平的标准获得图书馆的服务”[5]。读者是图书馆服务的对象,读者价值可以反应图书馆价值,同时,读者可以通过信息反馈,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图书馆的价值并不能直接表现为经济效益,其价值主要是通过文化的收集、存储与传承,提高全社会公众的文化素养,并由此带来的社会效益及引发的经济效益来体现。图书馆服务是全人类的,其宗旨是让每个人都拥有平等接受知识的权利,更加体现了图书馆的社会性。更重要的,图书馆是社会所需要的,在社会发展及人类文明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作为公益型社会主义图书馆,必须倡导以社会效益为核心的价值观。[6-8]

公众向图书馆提供支持是对图书馆价值的认可,也是一种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公众在享受图书馆服务获取知识的同时,有责任向图书馆提供精神或物质层面上的支持,鼓励图书馆做得更好。与此同时,公众可以得到更好、更便捷的服务,获取最新、优质的文化信息。

图书馆价值的另外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图书馆员价值。我们不仅需要将普遍服务明确确立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本目标,而且要采取切实的变革措施推进图书馆服务的普遍实现[5]。图书馆员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图书馆价值的大小,肩负着文化存储与传承的伟大使命。

1.3 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主要内容

2000年前后,国内图书情报界开始将研究重点转向图书馆价值方面的内容,其中对图书馆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内容及体系的讨论上,并认为保存人类记忆与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知识自由与平等获取、教育与学习等是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主要内容。[9-11]

图书馆核心价值是图书馆价值的一部分,而且是图书馆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核心价值表现在其社会性与公益性。图书馆核心价值就是图书馆应该毫无保留地动用技术、人力与资源去保障读者权利的实现。图书馆核心价值总体应表现在保障读者自由利用知识的公益性上。免费、优质、高效服务是图书馆的永恒主题,同时也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12]。

目前,我国图书馆界把图书馆核心价值定位在保障公民生存权、受教育权、思想自由权、休息权等宪法权利派生而来的知识和信息的获得权、接受权、利用权的实现上。图书馆价值更多地体现于知识的积累、传递、再生之中,因此,图书馆价值又体现在提高人类文明素质和文化素质上[13]。

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是知识转移。知识转移可以回答图书馆因何而在、为何而在、如何存在的问题。它因知识的积聚而生、它为传承文明而在、以知识服务图存。图书馆知识的有效转移,最终提升图书馆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图书馆存在的核心价值就是促进知识转移[14]。

2 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体现

2.1 加强馆内建设

图书馆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汇集地与窗口,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图书馆是否满足社会的需求,是图书馆社会价值的重要考核标准,也就是说社会可以检验图书馆的价值。

阮冈纳赞指出“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这个有机体在社会的发展中自身也不断地发展壮大。现代信息资源海量增加,对人类社会活动各个领域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社会的进步和图书馆的存在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校图书馆是为大学生提供各个方面的知识的地方大学生们都能从图书馆得到帮助并最终走向社会是图书馆生存价值的最高体现”[15]。因此,必须加强图书馆内部建设,提高馆员素质、及时图书更新、系统图书管理、建立并完善便捷借阅模式和意见反馈渠道,提高服务质量,在发展中促进自身的发展,在服务中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2.2 图书馆队伍建设

图书馆员肩负着文化存储与传承的伟大使命,其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图书馆价值的大小。提高图书馆员的个人素质,对打造图书馆优质文献信息服务的形象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对图书馆员的评价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从图书馆的规模和岗位设置情况来评价其工作人员的数量是否符合定编,以及图书管理员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基本素质情况,包括工作人员的文化(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专业(学科)结构。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还应特别重视对图书馆人员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深层次文献信息服务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外语水平以及信息素质、信息道德素质的评价。图书馆队伍建设的评价内容还包括有关对人员定编、聘任制度和在职培训情况的考查。[16]

2.3 信息资源分配

图书馆信息资源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结果,但需要进一步开发,图书馆人有义务和责任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建设,加强对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信息资源本身固有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各图书馆可以根据服务对象不同,有针对性的对馆内藏书进行优化调整,及时做好信息反馈及图书的更新,以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需求,发挥图书馆社会价值。在这里,要求图书馆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信息资源价值的实现和转化。

2.4 读者服务

读者服务指的是给读者最直接的服务,包括基本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信息素质教育、读者评价四项指标。读者能够看到服务的质量,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外在表现形式,做好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对提高图书馆形象至关重要。[16]

基本服务:开馆时间,指读者可获得图书馆服务的时间;书刊开架率,指开架服务的书刊文献占全部馆藏文献的比例;年均外借/下载量,指年读者借书量(册)或年读者下载电子文献量;网上服务,指图书馆通过网络提供的服务项目和内容,涉及网上预约、催还和续借服务,网上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网上电子公告、电子论坛和意见箱服务,网上信息资源导引服务,最新信息定题通告服务,网上协同信息咨询服务等网络服务;文献复制服务:指图书馆为读者复制文献的数量(页或次/年)。

信息咨询服务,该指标评价图书馆情报工作职能的发挥情况,有关内容包括:信息咨询,咨询服务项目,年定题或专题服务量(个);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年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量(次或页),需求满足情况;信息编译报道,年编译篇数或次数。

信息素质教育,指图书馆教育功能的发挥情况和效果,内容包括:读者教育,年受教育读者数(人次);文检课教育,年开课次数,听课人数,通过考试人数;校园文化建设,年办讲座数,办宣传栏数;学生参与管理,年使用学生工数。

读者评价:读者评价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图书馆评价的基本模式,具有综合性图书馆评价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而不仅仅是综合性图书馆评价的补充形式,特别是在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评价方面,更具客观性和具体性。读者评价活动的经常开展,有助于将图书馆评价推向更加深入、广泛的层次。

2.5 提高成本利用率

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朱乐斯?帕帕特的著作中首次提出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概念被定义为“社会的改良”。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种方法广泛流行于各工业部门。为证明图书馆在社会中的价值,近几年,欧美国家开始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对图书馆价值进行成本评估。

通过比较图书馆的效益和成本,评估图书馆的直接效益、间接效益、消费者剩余和条件价值,用经济效益的形式展现图书馆效益。其中,图书馆成本包括两个方面:图书馆运营费用与图书资本费用。为了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益,一方面,要加强图书馆运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收藏有效图书,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在《Measuring Your Library's Value》中作者提到,一般图书馆很少编制资产负债表、很少注意折旧费用等问题,但可以通过保险评估的方法来确定图书馆的成本资产。同时要给图书馆的资产列清单,清单应包括建筑与房产、家具、设备、交通工具和藏书等。[17]

2.6 发展中求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大读者对信息及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大,对图书馆的要求就越来越高。图书馆必须对传统模式进行创新,体现最大的社会价值。2008年10月,《图书馆服务宣言》正式发布,“图书馆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服务。图书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字资源提能力和使用效率,以服务创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可以体现在:第一,应用Web2.0使图书馆能够较好地加强对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开展网上免费信息站点导航服务。第二,针对读者需要建设起开放型服务、个性化服务和多样型服务等服务模式。[18]

3 结语

图书馆的功能是收集、整理、珍藏和传递文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在公共空间拥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完善图书馆管理和图书馆服务工作,从加强馆内建设、图书馆队伍建设、信息资源分配、读者服务、提高成本利用率和发展中求创新等方面,把图书馆社会价值最大化。每个公民在接受图书馆服务的同时,有责任加入到图书馆建设中来。相信图书馆会越来越能够满足社会需求,成为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李德顺.价值论[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68.

[2]燕辉.从价值构建到制度保障:图书馆价值与图书馆权利的关系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0(12):18.

[3]俞传正.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历史解读[J].图书与情报,2007(3):11-14.

[4]陈长华.评几种图书馆价值论[J].图书情报知识,2002(2):31-32.

[5]徐引篪.图书馆普遍服务的理念及实现[J].图书情报工作,2005(12):75-78.

[6]赵斌兵,杨萌.图书馆核心价值的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增刊,2006:44-46.

[7]秦俭.图书馆价值取向论析:图书馆形象的哲学思考之二[J].图书馆论坛,2002(4):14-15,36.

[8]陈希,彭一中.图书馆的功能、价值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1):105-108.

[9]范并思,周吉.推动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的《中国图书馆学报》[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5):33-34.

[10]王知津.当代中国语境下的图书馆核心价值[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5):53-58.

[11]于佳璐.试论图书馆核价值体系的定位与建构[J].图书情报工作,2008(2):13-92.

[12]李蕙君,袁永红.浅析图书馆核心价值及实现[J].大理学院学报:增刊,2007:41-43.

[13]段洁滨,史建桥.用科技手段存储,以人文精神提供:图书馆核心价值再认识[J].浙江高校图书馆情报工作,2007(3):1-4,34.

[14]郭春侠,储节旺.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是知识转移[J].情报资料工作,2008(2):28-30.

[15]王铁力,宋巍巍.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的生存价值和它的社会地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7):63-64.

[16]刘文清.论图书馆的评论[D].湖南:湘潭大学,2003:15,19-20.

[17]曹磊.换个角度看图书馆价值:《Measuring Your Library's Value》读后感[J].图书馆建设,2009(8):95.

[18]胡瑛,梁光德.论高校图书馆建设十大价值[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4):73.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图书馆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图书馆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飞跃图书馆
去图书馆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