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还是环保,这是个问题
2012-08-21
英国《金融时报》8月19日文章,原题:中国的环境挑战 中国想要什么? 北京怀有推翻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的强烈愿望吗?抑或这只是偏执西方的臆想?对此,战略家、外交家几乎没共识。而有关中央王国生态目标的争论同样令人困惑。
短短几年里,中国已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机的最大生产国。北京采取大量污染控制措施,关闭了污染严重的煤电厂,宣布碳交易试点市场的计划,大力宣扬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
但这就意味着有意义的变化吗?抑或中国内心深处仍是一个为发展不惜一切代价的破坏者,准备用巨大的工程来令河流窒息,允许工业污染毒害水源、食品和空气?答案是复杂的。
美国学者朱迪斯?夏皮罗是中美关系正常化后在华生活的第一批美国人中的一员,他给出很多理由。要想弄清北京的环境政策,就如同在美国———一个批准在北极圈采油同时拥有世界最严厉污染规定的国度———制定此类政策一样困难。北京的一些官僚渴望解决环境问题,但他们面临着对手,后者认为中国没理由不遵循“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工业化国家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累积财富的。
这里存在一个中国和世界都面临的难题:从道义上讲,拒绝中国民众要求享受发达国家长期以来所享受的经济繁荣的权利是不可能的;但从环保讲,说他们应该享受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个国家的生态影响正扩散,远超越其边境。从鱼翅到热带硬木和矿藏,中国对一切东西的胃口已增加了资源的压力。从全球气候变化到加州空气质量,这个世界工厂的影响是巨大的。
没人比中国人自己更能体会到工业转型带来的严峻挑战。这已演变成一种常规思维:变化存在于日益壮大的中国中产阶级影响力中,他们厌倦了政府无法保证可安全呼吸的空气或足够洁净的食品。在一个已努力执行环境法的国度里,若北京有能力对类似压力做出回应,满目疮痍的自然资源将能够得到恢复。(作者皮里塔?克拉克,陈一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