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厂循环水阻垢缓蚀剂的评价筛选
2012-08-18金志文郑敏聪
金志文,郑敏聪,张 强
(1.吴江污水处理厂,江苏 苏州 215200;2.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安徽某中外合资发电厂一期建设2×350 MW机组,于2002年建成投产。机组采用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凝汽器管为316L不锈钢材质,循环水补水取自合肥临河集水直接补入冷水塔,通过投加阻垢缓蚀剂的方法进行水质稳定处理。
随着循环水原水的水质不断恶化,以及循环水高浓缩倍率的运行要求,分别对循环水的1号、2号和3号药剂的阻垢和缓蚀性能进行试验、评价和筛选,确保循环水系统经济、安全和稳定运行。
1 水质评价
2011年12月现场取循环水补水,对水样的主要指标进行水质分析,见表1。
利用经验公式Puckoricus结垢指数 (P.S.I.),判断水质在不同浓缩倍率下的腐蚀和结垢倾向[1]。根据不同浓缩倍数条件下得到的P.S.I.绘制曲线,如图1所示。
表1 循环水补水水质分析
图1 不同浓缩倍率条件下的P.S.I.
由图1可知,当浓缩倍率K<1.25时,澄清池出水为轻微腐蚀型水质;当浓缩倍率K>1.25时,水质属于结垢型水质,且结垢趋势随着浓缩倍数的提高而加强。
2 阻垢和缓蚀性能评价
2.1 阻垢性能评价
2.1.1 静态阻垢法[2]
水质稳定剂在投加浓度为10 mg/L和15 mg/L的条件下 (以补水计),浓缩倍率为3、4、5、6、7的条件下得到的阻垢率,将其绘制成曲线,见图2和图3。
静态试验结果表明,在药剂投加量分别为10 mg/L和15 mg/L的条件下,2号药剂的阻垢性能最好,其中3号药剂阻垢性能略优于1号药剂。
2.1.2 极限碳酸盐法[3]
试验用水采用循环水补水,加药量为10 mg/L,45℃的条件下浓缩,并且监测 Ca2+、Cl-和 ΔA(Cl-浓缩倍率-Ca2+浓缩倍率)。由1号、2号和3号药剂的极限碳酸盐试验结果,绘制成曲线,如图4所示。
图4 1号、2号和3号药剂极限碳酸盐试验
由1号、2号和3号药剂的极限碳酸盐阻垢试验,得到结垢点 (ΔA=0.2)的极限碳酸盐浓缩倍率以及相应的极限碳酸盐碱度,如表2所示。
极限碳酸试验表明,2号阻垢缓蚀剂的阻垢效果最好,3号药剂阻垢性能略优于1号药剂。
2.2 药剂缓蚀性能评价
2.2.1 旋转挂片试验[4]
表2 1号、2号和3号药剂的极限碳酸盐试验
采用旋转挂片腐蚀测定法,以循环水补水为试验水质,评价1号、2号和3号阻垢缓蚀剂的碳钢缓蚀性能。试验后碳钢挂片的表面状况见图5~图7。
对试验后的碳钢试片进行水洗、酸洗、碱洗、干燥和称量,计算碳钢腐蚀速率F,见表3。
表3 药剂缓蚀性能试验结果
旋转挂片试验表明,碳钢的腐蚀速率分别为0.160 mm/a、0.037 3 mm/a 和0.063 5 mm/a,1号药剂的碳钢缓蚀速率超过GB50050—2007《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的规定。
2.2.2 电化学试验[5]
以现场循环水补水为试验水质,浓缩4倍条件下,水中1号、2号和3号药剂投加浓度均为10 mg/L,评价3种不同药剂对TP316L不锈钢材质的缓蚀性能。采用CMB 2510腐蚀速度测量仪,结合交流阻抗和弱极化技术,测定不同条件下的腐蚀速率,试验结果见图8。
图8 腐蚀速率测定
电化学试验表明,TP316L不锈钢的平均腐蚀速率分别为0.002 16 mm/a、0.001 83 mm/a和0.001 97 mm/a,均达到GB50050—2007《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的规定。
3 结论
a. 通过阻垢剂产品质量分析,1号、2号和3号阻垢缓蚀剂各项指标均符合DL/T 806—2002《火力发电厂循环冷却水用阻垢缓蚀剂》标准要求。
b. 当循环水浓缩倍率K<1.25时,水质为轻微腐蚀型水质;当K>1.25时,水质属于结垢型水质,且结垢趋势随着浓缩倍率的提高而增大。
c. 结合静态阻垢试验和极限碳酸盐试验,2号药剂的阻垢性能最好,3号药剂总体上略优于1号药剂。
d. 旋转挂片试验和电化学腐蚀速率测定试验表明,2号药剂的缓蚀效果比3号药剂好;1号药剂的缓蚀效果最差,对碳钢的缓蚀效果不符合标准。
综上所述,从安全性及经济性方面综合考虑,建议选择2号药剂作为循环水系统水质稳定剂,以2010年12月7日所取水样为基础,药剂投加量为10 mg/L时 (以补水计),现场运行浓缩倍率宜控制在3.0~3.5倍。
[1]周本省.工业水处理技术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覃海华,李彩亭,刘 海,等.PASP、PAA与PBTCA阻垢性能的对比实验研究 [J].中国环境科学,2010,30(11):1 466-1 472.
[3]金志文,张 强,郑敏聪.平圩电厂循环水阻垢剂的评价与运行优化[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1,20(1):58-61.
[4]李群波,杨春艳,周永璋.M24油井采出液系统的腐蚀行为与缓蚀剂的研究[J].全面腐蚀控制,2010,24(10):45-48.
[5]郑立群,杨永宽,吴勇华,等.一种交流阻抗和弱极化相结合的腐蚀速度测量方法 [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6,18(6):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