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获得性肺炎210例临床分析
2012-08-17李先明
李先明
四川省罗江县人民医院内科,四川罗江 618500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1]。社区获得性肺炎与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不同,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指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 h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实质炎症,包括在住院期间受到感染而在出院后发病的肺炎。CAP发病率高,发病年龄范围广,治疗不及时会严重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绝大多数CAP在有条件的医疗社区均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但CAP仍然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是患者住院的常见原因之一。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2月收治的21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AP的基础疾病、临床特点、病原特点、病原菌分布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10例患者中,男120例,占57.14%,女90例,占42.86%,男∶女 =1.1∶1,年龄 14~ 88岁,平均(60.28±5.22)岁,住院天数 3~ 33 d,平均(12±4)d;其中≥60岁112例,占53.33%,< 60岁 98例,占46.67%。诊断依据[2]:(1)就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2)发热;(3)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罗音;(4)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以上1~4项之中任何一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病、肺血管炎等,可建立临床诊断。
1.2 临床特征
1.2.1 主要症状 210例患者中咳嗽182例(86.67%),咳痰160例(76.20%),发热141例(67.14%),呼吸困难61例(29.05%),胸痛52例(24.76%),咯血10例(4.76%),意识障碍3例(1.43%)。
1.2.2 体征 210例中闻及肺部湿罗音110例(52.38%),呼吸音低者31例(14.76%)。无明显肺部体征者69例(32.86%)。
1.2.3 基础疾病 210例患者中有基础疾病者102例,绝大多数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中心脑血管疾病者32例,呼吸系统疾病(包括肺癌)30例,Ⅱ型糖尿病20例,肾脏疾病10例,肝硬化等其他疾病(包括消化系统肿瘤)10例。
1.2.4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查 白细胞计数大于10×109/L 89例(42.38%),白细胞计数为(4~10)×109/L 87例(41.43%),白细胞计数<4×109/L 34例(16.19%)。中性粒细胞比例>70%的患者共143例(68.10%)。
1.2.5 细菌学检查 210例患者中132例进行了3次痰培养检查,患者均潄口后留取痰液标本。无痰患者行高渗盐水雾化吸入导痰送培养,在入院当日或次日清晨留取标本。病原分布为肺炎克雷伯杆菌6例,流感嗜血杆菌13例,肺炎链球菌18例,肺炎支原体12例,肺炎衣原体10例,葡萄球菌4例,金葡菌3例,嗜肺军团菌5例,大肠埃希氏菌12例,阴性及未明病原菌29例,2种以上混合感染20例。
1.2.6 胸部X线检查 210例患者均进行了胸片检查,胸片示片状、斑片状浸润影或间质性改变,其中92例进行了胸部CT检查。病变单侧182例,左肺102例,右肺80例,双侧肺28例,伴有胸腔积液25例,其中,中至大量积液4例,小量积液21例。
1.3 治疗
所有患者均住院治疗,静脉应用抗生素,具体方案:单一用药103例,其中β-内酰胺类72例,喹诺酮类25例,大环内酯类6例。联合用药107例,其中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45例,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21例,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36例,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5例。疗程3~33 d,平均(13.52±3.28)d。其中有10例患者使用过中小剂量激素(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疗程3~5 d,19例患者使用过呼吸机,使用时间为3~8 d。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出现呼吸困难和意识障碍比较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老年组比非老年组易于出现呼吸困难和意识障碍。见表1。
表1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出现呼吸困难和意识障碍比较[n(%)]
2.2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的基础疾病比较
最常见的基础疾病分别为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2型糖尿病,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基础疾病的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老年组合并基础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见表2。
2.3 临床疗效
治愈179例(85.24%),好转25例(11.90%),无效3例(1.43%),治疗1周后转往上级医院。死亡3例(1.43%),1例死因为合并呼吸衰竭,1例死因为合并尿毒症,1例死因为合并肿瘤。
3 讨论
CAP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热、咳痰仍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症状,肺部湿罗音与肺炎相关部位呼吸音低为其主要特征,同时显示近1/3患者没有明显的肺部体征,提示对于发热、咳嗽、咳痰的患者应及时行X线胸片检查,防止漏诊。血常规检查中,中性粒细胞的意义要大于白细胞计数。胸片检查结果显示单侧肺炎多见,且以左下肺炎和右下肺炎常见,这与其他资料报道一致[3]。接解剖位置,右总支气管较左总支气管短而陡直,感染易发生在右侧,与本篇报道有差异,值得探讨。CAP长期以来在人群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耗费大量的经济资源。肺炎住院患者病死率为12%,在日本居死亡原因第4位,在美国居第6位[4]。发生于老年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易于出现呼吸困难和神志障碍,对老年人特别注意,及时诊治。老年人有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2型糖尿病等)发生CAP的可能性明显加大,治疗复杂,预后不良,要引起重视。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起病隐匿,变化快,来势凶险,高龄和基础疾病的存在常使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常缺乏咳嗽、咳痰、发热、胸痛等肺炎的特征性表现,代之以意识障碍,头痛、嗜睡,表情淡漠及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非特异性症状。老年人症状不典型时,应常规作胸片检查。治疗上常选用三代头孢联合大环内酯类中的阿奇霉素,效果更佳[5]。
CAP的病原菌组成和耐药特性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不同,笔者所在医院培养的病原体常见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刘又宁等[6]研究显示CAP患者最常见的病原体依次为:肺炎支原体(20.7%~38.9%),肺炎链球菌(10.3%~15.1%),肺炎衣原体(6.7%~11.3%),流感嗜血杆菌(9.2%~22.9%),肺炎克雷伯菌(4.7%~10.4%)以及嗜肺军团菌(4.0%~5.1%)。笔者所在医院的肺炎病原体与上述报告基本相似。国外大多数文献报道CAP的细菌病原体以肺炎链球菌多见,占20% ~60%,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等[7]。痰培养阴性及未明病原菌29例,是因为受条件所限笔者所在医院暂不能查相关非典型病原和病毒。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抗生素治疗是处理CAP患者的主要措施。对于肺炎的治疗尽早经验性使用抗生素,同时也要加强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老年CAP的预后[8]。对于无基础疾病的非老年人(Ⅰ组)选用第一代头孢类或青霉素类,或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者(Ⅱ组),应用喹诺酮类或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病情重者(Ⅲ组),应用2~3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特别严重者三联抗生素,或转上级医院治疗。药物选择方面,单一用药者以β-内酰胺类为主,联合用药者以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一般用药3~6 d,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适当延长,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X线变化进行调整。完全消失即可停药;无好转,改用抗生素或根据痰培养+药效,更改抗生素,或联合用药,其他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无任何反应者,称为无效或称为无反应肺炎。或全科会诊,或转上级医院治疗。关于无反应肺炎是指在初始治疗(抗生素使用)72 h后症状无改善或一度改善复又恶化。其原因分析是感染因素和高龄。而在年轻人需考虑覆盖不典型病原体及特殊病原体,而老年人需要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4]。肾功能损害是CAP治疗失败独立的危险因素。联合用药中以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抗菌药为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首选。其机制是大环内酯类可抑制细菌生物被膜(BBF)主要成分多糖蛋白复合物的合成酶,妨碍多糖蛋白复合物形成,破坏BBF结构,有利于其他抗菌药物渗透,达到很好的效果。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用药治疗CAP有协同作用疗效显著,值得交流与推广。痰培养+药敏对指导治疗有好处,建议基层医院常规作痰培养加药敏试验。痰培养结果出来之前,经验治疗效果尚可。笔者所在医院个别CAP在治疗上存在疗程过长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如下:(1)受传统治疗观念的影响,以胸片炎症吸收作为停药依据;(2)对指南的学习不够,担心过早停用抗生素会引起病情反复。疗程过长势必造成治疗费用的升高,同时增加耐药菌的发生率。而静脉给药时间偏长,留院时间过长普遍存在[9],在基层医院尤其突出[10],因而改变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观念势在必行。
表2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的基础疾病比较[n(%)]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化,抗生素广泛应用,应重视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死亡率,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11-13]。
总之,要正确认识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及时治疗,同时加强指南的学习,按照指南的要求,对CAP患者进行分组,确定治疗地点(门、急诊、住院或ICU),并结合患者及各个地区的病原体流行状况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及确定抗生素治疗疗程,从而确保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减少细菌耐药的发生。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并发症多,基础疾病多,病情复杂,预后相对较差,应引起重视。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0):651-655.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
[3]刘又宁,佘丹阳.社区呼吸道感染与合理应用抗生素[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8):747-748.
[4]杨丹榕,唐洁,张云娇,等.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失败的原因和危险因素分析 [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19(33):18,20.
[5]王秀香,杨敬平,乌日娜.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特点[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4):473-474.
[6]刘又宁,陈民钧,赵铁梅,等.中国城市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665例病原体多中心调查[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3-8.
[7]鲜墨,吴忠道.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及毒力因子研究进展[J].热带医学杂志,2006,6(6):740-742,693.
[8]孙铁英,王洪冰.老年人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治疗[J].实用老年医学,2004,18(1):10.
[9]谭呈宇,何权嬴,赵学红,等.社区获得性肺炎平均住院日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2,19(4):230-231.
[10]张红璇,詹如冰,刘丽珍,等.不同级别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模式的比较[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7,9(6):355.
[11]王然.34例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0,8(7):183.[12]黄飞姻,邓书禄.老年2型糖尿病伴社区获得性肺炎76例的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09,31(11):1646-1647.
[13]金世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1,89(2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