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收割机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2012-08-15季宏军
季宏军 丰 晖
近年来,作为江苏油菜主产地之一的南通市通州区的油菜种植面积始终保持在2.67万hm2以上。然而,全区油菜机收面积仅2 000 hm2,不足总面积的8%,在全省油菜收割机械化中所占的份额很少,油菜收割机械化发展与本省其他县(区)还有很大差距,油菜收割机械化尚处于较低水平。
1 全区油菜联合收割机技术现状
目前全区推广应用的油菜联合收割机是在原水稻、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而来,是水稻、小麦、油菜兼收的联合收割机。该机型针对油菜生物特性,在割台部分加装了侧向动力切割分禾装置,可有效分离已割区和待割区,从而尽可能减少割台损失。而在脱粒清选系统上,将凹板筛、脱粒滚筒、风扇等部件的结构形式、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作优化设计,提高了对油菜的脱粒、分离、清选性能,有效地减少了脱粒损失。目前通州区推广、应用较多,技术性能比较成熟的机型主要有:湖州碧浪4LZ-200Y型、沃得4LYB1-2.0型和久保田688Q型等几款油菜收割机。
2 制约油菜收割机发展的主要因素
(1)油菜自身生物特性。南通市通州区位于长江下游流域,雨水充沛,致使该地区油菜植株下部茎秆要比其他地区油菜植株粗壮、坚韧且不易切割;油菜株体上部分枝密布、纵横交错,上下层角果的成熟期不一致,分禾困难且含水率高,从而对后续的机械化收割、分离、清选产生不利影响。
(2)对油菜收割机的认识误区。人们普遍认为手工收割油菜要比机械收割的损失率小。其实不然,油菜作物在人工收获过程中也存在收割、铺放、搬运、脱粒、清选等各种损失,总体而言损失率在5%~8%,和机械收割平均损失率持平。
(3)通州地区农田分布特点。该区虽然油菜种植面积较大,但绝大多数还是一家一户的小田块,远看大面积成方成片,近看田块大小、高低、分布以及品种、种植方式等各有不同,这给油菜收割机械化作业带来了较大麻烦,规模效应难以显现。由于种植面积小,农民完全可以通过手工完成油菜收割的全过程。因此,他们不愿意花钱进行机械收割。
(4)政府对油菜收割机械投入经费有限。目前,该区油菜生产、收割机械的应用、推广仍处在起步阶段,试验、推广、补贴等方面资金投入较少。由于油菜以一家一户的小田块种植为主,品种各不相同,机械作业的规模效应难以显现,加之油菜收获期短,季节性强,机械作业存在收益低的问题,各镇农机服务组织开展社会化收割作业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制约了全区油菜收割机械化的示范推广。
(5)油菜收割机自身技术特点。目前该区油菜收割机械大多是由小麦、水稻等作物收割机改装设计的,由于油菜植株高大,分枝数多,植株间相互交织在一起,实际田间作业时经常将分禾器两侧的植株连根拔起而发生堵塞,分禾困难已成为油菜机械化收获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3 油菜收割机发展对策
(1)推广科学的油菜选种、种植技术,改良油菜生物特性。必须坚持农机和农艺相结合,建立农机部门和农业部门的合作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对油菜收割机械化工作的指导。成立油菜收割机械化研究小组,加强技术咨询、培训、指导、交流。结合实际,建立由农机、油菜栽培、植保等方面农艺人员组成的技术指导队伍,深入田间地头,扎扎实实地做好油菜选种、种植等技术指导和服务。
(2)加大油菜收割机技术创新力度,突破其自身技术瓶颈。针对该地区油菜机械收获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要采取多种形式,聘请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部门权威专家,研发适合本地区的油菜收割机具,为油菜收割实现机械化提供技术支持。建立以市场为引导,政府扶持,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服务组织和广大农民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技术创新推广体系。
(3)完善油菜产业政策,增加机具研发与试验示范投入。针对目前全区油菜种植分散、收割工作效率低下等现状,政府及各地农业部门一方面应对油菜品种、种植时间、种植方式及种植面积进行统筹规划,对于连片规模种植油菜的农户给予适当的奖励;另一方面应加大油菜生产机械研发和试验示范投入。
(4)加大油菜机械收割的宣传力度,让农民尽快走出认识误区。近几年,区农机局一直非常重视油菜收割机械化技术的宣传,全区在油菜生产、收割机械化技术普及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油菜收割机械技术推广宣传的主要对象是各镇政府部门和农业服务组织,而油菜种植户参与机会很少。因此,今后油菜收割机械技术推广宣传对象应由政府部门向油菜种植户转变,只有让农民充分认识到油菜机收的优势,才能调动起他们机收油菜的积极性,才能刺激农民的购机热情,从而推动油菜收割机生产企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