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带状公园特征与功能分析
2012-08-15张俊玲史美佳
张俊玲 史美佳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滨水式带状公园绿地是指沿着城市的水系如海滨、湖滨、自然河道、人工运河、引水沟渠等建设的带状公园绿地,可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在水系的两侧都为带状公园绿地,如天津海河带状公园绿地;另一种是整个带状公园绿地都在城市某一水系的一侧,如杭州新湖滨带状公园绿地、湛江观海长廊带状公园景观等[1]。城市滨水带状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它跟其他公园一样具备休憩、观赏、娱乐等功能,同时由于滨水和带状两个特征赋予其亲水性和较强的序列性,是公园绿地中比较有优势,有代表性的公园形式。城市滨水带状公园既有自然地景又有人工景观,生态群落多样化,被人们形象地喻为“生境走廊”,它可以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净化水质、防风固沙、调节城市温度、湿度,不断地自我保养和更新,是城市的天然“绿肺”。
1 城市滨水带状公园的特征
1.1 过渡性
城市滨水带状公园由陆地和水体共同组成,所谓过渡可以从两方面来看,即水体到陆地的过渡和陆地到水体的过渡。从水体到陆地,它起到衔接水陆,分隔空间的作用,使水体和城市街道之间保留一定的距离,使从水路到陆路的人们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有一定的适应和调节过程。同时不难想到从陆地到水体的过程,它的存在使繁华的都市与水体的连接不再突兀,给人们提供了缓冲的余地,过渡空间会给人们带来安全感。由此可见,滨水带状公园独有的过渡性给人们带来安全感,满足人们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双重需求。
1.2 亲水性
人类对水有着双重矛盾的情感,一方面人们怕水,因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洪水能够轻而易举的夺走人类的性命;但人们却又喜欢水,喜欢靠近、喜欢嬉戏,所以在这种矛盾的情结操控下,人们渴望找到能够亲近水域的安全地带。城市滨水公园则满足了人们这一要求。首先城市滨水公园在城市中,人们无需为了寻找水源而长途跋涉,其次公园中人们能接触到的水域都经过了规划设计和驳岸处理,具有较天然水体更高的安全系数。城市滨水带状公园是沿着水系建设而成,水体有多长公园就有多长,所以在公园之中人们无需担心找不到水体或仅存的一点滨水空间被别人占用,城市滨水带状公园最大的优点就是把亲水这一特性发挥到了极致,只要游客喜欢,便可以沿着水岸线一直走到公园的尽头。
1.3 连续性
城市绿地公园有点、线、面三种形式,城市滨水带状公园的“带状”两字就表明了公园“线性”的特征。“线”是“点”的连续,就像带状公园是由一个个景观节点连接而成的一样,所以带状公园无疑具有连续性。城市滨水带状公园作为线的一种,具有明显区别于点和面的特征。首先是景观序列的连续,滨水带状公园是沿着水系的线形公园,它是由一个个景观序列和景观节点构成的,而每一个景观序列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序列之间存在着联系,这样就把公园联通成为一个整体;另外,线形公园存在着视觉的连续,人们的视线会随着道路的走向延伸,滨水带状公园线形的地形引导着人们视线的方向,使景观视线不易间断。
1.4 引导性
城市滨水带状公园具有较强的引导性,基于沿着水系而建和带状两个特征,游人在其中不会出现迷路现象,也不会因为地形复杂而遗漏观赏景点。滨水带状的地形促使人们沿着水岸行走,无形中引导游客前进的方向,即使没有路标和指示牌,人们也能顺利到达目的地。
1.5 连通性
城市滨水带状公园被称为城市中的生境走廊,它联通陆地动植物和水生动植物,是生物群体交换、迁徙和生存的特殊环境,这样一来,城市滨水带状公园不仅是景观廊道,也是生物群体生存发展的廊道,城市滨水带状公园兼顾了景观多样性的同时也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城市滨水带状公园的连通性使其在生态保护的角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城市滨水带状公园的功能
2.1 生态功能
城市滨水公园中的绿色植物能够起到净化空气和水体的作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并且绿色植物还能够吸收空气中的粉尘等有害气体,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树木不仅能净化空气还能够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树木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物,从而减少水中的细菌含量,这一功能在城市滨水带状公园中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滨水带状公园的树木一般都栽植在离水面不远的地方,可有效地吸附水体中的有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绿色植物的种植不仅美化了城市,同时也改善了生态环境,益处颇多。
城市滨水带状公园是一个完整的自我养护和更新的天然花园,茂盛的树木能为人们遮阴,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有效地降低城市温度,保持空气湿润。水体边上的树木起到保持水土,涵养水分,防风固沙的作用,减少了自然灾害的发生,使其成为城市的保护伞和过滤器,明显改善城市“温室效应”和小气候。
同时,滨水带状公园还承担着生态廊道的职能,“生境走廊”这一说法的提出,形象地描绘了城市滨水带状公园区别于其他形式公园的特殊功能。景观生态学认为,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的斑块。其基本生态功能包括:栖所功能、通道功能、阻隔功能、过滤功能、资源功能和导入功能[2]。
1)栖所功能。城市滨水带状公园是沟通水体和陆地的过渡地带,这里包含水生和陆生动植物群落,是生物多样性的载体和动植物生存栖息的场所。2)通道功能。为人类和动植物提供流通移动的通道,特别是为两栖动物和季节性迁徙动物提供了生存的必要条件。3)阻隔功能。廊道的阻隔作用是物种和廊道之间的双向选择,有些动植物能够适应廊道的生境状况或尺度大小,那么它们就能够在此生存,同样,廊道的存在也会对某些动物起到阻隔的作用。4)过滤功能。城市滨水带状公园可以看作是城市的过滤器,它可以净化空气、吸收噪声、改善城市中的小环境。筛选适宜生活在此的动植物,形成生命力最顽强的生态群落,保护生态环境。5)资源功能。廊道连通相邻地区,同时可以作为不同地区不同物种之间相互沟通交换的媒介,丰富了当地的物种资源,为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提供了桥梁。6)导入功能。好的环境能够吸引人,适宜的生存环境也能够吸引动物,城市滨水带状公园结合陆地、水体、绿地等多种生态条件,为不同需求的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空间。
由此看来,城市滨水带状公园的生态功能不仅使人类受益,也惠及到动植物,已经成为动植物繁衍传播和生物多样化的重要载体,在创造景观效果的同时也维护了生态环境。
2.2 社会功能
城市滨水带状公园跟其他形式公园一样,是人们休闲、娱乐、游憩的场所,加之城市滨水带状公园独有的特征,吸引了更多游客,给人们提供了沟通交流的机会,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近了人们的感情,使人们在此得到愉悦和放松,在丰富了人们闲暇时光的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满足了人们的社会需求。水体的存在又为公园增添了不少色彩,能够满足人类亲水这一特性。
城市滨水带状公园的空间连续性引导游人的欣赏路线,把一系列景观节点呈献在人们面前,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审美要求也美化了城市。城市滨水带状公园,目前已经成为大多数城市和地区的象征,代表了一个城市的面貌,外地的游客往往会通过公园的好坏来判断一个城市的先进与否,所以城市滨水带状公园的规划设计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单纯的景观层面上了,需要更好地突出它的特色和功能,使其成为对外展示整个城市的媒介。
水域见证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兴衰,城市滨水带状公园,结合水系营造景观效果,向人们展示城市的历史和风貌,是承古接今的重要渠道,由此可以联想到“带状”既是公园地形的概述又寓意着历史文化的一脉相承。一些城市的滨水带状公园往往都在城市河流的边缘,能有效地装饰城市,还起到限制和分割城市区域的作用。与其他形式公园不同,基于滨水带状公园特殊的地形条件,在同样营造景观的同时节约土地,因地制宜,优化城市资源,成为城市的边界或过渡地带。
同时,由于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城市应急避难形式绿地逐渐成为设计师们关注的热点。城市滨水带状公园鉴于它地形、地貌等特点,正适合建设成此类绿地,更好的挖掘滨水带状公园的潜力,从而做到物尽其用,使其全方面为人类服务。
2.3 经济功能
树木、水体、草地、花卉、动植物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城市滨水带状公园中拥有的一切更是天然的绿色资源。林木丛生、碧波荡漾,水生、陆生植物搭配种植,休闲绿地、公园设施相结合,无疑是最具价值的景观,是该城市的资产,在吸引游客的同时还带来可观的“绿色收入”。
好的城市环境能够有效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促成招商引资。很多城市通过对滨水区的发展利用,大力开展旅游业,使城市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给城市带来了商机,使服务业、房地产业等得到全面的改善。如东京滨水区建设和巴尔的摩内港建设等;再如美国的明尼阿波利斯市将城市公园绿地体系的规划建设作为振兴经济吸引外资的重点战略性综合规划,公园面积从40英亩扩展到700英亩,其结果是每投入5美分就带来1 000 美元的税收[3]。
所以,城市中滨水带状公园所蕴含的经济效益不容小觑,合理的开发利用不仅有益于公园本身,也为城市带来了经济收益。
[1] 李素英.城市带状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原则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9.
[2] 高 侠.城市带状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5.
[3] 王 鹏.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