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莒南县水土保持治理
2012-08-15高雪
高 雪
(莒南县水利局,山东 莒南 276600)
1 莒南县水土保持现状
莒南县地处山东省的东南部,全县土地总面积1750.85km2,山地、丘陵、平原分别占总面积的13.47%、65.51%、21.02%,辖 1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732 个行政村,101.2万人口,现有耕地面积84 797.22hm2。莒南境内大小山头517座,大于10km的河流31条,分别汇入沭河和黄海。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838.8mm,水资源总量5.58亿m3,人均水资源量551m3,仅占全国的1/4。
由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莒南水土保持状况不容乐观。截止2010年,全县水土保持面积仅344 km2,年土壤侵蚀量仍高达335.63万t,亟待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500多km2。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莒南县水土流失日趋加剧,水环境面临着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等多方面的压力。8月3日凌晨3时10分,台风“达维”突袭莒南,最大降雨量达187 mm,最大风力9级,瞬间风力达10~11级,全县直接经济损失近3亿元。在受灾最严重的文疃镇,大量树木被连根拔起,大批庄稼倒伏,部分房屋倒塌,农田、水利工程、道路、电力、通信设施损毁严重,交通和电力、通讯一度中断,灾害现场,惨不忍睹。此次灾害再次警示人们,必须加快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改善水生态和水环境,要组织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实施生态立县战略。
2 总体思路和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手段,以改善民生、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促进莒南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具体原则是:
2.1 突出重点,集中连片
优先安排水土流失严重的山洪、泥石流易发区的10条小流域,优先安排陡山、相邸、石泉湖、大山4处集中供水水源区,适当兼顾其他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并做到集中连片,力求规模效益。
2.2 以人为本,服务民生
把水土流失治理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与地方农产品生产、加工、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2.3 多措并举,综合治理
预防、保护、监督、治理和修复有机结合,工程、植物和耕作措施科学配置,构建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
2.4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调动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支持治理水土流失的强大合力。
3 任务目标
3.1 近期目标
初步构建起水土保持与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重点实施陡山水库、相邸水库、石泉湖水库、大山水库等重要湖库,浔河、鸡龙河、龙王河、绣针河等主要河流源头和石河峪等重点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工程,以及河流两岸、高速公路两侧、重点乡镇周边区域的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使其主导生态功能得到有效保护,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到2015年,林草覆盖率达到40%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65%,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60%。率先达到生态县建设指标。
3.2 远期目标
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水土保持生态保护体系。水土保持生态核心保护区建设质量进一步提高,覆盖范围进一步拓展,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主要生态功能稳定且良好,水环境质量达到水功能区划标准。到2020年,林草覆盖率达到45%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0%,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0%。社会经济各项指标接近或达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平均水平。
4 具体治理内容
本次规划,共提报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7个项目区、32条小流域,生态河道治理工程14条,湖、库区生态修复与水质维护工程4处。
1)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规划石河峪、浔河、鸡龙河、龙王河、洙溪河、大山、大山河7个项目区,32条小流域,土地面积594.16 km2,涉及文疃、涝坡、大店、筵宾、坊前、坪上、朱芦、洙边、相沟、十字路1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84个村,26.37万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441 km2,规划综合治理措施面积193.04 km2,辅助治理措施面积145.15 km2。其中坡改梯4 951 hm2,水土保持林5 477 hm2,经果林3 690 hm2,封禁治理5 286 hm2,辅助治理措施保土耕作面积14 515 hm2。
2)生态河道治理工程。本期规划治理浔河、鸡龙河、龙王河、汀水河、鲁沟河、洙溪河、筵宾河、武阳河、白马沟河等12条(其中浔河、鸡龙河已立项)河道治理工程,规划治理河道长度151.3 km,清淤118.5 km、土方1 218.5万m3,加固堤防19 km,新建堤防292.1 km,生态护岸57.2万m2,配套拦河闸、坝、桥梁建筑物179座,水景观39处、219.8 hm2,生态湿地12处、363 hm2,沿河水质净化工程38处,绿化缓冲带34处。
3)湖、库区生态修复与水质维护工程。本期工程规划堤防加固32.2 km,环湖(库)道路硬化美化37.5 km,退耕还湿 296.8 hm2,防护林带 392 hm2,消落带植被恢复283 hm2,生态护坡、护岸188 hm2,滞留塘15处。其中:陡山水库项目规划堤防加固9 km,环湖(库)道路硬化美化9 km,退耕还湿80 hm2,防护林带120 hm2,消落带植被恢复 60 hm2,生态护坡、护岸40 hm2,橡胶坝2座,滞留塘11处。石泉湖水库项目规划堤防加固12 km,环湖(库)道路硬化美化12 km,退耕还湿 120 hm2,防护林带 150 hm2,消落带植被恢复50 hm2,生态护坡、护岸40 hm2,橡胶坝1座,滞留塘3处。相邸水库项目规划堤防加固8 km,环湖(库)道路硬化美化8 km,退耕还湿60 hm2,防护林带80 hm2,消落带植被恢复40 hm2,生态护坡、护岸30 hm2,橡胶坝1座,滞留塘3处。大山水库项目规划堤防加固3.2 km,环湖(库)道路硬化美化8.5 km,退耕还湿36.8 hm2,防护林带42 hm2,消落带植被恢复133 hm2,生态护坡、护岸 78 hm2,滞留塘 4 处。
5 治理措施
5.1 加强领导宣传工作
各级政府要自觉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领导,在政策、措施上加大支持力度,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到水土流失预防与治理中来。同时,开展各种形式的水土保持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从而加快莒南县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
5.2 创新治理开发机制
搞好水土保持仅仅依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激励作用,通过承包式、股份合作式、买断式、公司带农户式等多种治理开发形式,聚集更多的民间人力物力,投入到水土流失防治中去。要以水土保持规划统领全局,强化“水保搭台,政府导演,部门唱戏,全社会参与”的运作机制,加快水土流失防治的步伐。
5.3 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有机结合
人工治理和生态自我修复都是水土流失防治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手段,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水土流失防治中,要注重把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有机结合起来,小范围实施人工治理,大范围实施封禁保护,依靠二者的合力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一方面,充分发动群众开展人工治理,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大自然的力量,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在水土流失严重,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的地区,要重点抓好人工治理;而在水土流失较轻,人口密度小的地区,则要把生态修复作为主要手段。在点上开展重点治理的同时,在面上要更多的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恢复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