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质渠道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2012-08-15李增平
李增平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天津300250)
1 概述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跨流域、跨省市的特大型水利工程,经常遇到岩质边坡开挖,邢石段作为该工程的一部分,全长65.7255km,共布置大型河渠交叉建筑物9座,长3.814km,铁路交叉建筑物2座,长0.449km,渠道总长61.4625km。引水设计流量:进口桩号172+000为220m3/s,出口桩号236+934.9为170m3/s。其中邢石段岩质边坡渠道长550m,桩号为190+000~190+550。
渠道设计要素:左边坡设四级马道,右边坡设两级马道,一级马道高程80.987~80.957m,二级马道高程88.987~88.957m,三级马道高程94.978~94.960m,四级马道一般高程100.96m,一级马道宽5m,二级马道以上(包括二级马道)宽2m;设计渠底高程73.437~73.407m,设计渠底宽度21.0m;二级马道以下渠坡设计1∶1,二级马道以上渠坡设计1∶1.5。
2 地质概况
2.1 地形地貌
本渠段地貌为低山丘陵地带,地形起伏不平,该处为孤立的山体,渠道从山体NE方向坡面穿过,渠道左边坡高,右边坡低,左边坡最大高程107.6m,右边坡最大高程94m,渠道渠底高程73.437~73.407m,最大挖深34m。
2.2 地层岩性
石渠段渠道开挖揭露的地层主要为寒武系上统崮山组地层,上部局部分布厚度不大的第四系松散覆盖层。
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2.2.1 寒武系上统崮山组(∈3g)
石渠段地层岩性变化较大,岩性复杂,总的概括为:进口段岩性为薄层青灰色泥质灰岩夹中厚层紫红色竹叶状、鲕状灰岩,中间段上游为中厚层青灰色、褐红色细晶灰岩夹薄层青灰色泥质灰岩,中间段下游为薄层青灰色泥质灰岩夹中厚层细晶灰岩,出口段为薄层灰黄、紫红泥灰岩夹页岩。本层厚度大于50m。
2.2.2 第四系中更新统坡洪积(dl+plQ2)
棕红色、红褐色粘土及含粘土碎石层。主要分布在石渠段基岩的上部,厚度0.5~3m。
2.2.3 上更新统中段冲洪积(al+plQ23)
岩性为黄土状壤土,浅褐黄色,干,硬塑,具大孔隙,含钙核,厚度0~3m。主要分布石渠进口段左边坡。
2.3 地质构造
参考原有资料及现场开挖实际情况,石渠段内未发现区域性或大规模断裂,石渠段内地质构造以小断裂及构造裂隙为主,小断层及构造裂隙大部夹红色粘泥,多为次生后期充填红土,正是由于这些小的断层发育,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对渠道边坡的稳定构成不利影响。
2.4 水文地质条件
本渠段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地下水位埋深较大,渠道开挖深度内未见地下水,施工为干场地作业。
2.5 物理地质现象
该渠段为灰岩地层,局部岩体溶蚀现象明显,施工阶段在一级马道和渠底揭露直径1~1.5m的溶洞有13个,最大直径7~10m,洞口岩体破碎,具有一定的延伸。溶洞采取灌浆处理措施,对边坡稳定影响不大。
3 影响岩质边坡稳定性因素分析
影响岩质边坡稳定性因素很多,主要有岩体本身物理、力学指标、构造发育程度、结构面、岩体风化程度、地表水及地下水作用等。
3.1 岩体本身物理力学指标
岩性差异及岩石的抗压强度、密度、软化性质、耐崩解性、耐风化程度、矿物成分等对岩质边坡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由于组成边坡的岩性不同,岩石的边坡稳定性不同,根据其抗压强度可分为软岩及硬岩,一般情况下,硬岩的边坡稳定性好于软岩,但受到岩石构造、完整性、风化程度、坡高、地下水作用等诸多因素影响,即使是同一类岩石,其稳定性也有很大差别,该段渠道岩性分别为薄层青灰色泥质灰岩夹中厚层紫红色竹叶状、鲕状灰岩,中厚层青灰色、褐红色细晶灰岩夹薄层青灰色泥质灰岩,薄层青灰色泥质灰岩夹中厚层细晶灰岩,及薄层灰黄、紫红泥灰岩夹页岩,由于本身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及受构造影响,薄层岩石稳定性较差。
3.2 岩体完整性及风化程度
本渠段左边坡最高达34m,渠底高程73.437~73.407m,分为5级边坡,坡高6~8m,最大挖深34m。过水断面坡比采用1∶1,一级马道以上根据岩石完整性及风化程度坡比采用1∶1~1∶1.5。
岩体风化使岩体强度降低,边坡稳定性变差,加之岩体结构面不利组合、地表水作用,促使岩石风化程度较高的岩体边坡稳定更加不利。
3.3 岩体构造发育程度及结构面对边坡的影响
本段岩体为层状构造,岩层产状大部为走向NE10°~30°倾SE,倾角25°~40°,渠道轴线走向NW319°与边坡交角50°~70°,倾角小于坡角,且部分层面夹泥,对左边坡稳定不利,对右边坡稳定较好。经计算左边坡虽自稳,但接近极限平衡状态,建议采用穿层锚杆对岩层进行加固,作为各种运行工况的安全储备。
受构造影响,局部节理裂隙发育,主要发育2组节理:①走向SN~NE30°,倾NW,倾角50°~75°。②走向NW280°~290°,近直立;局部节理走向EW,倾N,倾角60°~80°。节理间距大部0.3~1.0m,与层面之间形成对左边坡稳定不利的组合,左边坡稳定性较差。
岩体地质构造发育程度、风化程度、结构面产状对边坡的稳定性起着控制性作用。综上所述本渠段左边坡的稳定性较差,是采取工程措施对重点部位进行固坡。
3.4 地下水及地表水
本段渠道在开挖深度内未见地下水,由于渠段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多切割成5~40cm块状,裂隙面多充填0.1~3cm的红粘土,雨季地表水沿层面、节理裂隙面入渗,使得岩层层面及红粘土抗剪强度降低,对边坡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边坡支护的同时,要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封堵地表水、坡水对边坡的入渗。
4 结语
影响岩质边坡稳定的因素很多,如岩体完整性、岩石类别、风化程度、岩石强度、结构面组合及结构面与边坡的关系、结构面的粗糙、起伏、裂隙充填情况、地下水与地表水作用等,在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在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上,要充分对上述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合理选择适宜具体地质条件的边坡坡比及喷锚支护等固坡措施,确保边坡的安全稳定。
[1]李建林,王乐华,等.岩石边坡工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2]孙玉科.边坡岩体稳定性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3]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邢石界至古运河南渠段)初步设计报告(第一篇综合说明)[R].2009.
[4]GB50487—2008,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