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沿黄城市景观用水浅析
2012-08-15杜娟,张涛,袁云
杜 娟,张 涛,袁 云
(山东黄河河务局供水局,山东 济南 250011)
在山东沿黄地区城市水景观建设中,一般以景观湖泊和城市内河为重点。其主要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其生态价值,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休闲娱乐场所;另一方面体现在对于城市面貌的改善,可以提升城市形象,从而促进投资,拉动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城市水景观建设需要用水,用水则要有水源,对于山东省这样一个水资源相对缺乏的省份,如何做好水的文章,应引起足够重视。
1 景观用水
景观用水一般指用于视觉观赏的水体,通常包括自然景观用水和人造景观用水。本文主要结合水景观建设,讨论人造景观用水。
1.1 水源
在沿黄地区城市水景观建设中,单靠自然降水一般难以满足景观所需,需要从异地引水补充,除了从河流、水库等引水以外,随着技术的进步,也可以结合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按照景观用水需要引用中水作为景观用水。
1.2 水质
景观用水按照水体的不同功能,其水质可以分为三类:A类,主要适用于天然浴场或其他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景观、娱乐水体;B类,主要适用于国家重点风景游览区及那些与人体非直接接触的景观娱乐水体;C类,主要适用于一般景观用水水体。
在1991-03-18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的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1991)》中对于三类景观用水的水质标准有明确的规定。将标准中三类景观用水水质标准与国家水质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可见:A类景观水为国家水质评价中Ⅲ类水,而B类和C类景观水标准为国家水质评价中Ⅳ类和Ⅴ类水。
由于城市湖泊和河道多数补给不足,流动性和自净能力较差,存在不利于长期保持水质的客观条件。
1.3 水量
景观用水的水量主要取决于景观水系规模,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景观表现形式以及地质条件、边界条件、技术设计等因素。由于山东省的年降水量远小于蒸发量,加之近年来许多城市及周边的地下水资源超采,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使得渗漏量随之增加。因此,除了一次性充水以外,蒸发、渗漏是景观用水中消耗水的重要因素。
2 城市景观用水概况
资料表明:山东黄河干流的水质现状可以满足沿黄城市景观用水的水质要求。
2.1 黄河水质分析
黄委水质监测工作始于1958年,20世纪70年代在水化学项目监测基础上增加了水污染项目的监测,并于1998年开展了省界水体监测。目前水利部门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黄河流域水质监测体系,基本覆盖了流域的地表水体。
据 《2011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显示,黄河干流评价河长5 463.6 km,年平均满足Ⅱ类、Ⅲ类和Ⅳ类水质标准的河长分别占评价总河长的57.8%、22.8%和19.3%。山东黄河干流所设的3个省界水体监测断面高村、孙口和利津的水质目标为Ⅲ类,年均水质类别均达到或高出水质目标水平,水质达标率均高于75.0%。泺口、滨州和利津分别作为济南、滨州和东营等山东沿黄重要城市的供水水源地,监测断面2011年合格率分别达到91.7%、66.7%和75%,年均水质均达到Ⅲ类水的水质目标水平。
根据水质评价标准,Ⅲ类水及以上均可满足城市景观用水A、B和C类的用水要求。因此,山东黄河干流的水质现状是可满足沿黄城市景观用水的要求。
2.2 城市景观用水
聊城市作为黄河岸边的历史古城,因势利导、巧作城市水文章,引用黄河水,借助东昌湖等名胜景观,打造形成了“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体,交相辉映”的独特城市格局,打响了“江北水城”品牌。实现了安全健康、水活水清、水城交融、人水和谐的城市景观用水发展目标。
济南市自然风光秀丽,素有“泉城”之美称。济南的城市水景观体系以泉水著称,水源主要来自于南部山区地下水汇流,但在2001年以前的数年时间,由于地下水超采泉水曾多次出现断流。自从2001-07济南引黄保泉工程开始启用,减少济南地下水资源的开采,从而为济南的泉水连续喷涌,保持济南独特的泉水景观奠定了基础。
滨州自2006年新城开工建设以来,当地政府便开始规划实施以 “五海”为基础的城市景观水系布局,通过几年的建设,引黄河水源,形成“五海”与城市融为一体,综合效益显著。
另外,山东沿黄地区的淄博、东营、河泽等城市均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城市水景观建设,也进行了引黄景观用水补源的尝试。
上述城市水景观建设,规划不一、规模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将黄河水作为景观用水的主要水源,这在沿黄其他城市,无论是正在建设,还是正在规划,都存在将黄河水作为主要水源的倾向。
3 水景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水资源论证制度执行不够严格
水景观建设作为一个耗水的建设项目,按照规定,在建设前必须进行水资源论证,但实际上,受各种因素影响,水资源论证工作要么不做,要么不够认真流于形式,极易造成一些不良后果。
3.2 竞相引用黄河水会加重黄河水的供需矛盾
社会快速发展导致了用水量的激增,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按照国务院的“八七”分水方案,山东省的黄河水引水指标仅70亿m3,且实际引水还要看黄河的实际水量。这与山东省实际需求相比已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近年来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可望缓解用水的紧张局面。山东各沿黄地区在发展城市景观水系的时候如不能充分意识到黄河水资源的稀缺性,好大喜功,跟风而上,必然导致矛盾增加。
3.3 水景观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在规模上存在灌区越大越好,在规划时存在一味求大的错误倾向;二是设计上尚不尽合理,降低了景观水的生态功能和自净能力;三是管理不够规范,使本来净化能力就很低的景观水系形成再污染,有的城市湖泊曾多次出现鱼类死亡等现象。
4 对策及建议
4.1 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制度
水资源论证制度是以水资源为基础来指导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配置的重要制度,实现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规模、生态环境相协调,也是贯彻落实中央对水利工作的部署,加强水资源管理,实现水资源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
4.2 合理规划,多方开源
要充分考虑不同的区域,根据景观用水的用途、水质需求和规模等,研究补源用水的匹配程度,多源并举,促进当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随着技术的进步,城市景观用水的水源应尽量与城市污水处理结合,多采用中水,节约优质水源。
4.3 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
目前,景观用水多引用黄河水,按其属性属于非农业用水,因此,水源渠首水费应执行非农业用水价格。对于采用中水作为景观水源的,定价应考虑其成本,适当补贴予以鼓励,以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
4.4 科学对待景观水域的建设和管理
一是规划要合理,景观用水观赏与利用相结合。城市水系景观用水可以作为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的水源进行二次利用,先观后用,从而减少新水用量。另外,建设时要注意不能阻断景观用水与自然水系的循环交换,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河流、湖泊等水景观补充地下水的功能,水体岸坡的处理不应损害水体的自净能力,水流的设计、水生植物的布设应有利于污水的净化。二是设计要科学,景观用水应与多种景观建设相结合,如通过与不同植被、动物等生态景观结合来提升其环境承载能力和水体自净能力等。三是要严格管理,通过完善的制度,约束人们对景观水系带来不良影响的行为,避免城市工业和居民生活活动对景观水的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