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的辨识及控制策略
2012-08-15黄勇
黄 勇
(海南成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海南 海口 572002)
建筑工程施工是高危行业,要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就必须构建以危险源控制为核心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1 如何辨识建筑施工现场的危险源
根据《安全生产法》的定义,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建设施工中的危险源是指施工活动中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环境破坏等潜在的安全隐患。施工现场的危险源是造成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如何科学有效地控制危险源,事关能否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施工企业安全生产。
根据风险管理的一般理论,对施工现场危险源风险的管理应该包括对其辨识、评估和应变策略。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辨识工作应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进行,项目经理组织相关人员组成危险源管理小组,依据GB 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结合自身企业的施工特点和具体项目的施工内容、工作条件,通过询问交谈、现场观察、事故树分析以及安全检查等方法进行危险源识别。危险源的辨识工作应遵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主次分明、不留死角”的原则,还应发动全员参与,与现场有机结合。建筑施工的主要危险源来自施工现场机械、材料、施工方案等的不安全状态;指挥者和作业人员的麻痹思想、不安全的行为举止;还包括施工环境、季节、气候等复杂的不安全因素。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危险源包括:脚手架(包括落地架、悬挑架、爬架、附着式升降架等)、模板及支撑、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大型机械的安装、使用及拆卸、超过5 m的深基坑开挖、基坑失稳与排水、高度大于2 m的高空作业、局部结构工程或临时建筑失稳、焊接及切割、打桩作业、火灾爆炸、食物中毒、高温中暑等。考虑到施工作业现场危险源的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危险源清单应根据具体项目特点、规模和施工工程种类的不同进行及时动态更新。
2 危险源的风险评估方法
危险源辨识结束后,危险源管理小组应科学、客观地进行危险源的风险评估工作。危险源风险评估需要广泛收集危险因素及存在原因;对各类危险源进行等级划分;估算各类危险源发生事故的概率;评估危险源导致事故造成的后果。《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规定》依据国家相关标准,把重大危险源按其危险程度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并要求一级重大危险源每一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评估,二级重大危险源每两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评估,三级、四级重大危险源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评估。
目前,常见的危险源风险评估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安全检查表(SCL)。
安全检查表(SCL)是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发现系统以及设备、机械装置和操作管理、工艺、组织措施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列出表格进行分析。安全检查表的编制依据主要有:相关标准、规范、规程;国内外事故案例;研究成果。此方法可以事先编制表格,可以做到系统化、科学化,不遗漏任何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简明易懂,容易掌握。其缺点是只能做定性评价,不能定量,只能对已存在的对象评价,编制表格难度和工作量大。安全检查表的编制依据主要有:相关标准、规范、规程;国内外事故案例;研究成果。
2)工作危害分析法(Job Hazard Analysis-JHA)。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又称工作安全分析(JSA)、作业危害分解(JHB),是目前国外运用最为普遍的一种作业安全分析与控制的工具,它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多余的、有危险的工作步骤和工作设备/设施,进行预防和控制。此方法适用于设计手工操作的各种作业。
其具体的分析程序为:
a.把工作过程分为几个主要的步骤,即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等;
b.对于每一个具体步骤,都要设想可能发生什么事故;
c.识别每步危险因素可能产生的后果;
d.识别现有的安全控制措施;
e.进行风险评价;
f.建议安全工作步骤。
3)作业条件危险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分析法(LEC)是一种评价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这三个因素指标值(L,E,C)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即D=LEC,其中,L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E为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发生事故会造成的后果;D为风险值。该方法简单易行,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但是它主要根据经验来确定三个因素的分数值及划定程度等级,具有一定局限性。
4)故障树分析法(Fault Tree Analysis)。
故障树分析法(FTA)采用逻辑的方法,形象地进行危险的分析工作,特点是直观、明了,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做定性分析,也可以做定量分析,能解释事故发生起因和各种潜在因素,便于对事故发生进行系统预测和控制。其分析基本流程为:熟悉系统、调查事故、确定顶上事件、确定目标值、调查事故原因、画出故障树、分析、事故发生概率、比较、分析。
5)概率风险分析法(PHA)。
概率风险分析评价法(PHA)是根据事故的基本致因因素的事故发生概率,应用数理统计中的概率分析方法,求解事故基本致因因素的关联度或整个评价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的安全评价方法。概率风险分析法是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安全评价方法,能体现安全评价中所追求的“全面的、系统的安全特性”。
6)实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法(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是一种可靠性设计的重要方法,它对各种可能的风险进行评价、分析,以便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消除这些风险或将这些风险减小到可接受的水平。及时性是FMEA重要特征,它是一个“事前行为”,其主要程序包括:找出产品/过程中潜在的故障模式;根据相应的评价体系对找出的潜在故障模式进行风险量化评估;列出故障起因/机理,寻找预防或改进措施。
3 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控制策略
在对建筑施工中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之后,按照“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贯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对重大危险源管理的规定,“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的特点、范围、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制定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针对施工作业中的每个重大危险源,都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明确责任主体,保证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施工单位应建立“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审查专家库”,对分部分项工程中存在的每一个重大危险源,都应编制控制目标、技术及管理措施、责任部门,检查部门,实施时间。例如,重大危险源土方开挖,控制目标:确保无管线事故、气体泄漏、倒塌、坍塌等。
技术及管理措施:1)编制专项技术方案,并报监理和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批;2)土方开挖前对地质、水文和地下设备进行调查和勘察工作;3)对不明管线加以保护措施;4)对土体裂缝采取打土钉等技术措施;5)基坑内及时排水,坑边设防护栏;6)作业前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及技术交底。
责任部门:公司技术部。检查部门:项目部及监理部门。完成时间:施工前及施工中。专项施工方案应由施工单位专门技术人员编制,并交由施工单位负责人和监理工程师签字。对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其专项施工方案最终还必须经过专家库的审核批准。在对具有重大危险源的部位进行施工前,施工单位还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及安全技术交底。施工中应加强现场监督检查,保证技术及管理措施严格落实。
应急救援预案是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施工单位应针对各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并落实应急责任。应急救援预案中应明确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及职责、发生安全事故后的应急措施、应急救援小组人员的联系方式、就近医院的地址及电话。项目部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平时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实施危险源的评估,检查应急响应准备和应急预案状态,发生安全事故后做好指挥与协调,并保证应急物资的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