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采用强夯法对软弱土地基的处理
2012-08-15张丽萍
张丽萍
(山西六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
根据本人在我省朔州、阳泉、吕梁、运城、长治等地所施工的项目来看,地基处理都采用了强夯法,而且从工程实际情况分析,地质土各有不同,其中包括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沙土等。这就说明采用强夯法来改善地基土质,提高其承载力是一种常用的,简单易行的地基处理方法。它不仅可以节约成本,缩短工期,还可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为了更好地掌握关于采用强夯法来进行地基处理的基本知识,以便在实际施工当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现就关于强夯法提出以下几点认识,以供参考。
1 强夯法的适用范围
根据以上工程的地质情况可以看出:能够采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的土质,都比较松散,压缩性大、强度低、透水性低。根据GB 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以上土质均属于软弱性土。为了满足上部结构荷载的刚度、强度、沉降量等要求,需要对软弱土进行必要的处理。我国目前常采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主要有:换土垫层、碾压与夯实、挤密与振实、排水固结和胶结加固五类。根据本人以往经验所接触的工程当中,最常用的还是强夯法,它能够有效地改善地基土,而且不受施工条件的限制,工期短、成本低,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优先采用强夯法。
2 强夯法的加固原理及特点
采用强夯法加固地基,实际上就是通过在极短的时间内对地基土施加一个巨大的冲击能量,使土中出现冲击波和强大的冲击应力,使原来的土体结构发生变化,迫使土层之间的孔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在夯击点四周产生裂隙,形成很好的排水通道,排除土体中的水分和气体,使土料重新排列,经过一段时间的重新固结,形成承载力较高的、不易变形的地基土,从而满足上部建筑物的荷载要求,是我国目前最常用和最经济的深层地基处理方法之一。
3 强夯法的加固效果
3.1 减小地基土的压缩性
强夯使地表产生大的沉陷,使以后建筑物的沉降就会非常小,从而提高土的强度和地基承载力。在以往的工程强夯处理后其地基承载力可提高2倍以上。
3.2 处理可液化土层
强大的夯实能量已经能使场地在地震设防烈度达到8度时不再产生液化。
3.3 消除黄土的湿陷性
土体经过强力夯实以后,其压缩性变得很小,土体中孔隙体积也随之变小,这样就不会使土体遇水时产生太大的变形。
3.4 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
通过巨大能量的作用,使持力层土体更加密实,在建筑物荷载的作用下,不会产生变形。根据以往的检测效果,经过处理的地基土,其承载力可以达到原地基土的2倍左右。在实际施工当中,检测强夯效果的好坏,必须在强夯完15 d以后再进行挖坑检测,时间越长,其加固效果会越好。
4 强夯法在实际施工当中的应用
应用强夯法加固软弱地基,一定要根据现场的地质条件和工程的使用要求,正确地选用各项技术参数。这些参数包括:单击夯击能、夯击遍数、间隔时间、加固范围、夯点布置等。
单击夯击能与有效加固深度可用下式表达:
D=KWH/10。
其中,D为有效加固深度;W为锤重;H为落距;K为加固深度系数。
显然,夯击能是决定地基土层处理效果的关键,在施工当中,夯击能一般选用200 t·m~400 t·m,锤重一般选用15 t~25 t。夯击能由设计确定,夯击次数和遍数按最佳夯机能的要求确定,一般为每点夯击8次及以上,采用两遍夯和跳夯的方法。属于强力夯实的,单点击数可增加;对于饱和软土,则可由下列两种情况控制:当要求加固深度处的孔隙水压力略超过该处的土的水平向有效应力,或者接近竖向有效应力时,才能产生竖向裂隙;如夯坑周围地面隆起、土体剧烈侧移,则有效夯实体积小,这时不宜多击。饱和软土在击数超过某一数值后,继续夯击的效果不大。
为减少地基的侧向变形,夯击范围应超过建筑物边沿之外约一个加固深度值。夯点间距视压缩层厚度和土质条件确定,压缩层厚土质差、夯点间距较大,可取7 m~15 m;较软弱土层砂质土层可取5 m~7 m。
按一定的间距和排列方式布置好夯点后,在每一夯点连续夯击至最后一、两击的单击夯沉量符合规定值一般为50 mm。第一遍夯完,应待孔隙水压力消散后进行第二遍夯击。由于孔隙水压力消散的速率不同,两遍的间歇时间也不相同:砂土地基要求间歇很短,甚至可以连续夯击;一般粘性土要求间歇15 d~30 d。在夯完规定遍数后,再用低能量满夯一遍,其目的是将松动的表层土夯实。
另外夯距太小会使表层夯实后,以后的冲击波传递不下去。第一遍间距可取2倍~4倍夯锤底径,或取一个要求的加固深度。
5 强夯效果的检测
强夯完后,需要隔置15 d~30 d的时间使土体结构进行固化,再由专业检测部门进行效果检测,为下一步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检测除了常规的室内土工试验外,一般还要选择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静力或圆锥动力触探等项中的两项来进行,必要时也可进行静载荷试验。
总之,采用强夯的方法来进行软弱地基土层的改善处理,效果十分明显,在以后的施工当中,遇到类似的土质问题,如果条件允许,还是优先考虑采用强夯法来进行处理。
[1]肖荣燕,宋海燕.结合工程实例谈地基强夯处理法[J].山西建筑,2011,37(16):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