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基本特征和规律研究

2012-08-15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课题组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课题组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基本特征和规律研究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课题组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鲜明的时代性、显著的实践性、严谨的科学性和高度的独创性。其基本规律主要表现在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着眼于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以围绕中心服务科学发展为目标。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基本特征,科学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基本规律,有利于推动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事业的蓬勃健康发展。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战理论;基本特征;规律;研究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包含了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以及科学发展观中关于统一战线的一系列重要思想。系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规律,不断赋予统一战线理论以鲜活的理论元素,深化、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统一战线理论的最新成果,对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体系,开创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实现自身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体系凝结着党中央与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统一战线成员的智慧,反映了统一战线工作实践的成功经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显著的实践性、严谨的科学性和高度的独创性,标志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发展到了一个崭新阶段,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新高度。

(一)鲜明的时代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正处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旋律的时代。适应时代的发展,研究新情况,提出新观点,解决新问题,增强统一战线理论鲜明的时代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特征之一。

1.对统一战线工作范围的认识体现了时代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统一战线的任务日趋繁重,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和对象也随之不断扩大。1979年,第十四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根据国内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从8个方面确定了统战工作的范围和对象。1981年底,第十五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又从10个方面明确了统战工作的范围和对象。2000年召开的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将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扩大为12个方面。2006年召开的第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根据新的变化,又将统战对象扩大到15个方面,体现了统一战线对自身工作范围的认识随着不同的历史阶段而发生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2.对统一战线性质的认识体现了时代性特征。统一战线是为完成党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服务的,随着党和国家改革开放后工作重点的改变,统一战线性质也在不断进行相应调整。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一个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团结的爱国统一战线。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要建设一个实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群众最广泛团结的爱国统一战线。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新的社会阶层大量涌现,统一战线对象和范围不断扩大,性质也有了新的发展。第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进一步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统一战线在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所团结的阶级、阶层、团体,所担负的任务,实现的目标都发生了新变化,因而其性质也发生了新变化,充分体现了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

3.对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作用的认识体现了时代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知识分子队伍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对待知识和人才,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科学论断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基本方针做了精辟的论述,使统一战线对知识和人才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也为统一战线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指明了方向。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知识分子工作的精神,修改和完善了党外知识分子政策,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科教兴国战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为统一战线充分认识和发挥党外知识分子作用注入了时代活力和特征。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时代性,强调在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今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基础上,解决时代课题,体现了对时代课题的回应和对时代精神的升华。

(二)显著的实践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实践,运用于实践,检验于实践,发展于实践,使改革开放以来统一战线的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多党合作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充满了实践性特征。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长期合作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利于巩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宝贵经验和做法,统一战线将这些实践经验和做法不断进行总结提炼,并上升成为新的理论以指导变化了的实践,成为现实的需要。邓小平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我国多党合作的实际情况,将八字方针发展成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作为处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关系的基本原则。中共十三大报告中明确肯定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们的特点和优势”。中共十四大报告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写入了十四大报告。1989年中共中央制定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提出了许多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的思想理论和政策措施。1993年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将其写入宪法,使这一基本政治制度上升为国家意志,用于指导多党合作事业的伟大实践。2002年,中共十六大又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党中央把完善和发展多党合作制度的总体思路放到国际间的竞争与较量的大局中加以认识,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党合作的理论成果和成功经验,于2005年2月、2006年2月和7月,先后制定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等三个重要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充分体现了多党合作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和推动多党合作实践的特征。

2.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充满了实践性特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年来,统一战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协调和处理我国重大政治社会关系,尤其是民族关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把握和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事关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与长治久安。为此,中办和国办于2001年转发了《国家民委、中央统战部、公安部、民政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宗教局关于正确处理新形势下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意见》,用于处理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为更好地运用统一战线这一重要法宝,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同志又提出了把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列为五大关系之一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体现了统一战线在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上充满了实践性的特征。

3.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各阶层关系充满了实践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集中分布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统一战线认识到他们是工作新的着力点,要最大限度地把他们团结在党的周围,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新力量。在处理和解决各阶层关系的实践发展中,统一战线积累了处理好各阶层关系的宝贵经验。在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统一战线要坚持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的方针,以社团为纽带,以社区为依托,以网络为媒介,以活动为抓手,探索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机制和方法,以形成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合力。综上所述,统一战线在认识和处理各阶层的关系上充分体现了实践性的特征。

总之,统一战线在实践中对变化了的情况作出科学准确的判断和分析,不断总结新的经验和做法使其上升为理论,并指导新的实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实践性。

(三)严谨的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历经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断实践和总结、继承与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进程得到了最充分的运用和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严谨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是一门科学。统一战线理论是一门科学,这一命题早在1945年就已经由毛泽东同志提出。1985年,中共中央批转的《关于统一战线理论工作会议的情况报告》文件更进一步强调:“统一战线理论是一门科学”。统一战线理论之所以成为一门科学,就是因为它有自己特定的概念、范畴、原理,有自己产生和存在的客体,即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而且是具有特殊矛盾性的领域,有自己内在的规律可循。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科学社会主义逐渐形成为一个枝繁叶茂的理论体系。统一战线理论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分支,已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体系,并随着统一战线自身的发展,生机勃勃,日益茁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中,将这个理论体系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进行研究愈来愈显得紧迫。进一步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的实践经验,研究和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发展规律,更加自觉地学习和掌握统一战线这个法宝,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的统一战线论述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在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也创立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理论。他精辟地指出:“在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缩小,而是应该扩大。它已经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这一理论,既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继承,又是对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解决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一系列重大理论和政策、策略问题,为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做出了重大贡献。以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新形势下,为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提出了新的思想,作出了新的决策和部署。这些,无疑为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新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统一战线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是系统完整的科学。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体系的各部分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这种承上启下的关系,使各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和意义也各不相同。其中,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是对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是对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的新发展,也为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理论奠定了基础;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体系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新高度、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主题,又科学地回答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统一战线所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完整系统的科学性。

总之,中国的统一战线理论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不断循环不断发展的过程,已初步形成一个理论体系,是一门科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具有严谨的科学性。

(四)高度的独创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运用和发展,具有高度的独创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多党合作制度具有独创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伟大的独创性和巨大的优越性。从伟大独创性看,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创立了一种崭新的制度形式;二是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崭新的政党关系;三是创立了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参政党,不是在野党和反对党的崭新的执政方式;四是创立了政治协商和多党合作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适应、相结合,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使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的崭新的民主实现形式。

2.“一国两制”的构想具有独创性。邓小平同志在统一战线理论上的一系列重大贡献,反映了他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独创性原理的高超的领导艺术。他全面阐述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地位、作用、性质、任务和组织形式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前人未曾提出的新理论和新构想,对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其中,“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是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国现实的客观实际提出来的,是邓小平求实性与独创性高度统一的范例。他说:“从世界历史来看,有哪个政府制定过我们这么开明的政策?从资本主义历史看,从西方国家看,有哪个国家这么做过?我们采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从实际出发的,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概念的提出具有独创性。在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首次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群体作出了准确评价,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力量。200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明确指出,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社会阶层,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一概念的提出,具有独创性。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深化和创新认识成果,已成为具有高度独创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体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基本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总结并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把握和运用这些规律,对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主要规律如下:

(一)坚持一个原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统一战线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统一战线作为不同社会政治力量的联盟,必须有一个稳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居于领导地位,是由其特质、贡献所决定的,也是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的共同选择。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实质是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通过民主协商和广大党员的模范作用,使党的方针政策成为统一战线成员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也就是说,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在性质上是政治领导,即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在方式上是民主协商,即领导主要是通过民主协商实现的;在主体上是各级党委,即实施领导主要是党的中央及地方组织。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方面,体现在“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总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关系到统一战线的性质、前途、方向和兴衰成败的头等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基本原则。

(二)筑牢一个基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同时,创立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理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运用于中国实际,并在理论和实践中发展了这一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革命统一战线。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和世界大趋势发展的进程,创造性地继承、运用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统战学说,符合实际地调整和概括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统一战线的历史任务;建立了统一战线的组织机构;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制定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确立并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国际统一战线思想,为社会主义建设争取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提出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思想,为“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这些统战思想和措施不仅对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促进国民经济好转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对新世纪新阶段统战理论和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理论基础。邓小平同志继承、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性地建立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科学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索和解决了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而形成了当代富于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思想——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江泽民同志继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精髓,将统一战线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分析和研究统一战线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举措,使统一战线理论有了重大发展。正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发展,并最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的指导思想。

(三)树立一个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前进的方向。改革开放以来,统一战线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并不断巩固壮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先后形成了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战线理论和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统一战线的重要论述,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传承于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和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着眼于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巩固壮大,科学阐明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需不需要统一战线、需要什么样的统一战线以及如何建设统一战线的根本性战略性问题,系统回答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历史地位、基本特征、发展道路、发展战略、根本任务、永恒主题等重大理论政策问题,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不断创新又不离其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从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拓展了改革开放以来统一战线实践发展的新视野,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统一战线提出的新要求,为爱国统一战线的巩固壮大指明了方向。

(四)把握一个主题:大团结大联合。大团结大联合是党的统一战线永恒的主题,即在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一致的基础上,党尽可能地将不同的阶级、阶层、集团、政党、民族和国家等社会政治力量团结起来,求大同、存小异,实现最大范围的团结和联合,实现共同的目标和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统一战线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不断夯实团结合作的基础,增强团结合作的动力,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平稳发展。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统一战线针对新时期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为实现大团结大联合,坚持团结的面要宽,团结的人要多,团结的程度要深,高举了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两面旗帜,建立了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根据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又把新的社会阶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纳入统一战线范围,形成了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爱国者的空前广泛的联盟。随着统一战线团结的范围不断扩大,各界人士与中国共产党一道经受考验,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统一战线事业不断科学发展。总之,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和运用,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持,才能奠定坚实的人心基础。

(五)确立一个着眼点:促进社会和谐。统一战线的团结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五大方面的重大关系,反映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揭示了统战工作的发展目标。统一战线涉及我国各政党、各民族、各宗教、各社会阶层、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等诸多领域和各界人士。统一战线能否使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更加巩固,我国56个民族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各阶层的关系更加协调,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更加适应,大陆同胞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联系更加密切,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局,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事关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新旧体制的交替,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境内外一些敌对势力的策划和煽动;地区差异引发的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矛盾,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成为统一战线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任务。与此同时,统一战线各成员内部结构、成员思想信仰和价值观念以及成员具体利益诉求也都呈现出多样性。为此,统一战线把这些矛盾都统一于统一战线根本利益和共同目标的一致性之中,为正确处理统一战线各成员关系,协调各种利益,化解复杂矛盾,尽可能使矛盾的各方成为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关系,提出了许多以统一战线的团结和谐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团结和谐,以减少阻力、增强助力、形成合力,从而促使社会各方面最大限度地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的理论和政策。

(六)推动一个目标:围绕中心服务科学发展。统一战线作为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统一战线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只有围绕中心大局、服务科学发展,才能体现存在的价值和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建设成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把各政党、各民族、各宗教、各社会阶层、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的力量都凝聚到经济建设上来,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参与经济建设,使统一战线的很多独特优势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即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政治优势,能为党的中心工作整合政治资源;联系广泛的组织优势,能为科学发展获取外援动力;智力密集、内涵丰富的资源优势,能为党的中心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功能优势,能为党的中心工作营造和谐氛围。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为完成党中央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服务作出了贡献。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中心工作大局上来,把力量和智慧凝聚到推进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上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理论支撑。

D613

A

1671-1262(2012)02-0005-06

2012-03-01

执笔人:王勒懿,女,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工作人员,农工党中央理论研究黑龙江点特邀研究员。

张焕金

猜你喜欢

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国外知识产权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与经验借鉴
长株潭水生态系统基本特征及保护修复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