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游艇产业发展对策
2012-08-15李霞庆
□文/李霞庆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海南·海口)
游艇产业在发达国家历经30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游艇制造业和服务业互动发展的完整产业链。近年来,中国游艇业兴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开始加快游艇产业发展。与西方以游艇销售为经营核心不同,中国游艇业的发展偏重与旅游、房地产等行业联合,以游艇租赁旅游为经营主体,依托游艇消费业发展的游艇产业模式。国际旅游岛建设意见出台以来,海南游艇产业快速起步,企业投资规模日渐增大。但目前海南游艇经济以租赁、观光为主,游艇拥有量远低于发达地区平均水平,经营模式过于追求高端,消费市场过于狭小。本文将结合海南的区域经济特点对当前海南游艇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提出几点认识。
一、海南游艇产业结构及其发展现状
(一)海南发展游艇产业的优势。游艇产业对环境依赖性强,需要适宜的气候、广阔的水域和配套的水岸设施。而海南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与海域环境等都非常适合开展驾驶游艇出海垂钓、潜水观光等活动。海南地处热带边缘,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5.5℃,海水年平均温度23℃,光热条件优越,水域温度适中,温差较小,符合游艇生产15℃以上温度的标准和要求,特别是对生产游艇玻璃钢原料和在海面试航检测非常有利。同时,海域面积广阔,水质优良,大部分监测海域水质处于清洁状态。海南海岸线长约1,500多公里,沿岸84个港湾可开发成港口码头,常年可开展户外休闲项目。目前,海南游艇码头大多位于海口和三亚的港湾度假区,知名酒店集群相当密集,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相对完善,自然风光优美,热带风情浓郁。
同时,海南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近傍香港,遥望台湾,内靠我国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外邻亚太经济圈中最活跃的东南亚地区,具有良好的空中、陆地、海上一体的交通网络体系,这些优越的环境区位十分适合游艇产业的开发和消费。未来海南水域开放政策进一步放宽,将有利于联结游艇产业的交通区域网络,形成东南亚游艇产业集群。
游艇业发展不如汽车等行业迅速,除环境约束外,主要是由于游艇业长期缺乏游艇出入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2010年海南出台的《海南省游艇管理试行办法》(简称《试行办法》)是中国第一部专门规范游艇产业发展的地方性规章,简化了进口游艇的检验手续,放开游艇登记户籍和外资比例限制,实行全国通用的游艇驾驶员证书制度,认可境外游艇驾驶员证书,简化游艇进出口岸海事手续的办理,对外国籍游艇进出海南省口岸不实行强制引航,解决境外游艇入境后适航性问题,鼓励境内制造的游艇在海南出口境外。这为游艇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性体制机制保障,并将促进海南的游艇购置消费增长。此外,依托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有利背景,海南享有26国免签证、境外游客离岛退税、国人离岛免税等诸多优惠政策,将对游艇消费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二)海南游艇产业结构现状。作为经济高端化、消费现代化的代表产业,完整的游艇产业链包含研发设计、制造销售、驾驶培训、旅游等几十个相关配套产业,具有高回报和强带动性。大连、上海、青岛等地早从20多年前开始制造游艇,海南游艇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规划已着手编制,相应配套的码头、游艇会等项目正在逐步建设和完善,经济总量相对较小,产业结构框架逐渐清晰。
从游艇制造业来看,中国游艇制造自主研发能力较低,游艇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能力尚显薄弱,海南本土缺乏传统的造船技术优势,加之投资门槛高,发展相对缓慢。但由于游艇的进口关税高昂,且需要长期的本地化售后维护,因此海南引进国际知名游艇企业合资,高起点生产游艇具有竞争优势。2010~2012年间游艇制造业在海南的投资已有海南海航与台湾杰腾在洋浦制造游艇项目,以及海南金鹿集团与Applause Yachting Group Pty Ltd合资的海南金澳游艇有限公司项目。海南游艇制造业依靠国际知名游艇制造商的技术与品牌优势,生产的游艇比一般标准游艇的制造业质量更为可靠,兼具更高的附加值。
从海南自身的条件和特点来看,游艇经济发展重点是游艇消费服务业及其关联产业,这也抓住了游艇业的核心。因此,游艇消费及辅助服务业在海南的发展则更为迅速。海口连续举办两届游艇经济论坛,海口与三亚分别举办了国际游艇展览,海口与三亚已成国内游艇热门城市,为海南游艇产业营造了较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截至2011年底,海南已建成三亚鸿洲、海口美源、海口新埠岛、三亚亚龙湾等4个国际标准游艇码头,共372个泊位。目前海南省已有35家游艇俱乐部游艇会、260多家与游艇相关的企业。
(三)海南游艇产业的发展
1、海南游艇活动量渐增。从游艇拥有量和活动量来看,海南游艇业逐渐呈现活跃的态势。目前海南登记的游艇有36艘,其中一半是2010年登记的境外游艇。同时,据统计,2010年海南进口游艇数量居全国首位,进口额为2378.97万美元,同比增长894.28%;进口数量为48艘,同比增长433.33%。2009年海南进出境游艇仅14艘次,而根据海南省边防检查机关的统计资料,2010年11月1日至2012年2月17日,海南省边防检查机关共检查出入境游艇177艘次,其中入境(港)117艘次,出境(港)60艘次。游艇出入境活动整体数量偏少,但活动随着硬件设施的改善和政策效应的不断显现,出入海南的游艇将不断增加。
同时,海南从2008年起在海口和三亚开展游艇驾照培训和考核,目前已有200多人拿到游艇驾证。考试学员从企业高管阶层逐渐过渡到公司普通职员,呈现平民化趋势。
2、海南游艇产业投资升温。游艇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游艇码头、俱乐部、景观水系开发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海南岛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投资商建设游艇产业的配套硬件。
海南省游艇码头起步较晚,目前全省拥有游艇码头数量约为400个,包括琼海为博鳌亚洲论坛在博鳌东屿岛及万泉河口周边建有的少量游艇码头。部分旅游度假项目、房地产项目包含小型游艇会,拥有少量豪华游艇供游客消费。全省规划并进行前期工作的游艇码头项目逐渐增多,例如三亚凤凰岛游艇码头、三亚半岛帆船港游艇码头、龙沐湾游艇码头、文昌高隆湾游艇码头等一系列游艇码头项目为海南省游艇码头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游艇专有码头工程已遍及海南5个市县,全省在建的码头已经有1,500多个泊位。“十二五”期间,全省沿海各市县规划建设的游艇码头达到13,500个。
游艇消费服务各项职能主要由游艇俱乐部(又称游艇会)承担,海南游艇俱乐部建设和管理渐成规模和体系。石梅湾游艇俱乐部、清水湾游艇俱乐部、博鳌中信游艇俱乐部等项目相继上马和开工建设。目前,海南规范的游艇会主要采取会员制经营模式,以岛外游艇拥有者为主,兼顾游艇租售、观光租赁、会所休闲、保养维修等综合性业务。这种经营发展既满足高端消费群体对游艇水上运动的热爱和部分旅客观光体验休闲的需求,也为企业高管等阶层人士在社交和商务服务方面填补了海南海上娱乐休闲业的空白。
二、海南游艇产业发展瓶颈
(一)消费市场普及率过低。目前,海南游艇制造业现阶段处于萌芽期,试水投资的两个游艇制造项目建设相对缓慢,尚未进入销售运营阶段。这主要是由于游艇购置尚未成为民众的显性消费需求,有待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相反,游艇消费业的发展却比较迅猛,游艇俱乐部和游艇码头的建设项目在两年间成倍增长。
然而,消费市场普及率过低却是不争的事实,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海南大部分游艇俱乐部呈亏损状态。一是由于海南游艇俱乐部基本上是旅游度假型收入,主要由岛外消费群创造。由于游艇造价昂贵,国内购买私人游艇开征10%的消费税,进口游艇超过40%的税收,真正触及游艇的人群尚在少数。目前国内潜在的游艇消费群体分布较为分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海南整体经济实力不足,民众平均收入水平偏低,本土游艇消费几乎为空白,普通大众消费游艇服务能力不足;二是游艇消费群体主要为企业,以三亚为例,登记在册拥有游艇的企业共有47家,游艇总数达到340多艘,但所有游艇全部是企业所有,无一是注册个人名下,与国际上私人游艇的普及程度之高形成反差。
此外,受到境外自驾游艇入境或入籍登记手续繁琐、境外游艇停泊点或海上活动区域制约、境外游艇入境卫生检疫程序等方面影响,海南目前难以开拓境外游艇消费市场,消费群体结构主要为企业多、个人少、岛外多、本土少、无境外消费者的不均衡格局。
(二)经营质量有待提升。海南游艇俱乐部运营情况不乐观,不仅与市场消费普及率过低有关,也与自身经营模式缺乏创新、服务质量偏低有关。
目前,国内游艇俱乐部的建设、验收、运营等缺乏具体的标准或指导意见,国家未出台验收标准。作为游艇旅游服务业的载体,游艇俱乐部质量参差不齐。海南绝大多数游艇俱乐部经营模式单一,长期依靠会籍出售、泊位租售求生存和发展。矛盾在于,一方面游艇俱乐部过于追求高端路线,不断提高会籍和泊位的租售价格,仅海口和三亚4家国际标准游艇码头,定位过于高端使得中产阶级望而却步,无法满足不同层次游艇消费群的需求;另一方面游艇俱乐部的建设规模尚小,游艇服务维修、培训、销售平台等功能尚不完善,且各个游艇码头不能共享资源,游艇的维护和补给要么选择返回所在游艇俱乐部,要么成本翻番,独立化经营使得游艇活动范围有限,公共码头缺失严重。
除游艇俱乐部经营不佳外,游艇码头的布局也不成熟。海南大部分游艇项目建设规模小,并不适合停靠大型游艇。同时,部分游艇码头依附于房地产项目,成为开发商为旅游地产项目增加高端元素的重要筹码。这些零星分布的码头大多为十余个泊位,形式灵活但缺乏完善的游艇维修、专业保险等服务,且只有房产业主才能享有。这种针对极少数消费群体的游艇项目,使得游艇的活动更为局限,游艇消费逐渐丧失活力。
同时,游艇制造和游艇管理维护都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从国外引进高端技术、制造和管理人才的手段并不能满足游艇企业长期发展,培育游艇业人才也成为游艇企业的难题。
(三)产业政策和规制缺位。2010年《试行办法》出台掀起了海南游艇热,游艇产业蓬勃发展。然而,游艇产业相关政策、规制不健全是限制海南游艇业发展的另一个主要问题。目前,行业监管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法规政策对游艇购置、牌照、航程等活动的限制过严,不利于游艇产业联动发展;二是对游艇码头和俱乐部建设规划、管理与审批缺乏规范。尽管《海南省游艇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对游艇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具体的操作条款规范,但游艇活动依然面临着诸多现实法规问题。由于我国船舶法尚未将商务船与私人游艇区分开来,购买游艇手续之繁杂非一般阶层所能承受。目前有关规定私人购买游艇时,需要同时具备船籍证书、所有权证书和国际证书,游艇必须经过检验发证、办理国籍登记才能航行。在我国船舶管理框架下,私人游艇即使在获得许可的专用水域内航行,也须通报当地的海事、航务及港监等部门,并经一定的业务协作才能出航,每经过一地的水域都需要海事部门的检验检查,且不对国内游艇开放港澳等周边地区水域。
同时,各市县游艇码头建设项目层出不穷,部分项目占用了城市生活旅游岸线,没有统一的行业主管部门审批管理。对游艇码头占用岸线的管理权限模糊,界限不清,少数高端地产项目能审批并占用城市公共岸线,岸线资源无合理有效配置,将影响未来公共游艇码头区域建设规划。不预留用于游艇公共码头建设的岸线、陆域等,将来一旦游艇产业蓬勃发展,将面临游艇无处停泊和下水的尴尬,这可能成为发展游艇经济的瓶颈。此外,有关依附房地产项目的游艇码头,尚存在是否实行一关两检、口岸服务,以及营业范围变更等行业监管的问题和隐患。
三、海南游艇产业发展对策
(一)培育游艇消费文化。对任何产业和企业而言,拥有市场和忠实的消费者是其确立竞争优势的根本保证。游艇市场极具潜力,但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挖掘。打破游艇贵族化误区,加强海洋文化教育和海洋意识培育,培育公众游艇消费理念成为当前重要任务。
游艇不仅是奢侈消费品,也应成为大众娱乐产品,可作为健康的户外运动载体和爱好航海的年轻人学习和实习的载体。据调查显示,国际游艇消费比较多元化,价格从十几万元到几亿元不等,既有超级豪华游艇,但更多的是中产阶层能承受的帆船、钓鱼艇、快艇、休闲艇,如豪华游艇的销量只占北美游艇市场的2.5%。因此,降低游艇制造成本,增加小型简易游艇销售成为游艇制造企业的出路。
同时,海南游艇消费业应借鉴欧美成熟游艇俱乐部的建设模式,在塑造与海洋文化相关的游艇休闲特色文化方面下工夫。政府应根据发达国家游艇产业的发展经验,规划和建设大量游艇公共码头,满足公众对40英尺以下中低档游艇消费的需求,大规模推广游艇水上休闲活动。
(二)引进差异化运营模式。根据国际经验,游艇制造业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产业利润主要来自具有技术和品牌优势的一些高附加值游艇产品,游艇制造贵在精而非多。海南游艇制造企业应当学习台湾模式,以高附加值的独特设计路线为特征,为客户做定制化的服务,走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道路。目前,引进国外知名游艇制造商合资,是制造企业快速成长的捷径,但自有人才的培育成为当务之急。游艇制造企业应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积极搭建产学联盟平台,实现船舶工程技术游艇方向的专业人才维续。
海南游艇会的运营应打破单纯的观光游览模式,组建价格相对低廉、面向中产阶级的运动娱乐型游艇会,可以通过团体包租、按时收费模式,吸引会员加入组织度假、娱乐休闲服务活动,与驾照培训、活动策划等业务公司开展合作,提供包括水上训练活动、游艇驾照培训、展览聚会、旅游摄影等活动,使发展定位差异化,经营内容丰富化。
此外,港澳地区的游艇会会籍价格及游艇维修保养费用相当高昂,港澳台毗邻海南省,航程较短。在水域政策逐步放开后,区域联网运营将成为游艇消费业发展的趋势,海南游艇码头若能提供周到及价格合理的服务,凭借海南的热带岛屿资源,将在未来游艇度假市场占据更广阔的空间。
(三)政策督促行业良性发展。政府应当坚持行业监管政策与扶持政策并重的原则,既要预防游艇项目投资盲目、过热,预防行业发展无序,也要适度放宽对游艇经济的相关政策,包括游艇的活动范围、游艇消费的税额等问题,引导游艇产业向良性发展的方向壮大。
从行业监管的角度来说,政府应建立健全统一的行业管理规范和标准,涵盖从设计、生产、检验、水域管理到消费税收以及人才教育等方面的管理体系和规范,推动游艇制造集约化,加强游艇码头、监控系统硬件设施建设,严格游艇码头、游艇俱乐部建设项目的审批,建立项目验收与开放标准。
从产业扶植的角度来说,政府应利用立法权优势、海南经济特区以及国际旅游岛建设政策等优势,制定和实行有利于游艇消费的政策法规,同时建立游艇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大众游艇文化培育,进一步简化游艇出入境手续,积极申请扩大游艇活动范围,加大国际合作的深度与力度,为游艇在海南周边海域活动以及游艇码头区域联网运营创造条件,逐步提高海南游艇产业竞争力。
[1]厉无畏,王慧敏.打造核心竞争优势——奉贤发展游艇经济的思考[J].上海企业,2006.11.
[2]曹惠芬.发展我国游艇工业的思考[J].船舶物资与市场,2000.4.
[3]王晓美.美国游艇业的发展及其借鉴意义 [J].船舶工业技术经济信息,2005.9.
[4]程爵浩.游艇俱乐部的设计与运营模式研究[J].企业经济,2006.3.
[5]海南人民政府.海南省游艇管理试行办法.2010.
[6]陈国雄.深圳游艇产业火热背后现产业升级隐忧[J].世界海运,2009.3.
[7]刘智刚.我国游艇码头建设的发展趋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J].港口海运,2008.11.
[8]张龙雨.厦门市游艇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厦门科技,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