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机械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2012-08-15甘勇
甘 勇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飞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的制造加工中心,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对我国机械专业技能型人才提出了巨大的需求。作为我国培养机械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试办于上世纪80年代初,规模发展于90年代末。高等职业教育能否健康发展,能否为社会各界所认同,关键在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1]。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加强创新实践教学,培养优秀的高层次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出特色的重要内容[2]。如何培养优秀的机械专业高层次技能型人才,怎样创新实践教学是关键。
一、高职机械专业创新实践教学的要求
高职机械专业教育为适应社会对高层次技能型人才需求,其人才培养方式同中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有其密切联系,但也有其根本的不同点[3]。高等职业教育首先是高等教育,但又不是学科型普通高等教育;是职业教育,但又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一般升格,其内涵为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教育的特征;是职业教育中的高等教育,具有高等教育的特征,本质是职业教育,要求其教学内容、教学办法不同于普通本科,核心是加强实践教学,强化生产技能训练,按新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高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是:以机械制造行业为依托,以岗位或岗位群生产技能培养为目标,以先进技术为方向,以技术应用为主导,以多证制教育为手段。岗位或岗位群的能力培养是一切实践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教学组织中一要以机械行业为背景,以岗位或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确定职业技能培养的总体要求和课程体系设置;二是以岗位或岗位群技能为中心加强单项技能训练,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实验、实习、实训项目;三是在单项技能培养的基础上,以岗位或岗位群专业技能为目标,加强综合技能培养和复合型技能的培养;四是加强高新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五是教育要有前瞻性和延续性,要将学校的实践教学同就业后实际工作中的再学习再锻炼再提高相结合,造就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二、创新构建注重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是高职机械专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在机械行业职业岗位变化和岗位知识结构不断变化的时代,改革和构建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机械专业课程体系显得十分重要。
1.构建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
课程体系集中反映高职学生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突出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是实施创新实践教学的前提。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知识分解为指导,以逆向分解法构建“宽口径、厚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1)以机械行业为背景设置专业方向,口径宜宽不宜窄。以机械行业为背景设置专业,宽口径是基本要求。如我院设置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专业、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微电子制造专业等,他们都有很宽的口径,不仅要求对基本的车、铣、刨、磨、钳工要熟练,还要掌握本专业方向的技能。如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设置有机械制造和机械设备维修等方向,要求本专业学生掌握多种技能,达到一专多能的效果。
(2)加强技术基础和基本技能培养。加强技术基础理论教学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以适应岗位多样性、多变性、岗位知识更新性和社会适应性的要求。通过打下扎实的技术基础和基本技能基础,以不变应万变。我院机械专业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机械制图与识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等技术基础理论,还要掌握机械零件测绘、车、铣、刨、磨、钳工等基本操作技能,这样在本专业其它技能学习上就能得心应手、一点就通。
(3)灵活设置专业技能训练,始终突出技能教学。专业技能训练着重于是“是什么”,“怎么用”,“怎么做”,对专业技术基础不必究其所以然。专业技能训练要依社会需要变化而调整,设置要机动灵活。在机械专业,我院设置了金工技能模块、机械制图识图模块、数控技能模块、模具制造模块、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块、微电子制造模块等,每一个模块又包含多种技能,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既可以单项训练,又可交叉综合训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能力和兴趣在多个模块中选取不同的技能学习训练。模块的设置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更新,以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
重视专业技能培养,将实践教学始终置于教学突出地位,机械专业实践教学占整个专业教学课时的60%,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教学组织上以实践教学促进学科课程教学,以综合技能训练促单项技能训练,以生产技能训练促基本技能训练。
2.改革实践教学课程内容
在实践教学课程内容设置上,以机械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出发点,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建立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改变实践教学过分依附课程理论教学的状态,融合模块各课程内容,开设课程综合性实验。针对机械专业学生机械设计和制造技能的培养,建立了相对独立的机械设计实验教学体系和机械制造实验教学体系,并开设了机械设计制造综合课程设计、模具设计制造综合课程设计等,使学生不仅在单独的实验中得到训练,更在综合实训中对设计和制造能力全面锻炼。在岗位职业技能培养方面,我们安排3个月的生产实习计划,选用生产实际课题,直接到企事业第一线从事生产技能实训。实行多证制教育,选择最能体现本专业最新技术应用的职业资格考证,现在机械专业开设了车工、铣工、刨工、磨工、钳工、数控车、数控铣、电工、机床维修工等中、高级职业资格考证,并增开考证内容训练,使学生拥有多种技能,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三、产学结合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是机械专业教学的重要基础
建立实习基地是机械专业教学的重要基础,是强化实践教学的保证。实习基地应校内外相结合、产学结合,厂校结合,以校内实训基地为基础[4]。
我院的高职机械专业是在本科院校设置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充分享受学校实践教学资源的同时,还要建立高职相对独立的实验实习基地;对共享的实践教学资源要按照高职实践教学要求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相对独立的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应高起点,设备配置力争先进,使实训基地能开设新技术实验实训,能开设综合技术运用实训,能进行生产技能模拟实训。依托机械行业,校企结合,产学结合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依托机械行业办学有利于根据行业人才需求设置专业,有利于根据本专业岗位或岗位群知识、技能要求改革课程内容。结合企业对不同的岗位技能要求,增强了技能训练的针对性,弥补了实践条件的不足,有利于工程技术人员参与高职教学的专业建设。对高职教师到企业培训学习和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是机械专业教学的重要基础。
四、加强对高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的投入与管理
高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主线,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各个方面采取有效的配套措施,加强创新实践教学的管理。
在经费投入方面,机械专业实践教学支出占高职教学支出的比例较高,其在实验实训材料上消耗较大,机械实验实训设备较昂贵,因此要正确处理规模与质量、创收与教学、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加强经费投入,确保必要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经费和实践教学经费。在师资建设方面,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聘请企业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改革、承担教学任务,另一方面组织教师有计划地到对口企业锻炼,接受新技术和生产技能再培训,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在教学考核方面,改革考试方法和考试手段,增加技术应用和工程技术能力的考核内容,引导学生重视技能训练。通过资格证书考试鉴定,检查岗位技能训练质量,拓宽职业技能基础,增强工程意识,强化职业教育。在教学手段方面,同现代化教学方法相结合,创造条件,编制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形象教学。在教材建设方面,要从工程技术应用和生产技能训练入手,编写既有一定基础理论,又突出技能训练的讲义和教材。在动手能力培养方面,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仪器、设备、工具和器件,选择与生产相关的课题,选派指导教师将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制作活动相结合,启迪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机械专业实践教学应以行业为依托,以岗位技能培养为目标,以先进技术为方向,以技术应用为主导,以多证制教育为手段。加强实践教学和建设经费的投入,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做好校企合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培养更多合格的高层次技能型人才。
[1]林玉恒,秦玉春.高职高专“2+1”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04,(2):39.
[2]王孙安,任华,于德弘.工程训练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6):37-40.
[3]谢心灵,张承康,姚贵明,徐宋兵.完善工程教育体系,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探讨[J].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72-75.
[4]王俊萍,等.高职高专教育工程实践与创新训练刍议[DB/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http://www.tech.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