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现代大学生素质

2012-08-15□文/邓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指人适应能力传统美德

□文/邓 洋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湖北·武汉)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时又存在着人力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从广义角度上讲,我国对大学生的培养应该是对人员素质的一种升华,是对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那么,作为一个大学毕业生,在走向社会时,应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呢?

一、素质的定义

我国心理学家曹日昌指出,素质是“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的特性,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官和运动器官的特性”。心理学中,亦将个人生来所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作为素质的完整涵义。但是,从广义角度上讲,人的素质应是劳动的产物,一切由于劳动活动而得到提高和改善的人的特征都应属于人的素质范畴。因此,对素质的定义应是:指个人完成一定活动与任务所具有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的基础与根本因素。它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绩效素质五个方面。

二、大学生素质的构成

素质的构成,是指素质结构的基本划分,包括基本成分、因素和层次。笔者认为,一个合格的大学毕业生的素质应从德、体、勤、心理、能力五方面进行衡量。

(一)思想政治素质。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深刻而剧烈的历史变革中,推动这种变革的因素是:对内改革以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对外开放以求紧跟世界当代文明的发展潮流。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和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带来了全方位的社会大变革,这从根本上将大学生推入到一个与社会相通的开放环境之中。因此,对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修身观。传统美德是致力于个人的修身养性的,并把个人的修身养性视为做人的根本,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道德修养应从点滴开始,重内省内思。行成于思,毁于随。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大学毕业生能否在自主意识基础上修身养性,应是人生道路的奠基石。

其次,义利观。谋义信道是义利之首,舍利取义是至上的境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道义本色。在传统美德提倡以义取利的基础上,当今社会,在社会公共道德、职业道德许可的范围内,决定个人利益的取舍,应是目前大学毕业生的义利观。

再次,国家观。传统美德在个人对待国家的取向上,倡行尽忠报国,名垂青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选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义精神,曾哺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大学毕业生应具有的正确国家观是:国家至上,社会为先;放眼世界,国家利益不可侵犯。

(二)身体素质。准确的讲,身体素质是指人的身体健康程度,对自然环境和人才环境的适应程度、健美程度等。主要表现为基本活动能力和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其中,基本活动能力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和工作的物质基础。适应能力包括内适应能力和外适应能力两种,内适应能力指人体内生理功能的平衡,主要表现为抗病能力;外适应能力主要指对于外部环境的反应力和耐受力。

大学毕业生为适应即将到来的工作压力,其身体素质的培养应从工作的持久性、旺盛的工作精力和出勤率等方面进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正是伟人能经受各种艰难困苦而岿然不动的真实写照。

(三)勤奋耐劳素质。“勤”既指一个人对事业的执著,又指一个人的恒心和努力。“勤奋耐劳”不仅要求在事业上进行精力和智慧的付出,而且要求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的老黄牛精神,以高尚的事业心作为勤奋的开始,以辉煌的业绩作为勤奋的结晶。

作为名大学毕业生,应以脚踏实地的努力作为出发点,摒弃一切繁华和虚假。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任何艰苦的环境下,勤政、勤业、勤事、勤民,尽心、尽力、尽能。

(四)心理素质。“心理”在希腊语中原义为灵魂,心理素质指人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和应变,它主要包括智、情、意三个方面的内容。

智,即智力,是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和实践所形成的认知方面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它本身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注意力、思维力等五个因素。情,即感情,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反应,它本身包括情绪(心境、热情、激情)、情感(责任感、荣誉感、爱憎感)和情操(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三种形式。意,即意志,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主动地支配和调节行为,从而克服各种障碍达到预期目标的心理过程,它本身包括决心、信心和恒心三个层次。

大学毕业生应具有顽强的奋斗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新环境中的成长、创造力和对困难的承受力。

(五)能力素质。能力素质包含面较广,涵盖了决策能力、领导能力、组织能力、人事工作能力、协调能力、指挥控制能力等。大学毕业生的能力素质应从技能方面培养:它的含义是适应社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它的评判标准是先看其常规工作能力,即实践、设计、改造能力,再看其创造能力,即其创造意识、创造原理、创造技法的掌握。但是,从能力素质上讲,技能应是一种素质的综合体现。当代大学生在此方面应从专业情感、专业习惯、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实践应用四方面加以深化,只有这样,其知识才存在较高的含金量。

总之,21世纪有着挑战与机会并存、冲击与生机共有的复杂局面,大学生素质的形成,应是在其自由选择、反省和行动校正后得到的。中国传统美德中,立志、惜阴、攻读、养性、自强、俭朴、敬业、礼仪等丰富的修身思想,也是大学生修身养性、进行自我素质培养的精炼思想。大学生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在人性上把握做人的基本准则和道德,在灵性上培养创新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才是适应21世纪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

[1]吴峰.思想政治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9.

[2]邹志仁.试论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J].大学图书馆报,2000.18.3.

猜你喜欢

指人适应能力传统美德
身边的传统美德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报复性熬夜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
《弟子规》与传统美德研究中心简介
螳螂捕蝉
初中生拖延行为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
高职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
岳西话指人“底”字短语的情感表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