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缺失问题对策构建

2012-08-15李婷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道德家庭

李婷

(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长春 130118)

我国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缺失问题对策构建

李婷

(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长春 130118)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当代部分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意识出现了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引发了新的关注。对于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然不同的学者提出的对策就各有偏重点。笔者认为针对该问题的对策应该从个人、家庭、高校以及社会四个维度构建,即用四个“自”激发个人的道德责任意识;以良好的家庭规则扎实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的根基;不断强化高校对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意识培养的阵地作用;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提升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

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缺失;对策构建

我国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的、向上的,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部分大学生出现的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已经凸显。笔者认为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是造成这一问题主要原因,建议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维度来构建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缺失的对策。

一、用四个“自”激发个人的道德责任意识

一个人的道德责任意识表现的好坏与他自身的认知水平高低、行为能力强弱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道德责任意识不但被公认为是一种影响个体本身的学习、智力发展等方面的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而且是一种能够影响到个人的社会生存现状、事业是否成功以及家庭是否和谐美满等方面的不可或缺的人格品质。亚当.斯密曾经在其《道德情操论》中有说过:“责任感应当是我们行动的惟一原则,这是基督教的戒律中找不到的。”[1]大学生自身要想拥有较好的道德责任意识,可以用四个“自”(即“自问、自律、自省以及自觉”)来激发、保持和提升自我道德意识。

(一)自问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是指对别人的缺点或错误提出意见,自我批评是指政党或个人对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进行的自我揭露和剖析。自问就是对自己的道德责任意识方面的自我批评。比如:我对自己学习负责任吗?我对家庭负责任吗?我对社会负责任吗„„

(二)自律

自律是人的道德情操、意志品质不断充实和完善的过程,是人格力量不断积聚的过程,是内心世界不断升华的过程。它不是一时一地的短期行为,而是相伴人的一生,它需要点点滴滴的积累,千锤百炼,不可能一蹴而就。自律虽无捷径可走,但有规律可循。首先,就是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好自律的基础。其次,通过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来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以及个人国家等社会关系,时时刻刻地要求自己做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意识的人。

(三)自省

自省就是自我反省,即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检查其中的错误。一旦发生了不负责任的事情,要及时纠正,决不能文过饰非,让自己得过且过,将不负责任当成自己的一种习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自省是大学生提升道德责任意识的一个秘诀。学会自省的大学生,就等于掌握了自我完善和健康成长的秘方。

(四)自觉

自觉是道德责任意识的自发体现。人的道德品质的养成固然要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但更是强调自我教育、改造、完善等精神行为。光看社会上的消极现象,只能使自己变得消极,放松自律的要求,不注意从一点一滴平常小事做起,不为社会尽到相应的义务。如,对家庭、社会、国家不负责任,没有知善知恶的荣辱观念,“大善”难成而“大恶”将至。这说明,自觉是道德责任意识的自主体现。

二、以良好家庭规则筑牢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

家庭是个人接触的第一个社会单元体,而且是伴随人一生的社会单元体,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的根基更是深深扎根在家庭中。

(一)加强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意识的影响

我国有句传统的俗话“身教胜于言教”,也就是说,父母的一言一行以及处事方式会深深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尤其在孩子的道德责任意识塑造和培养方面的影响则更为重大和深远。负责任的现代父母应该做到:第一,和自己的孩子建立伙伴式的亲子关系,并采取以人为本的教导方式。忌讳在孩子的面前过分的强调封建家长式的权威以及指责和贬低孩子能力等行为,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以及肯定,并尽到家长对孩子的提醒义务。第二,营造一个民主、和睦、富有亲情的家庭氛围,这是父母负责任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不和睦或者是父母离异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很容易出现不健康的心理。作为一个家庭,所有的家庭成员应该为民主、和睦、富有亲情的家庭氛围营造而尽职尽责。第三,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平等交流是父母与孩子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最佳方式之一。平等环境更容易培养出有独立性格和独创精神的孩子。

(二)为孩子充分创造体验社会角色的机会

大学生多数已经是成年人,父母应有意识的分派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大学生们体会到承担的快乐和成长的喜悦,而不是只充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在家庭遇到需要商量的事情时,应将孩子视为平等的家庭成员,促使其积极提出建议和意见,对其合理的建议和意见给予积极的采纳,让孩子切身感受到民主;对于父母的艰辛,大学生们应为父母分担忧愁,从而使自己在家庭中的价值和作用得以体现,孩子们也会在此过程中产生自豪感和责任感。

(三)培养孩子自信精神及战胜困难的能力与毅力

对于孩子而言,自信的孩子很容易发挥出做事的潜能与能力,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帮助的。家长更要做到因材施教。知子莫若父,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以及结合家庭传统教育的优势,运用科学的手段与方法,教育他们的孩子要学会负责任,要做一个有道德,高素质的人。要想达到目标,可以使用以下的方法:首先,家长要以赞美、鼓励为主,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孩子的缺点或者责骂孩子,这都对孩子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即使在我们成年人看来,孩子确实有做错的地方,作为家长也不能一味的责罚,而应该首先认可孩子的努力与付出,给予孩子肯定与赞美,更多地鼓励孩子,再根据事实帮助和引导孩子找出不足、发现错误、挖掘原因并找出克服的方法,这样才能让孩子自主地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其次,实际锻炼法,有些家长始终认为自己的孩子永远都是孩子,永远也长不大,尤其现在每个家庭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对孩子的溺爱更严重也更明显,有的家长对待子女真的是“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这样的家长虽然尽到了对子女的疼爱和保护的责任,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子女的自主能力的培养。我们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必须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作为家长,要给予孩子一定的学习空间,让孩子在不断地实践中,学会如何思考,学会怎样提高,学会有所选择,更要学会怎样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

(四)可以适当的让孩子自食不负责任的苦果

中国有句俗话是“吃一堑长一智”,意思就是说人是从不断的经历中去延展自己的认知的。父母在培养孩子的道德责任意识方面不妨也尝试一下这样的方法,可以适当地让孩子品尝下自己不负责任种下的苦果。父母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行为不应该总是唠叨或者放任,可以在一定限度上让孩子们感受自己不负责任造成的后果的惩罚。例如:对于那些“月光族”的大学生们,家长可适当采取“紧缩政策”,促使孩子通过勤工俭学等方式来解决问题,以及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意识和行为。

三、不断强化高校对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意识培养的阵地作用

高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在大学生中坚持不懈地进行道德责任意识的培养和提升教育,使他们能够充分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只有清晰的认识到自己承载的使命和责任,大学生们才能在情感层面上认同和接受,并自主地去担当和履行责任,也只有这样,大学生们才能渐渐地树立起强烈的道德责任意识。

(一)增强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意识应把握三个原则

首先是主体性原则。在道德责任意识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大学生是主体,只有大学生本身有提高道德责任意识的诉求,自己才会主动去培养、锻炼、有意识地加强责任感,积极承担责任、努力工作、主动实践,敢于负责,逐渐形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

其次是渗透性原则。良好道德责任意识会成为个体生命中的主宰和支撑,并且成为决定其人生的重要因素。假如没有了这些因素,一个人就难以得到全面的成长与发展,一定会有部分的成长会受到影响与限制,这个人的生命也很难再有完整性。由此可见,人的行为习惯与其道德责任意识的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责任意识培养可以升华人的行为习惯。而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也恰恰能反映出其是否具有较强的道德责任意识,如果人的行为习惯与道德责任意识有所统一,那么这个人的生命就具有一定的完整性。而这种统一状态下的行为与道德教育并不是由独立时空展开的,而是通过渗透的方式逐渐形成并发展的,是经过时间的积累、经验的积累的一种渗透式的总结。在这里不得不说的是道德责任意识的培养不是一个孤立的培养课题,也并不具有教科书化的刻板模式。无论是习惯的养成教育、健康人格教育还是道德责任教育,这都不是独立的教育学科,也不是一种独立的社会行为或社会现象。它在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在,他始终在浸入到我们的家庭、学校生活、工作过程、社会经历等方方面面。

最后是实践性原则。任何意识的形成都是来源于社会实践的。要使大学生们建立起道德责任意识,就要给予他们丰富的社会实践的机会,使他们的道德责任意识在社会实践中逐渐的培养起来。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意识不是建立起来之后就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参与的社会实践的改变而改变,拓展而拓展。良好的道德责任意识是通过学习、生活以及实践活动中的一次又一次的行为训练、一次又一次的强化而渐渐形成并且逐步稳定的。社会实践不是注重惊天动地的规模,而是要注重它的实际作用。事实上,我们身边处处都是社会实践,生活、工作、学习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点滴的小事做好,就是夯实了对大事的责任感的基础,正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告诉我们的道理。

(二)增强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应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道德实践指“人类生活受一定的道德意识指导和影响而进行的社会活动”[3]高校中社会实践活动是道德实践中的重要内容。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不仅仅是大学生们汲取宝贵社会经验补充学识的过程,更是提升大学生们道德责任意识的绝佳机会。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增强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方面的作用表现在:首先,社会实践活动能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大学生们已有的知识结构。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大学生们去体验、去认识丰富而真实的现实生活,获得宝贵的社会阅历和珍贵的社会经验,从而弥补了大学课程结构中覆盖内容的有限性问题。其次,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群体性活动能够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帮助大学生们提早融入和适应社会。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充分接触社会的机会,同时,也给予了大学生们立足于社会的宝贵的生存发展能力和适应能力。最后,社会实践活动的丰富和多样性能帮助大学生们锻造成熟的思想。不论是志愿者服务活动,还是去企业中的实习锻炼,都能让大学生们去检验、修正以及完善自我的思想。因为有时候,在校园中对某些事情产生的看法放到现实社会中去检验就不一定是正确的,这个和“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是同样的道理。

(三)扩大施教者的道德责任意识的正面影响

近几年,随着各高校的大量扩招,为配合突然膨胀的学生群体,各高校必须配备与之相配套的行政管理人员、学科教师等相关人员,高校师资队伍的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成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凸显出来,尤其是部分年轻教师在专业教学能力以及敬业精神方面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状况。再加上近年来渗透到我国的一些“拜金主义”等西方国家的消极思想对高校教师队伍中思想不坚定的成员的腐蚀,使得迅速提高教育者的素质成为一种迫切需求。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和高校的道德责任教育正在呼唤高素质的教育者。教育者只有对道德责任有着正确和深刻的理性认识,才能拥有良好的道德责任意识和为人师表的敬业精神,才能对自身、家庭乃至社会有着时刻的关注和关心。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叩开大学生们的心扉,身体力行地去对大学生们施加积极的影响,从而帮助大学生们成为一个拥有高尚道德责任意识的人。为此,身为一个教育者,必须是一个“德行”过硬的师者,即有良好的道德责任意识,工作生活中认真负责。只有负责人的教育者,才能成为一名教人学会负责、过一种负责任的生活的人。

四、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提升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

一定社会的道德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正如马克思主义中有这样的陈述:“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的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浅显地说,就是大环境决定小环境,大气候决定小气候。因此,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大学生将道德责任意识“内化为道德主体生命的和谐,继而内化道德主体自身生命与社会其他生命的和谐”[4]。

(一)中国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奏响社会的主旋律

泱泱大国,悠悠五千载文明。世界各国的文化似乎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都能找到这样或那样的“亲属关系”。在国外有几百所的孔子学院,而在我们国内却是屈指可数。这正说明,是我们的国人“忘记”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以独特的思维和特有的表达方式创造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深深蕴藏着丰富而璀璨的内涵,更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以统一做人和为学、个人修为和从政为基本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同样深藏着深奥的哲理。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发展史以及前进史上,爱国精神始终成为主流思想,因为曾经我们体会过了“没有国哪有家”的苦痛,因此即使在物质生活相对丰富的今天,爱国主义教育仍然是高校学生德育教育的主旋律。所以,个人、家庭、学校等单位,都应该积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相关理论完善大学生的判断标准

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我国广大人民的健康发展以及优良道德素质的形成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这也是当代高校德育工作新的方向标。“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相关理论为高校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更为先进、全面的教育内容,更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要求与新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不仅能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标准,做到明荣辨耻;更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最终达到增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意识的目的。

(三)以强化网络道德适应大学生的新变化

在众多的信息传播工具中,互联网是大学生采用的最为广泛的信息传播工具中的一种,同时互联网更是大学生获得各类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互联网大学生可以更快、更多、更好地去了解社会、时事等。作为虚拟世界的互联网,是一个需要自律的世界,大学生在享受海量信息的同时更有责任自觉地遵守与道德权利相一致的道德义务。然而,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的统一必定在于道德责任意识的加强。

但是,在网络世界中,道德责任行为失范的问题日趋呈现多样性、复杂性。如网上侵权行为、黑客行为、色情网站等对大学生负面影响很大,容易让大学生产生道德失范行,从而击垮新时期大学生的已经养成的道德责任意识。面对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教育已经注重培养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所具有的辨别力,以及指导大学生进行理性的选择。另外,作为社会上的任何一个公民都应该拥有良好的网络道德,以及较强的网络法律意识,并积极提倡健康的网络文化。而作为大环境的社会,更应该充分发挥现代网络媒体的积极作用,力争把互联网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1][英]亚当.斯密著,蒋自强译.道德情操论[M].商务印书馆,2004.

[2]张燕婴译.论语[M].中华书局,2006.

[3]朱贻庭.伦理学大辞典[K].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4]唐宜荣.责任与行动——中国城市反贫困责任伦理问题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李婷(1985-),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2009级硕士,研究方向:德育教育。

2012-02-18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道德家庭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家庭“煮”夫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恋练有词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