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词语修辞造词法研究
2012-08-15孙桂荣
孙桂荣
(德州学院,山东 德州 253000)
中国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近20年来的改革开放,促使新词语大量涌现,形成本世纪汉语词汇发展的一个新高潮。许多新词语是由于修辞手段造成的。研究这种新词语有社会学的意义。比如“下岗”一词,在计划经济时期是不存在的。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由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市场经济严酷的竞争机制,使有的企业破产倒闭,职工下岗不可避免。与“下岗”相对应,运用对义仿拟手段出现了“上岗”这个新词语。研究由修辞构成的新词语是要寻找其规律,预测其走向趋势,引导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促进语言规范标准化。
一、“修辞学造词法”诠释
词汇就其本身而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新词的产生概括来说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是构造新词,二是吸收外来词。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新的事物、新的现象不断出现,由此导致了人们的新观念、新感受的不断产生,面对这种现象,原有的词汇难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于是人们便倾向于寻求各种造词手段来对客观世界大量的空符号作及时有效的补充。产生新词新语的方式很多,有新外来词语的吸收、旧词语的复活、方言词语的吸收等等。本文着重要谈的是以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任学良先生曾提出“修辞学造词法”,就是运用修辞手法(即所谓的辞格)来创造新词的方法。新词语有不少正是利用这种方式产生的。比如用“拳头产品”是指一种品牌或产品在企业中的作用像拳头一样粗壮有力,这是比喻方式造成的新词语。此外,还有其他修辞方式如比拟、夸张、谐音构成的新词语,本文重点从比喻、借代方式研究造词法。
二、比喻造词法
比喻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词格。由比喻造成的新词语,是最常用的修辞造词法。比喻造词法有三种类型:
1.隐喻式
词语中只出现表示喻体的语素而不出现表示本体的语素,意义全部由表示喻体的语素承担。如:大锅饭:喻指分配和酬劳上的平均主义。于是有“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端走大锅饭”(不搞平均主义)等表达。充电:喻指补充新知识和新技能,如说“不及时充电就难以适应工作需要”。一刀切:喻指那种不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的简单化的工作方法。
这类词语就字面意义谈,本指一种现象或事物,只是人们很少用它们的字面意义,而是常用它们来喻指某一事理、现象,在使用过程中这类词语逐步具有了某种习用的意义。
2.直喻式
词语中表示本体和表示喻体的语素都出现。如:草根工业:喻指植根于乡村土地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尾巴工程:指某一工程主体部分已经完成,但尚有某些收尾项目未曾完成,好像拖了个尾巴。赤膊工资:喻指不含奖金及其它补贴在内的纯粹的工资额。其中“赤膊”是喻体,“工资”是本体。
据一些语言研究者考察,在报刊杂志中先是出现“龙头产品”、“龙头企业”等短语,随后才出现“龙头”单独使用的情况。举个例子来看:商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部门是社会文明风尚的窗口,由此产生了把这些行业总称为“窗口行业”的说法。这两类词语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在口语中“窗口”、“龙头”、“拳头”等词语的比喻说法是早已存在的,当它们进入书面语后,很快就被推而广之了。
3.特喻式
词语中表示本喻的语素不出现,而表示喻体的语素作为一个特定的构词成分与其它语素相组合。如,商海:喻指商品经济领域或生意场,“海”是喻体,但所喻不是“商”本身,而是其领域。人才库:喻指人才集中的单位或团体,“库”为喻体,“人才”是定语。像这样的还有单音节的,这一类单音节词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使用范围比较广。至于“风”本指一种自然现象,但自古至今就被喻指社会风气或作风,如“党风”、“世风”、“校风”、“学风”等,近年来产生的“吃喝风”、“麻将风”仍是这个意思。
三、借代造词法
用借代修辞格形成的新词语,一般来说可分两种类型:
1.全称借代,即全部都是借代体
如:伯乐,原为韩愈《马说》中的人名,擅长相马的人,后来代指擅长发现人才推荐人才的人。红包:代指家长给晚辈子孙的赏钱或厂矿、企事业单位给职工发放的奖金。爬格子:因写文章要用带格子的稿纸,所以拿“爬格子”来形容勤奋艰苦写写作。挂靴:代指足球队员退出绿茵场,不再参加比赛。
“爬格子”,“挂靴”都是动宾结构,前者口语色彩浓,后者书面语色彩浓。此外,它们之间的感情色彩也有区别。“爬格子”含有戏谑的意味,“挂靴”则显得庄重。
2.偏称借代,即一个新词语的组合中,运用借代的是部分语素
如:“条子现象”指领导干部随意批条子办事的不良社会现象。“明星效应”指文艺、体育等领域里的明星由于受人崇拜而产生吸引力和号召力的社会现象。“围裙丈夫”,指承担主要家务的丈夫。这类词语从意义上说,带有一定的模糊性、随意性;从结构上说,为定中结构。它不同于一般修辞上借代里所说的“专名代泛称”,从整个短语看,可以认为是部分借代。
四、其他修辞方式造词法
这种利用修辞格形成的新词新语义比喻、借代最为常见,当然由其他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语也是不容忽视的。如谐音构成的新词语,如:“气管炎”→“妻管严”,“哑巴亏”→“喇叭亏”,“莫斯科”——“没事科”,形象生动,丰富多彩。这进一步说明了“修辞学造词法”是完全行的通的,而且是语言学中值得研究的一个有趣的现象。
五、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特点及趋势
由比喻、借代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语具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特点。首先,这类词语具有时代特色。由修辞而逐渐凝固成新词语,是汉语词汇发展中固有的现象。上古汉语就出现的合成词有些就是语义上经过修辞转化的。例如:“社”原是土地神,“稷”原是五谷神,“社稷”联称用来喻指“国家”,“布衣”喻指“平民百姓”。这类词语比较形象生动,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丰富了汉语的词汇。近几十年来涌现出的新词新语,存在着一种趋新求雅和系列化的趋向,同时也表现出追求形象鲜明、通俗化、口语化的势头。由修辞方式形成的新词语更是引人注目,无论在“表情”还是在“达意”上,带有一定的时代烙印。当今社会,人的价值受到重视,个人的创造精神也得到提倡、保护和发扬,词语中以比喻、借代方式产生了不少于个人专名有关的词语。如:“王海”、“徐虎”等,只要一个人的作为、贡献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应,很快就会得到应有的承认,受到尊重。一般来说,一个新词语从开始出现到被社会接受,其意义总要经历一个由模糊到逐渐清晰的过程,这是由于人们对这个词语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由比喻和借代形成的新词语的发展趋势表现为,由比喻和借代构成的词语中,不少词语词义带有相当的模糊性,表达上也可能用其他方式代替,流传使用中又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它们转化为一般词语的可能性受到程度不同的影响,加上这类词语多用于口语,也就不容易进入正式公文、科学论文等文体。如用“吃鸭蛋”比喻得零分。另外,这类词语有不少表达种种复杂的情感,而人们的情感往往受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又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个人成分占很大比重。这样,也使这类词语的传播受到一定的限制,转化为一般词语的可能性受到影响。某种修辞说法能否形成新词新义,它们的寿命是长是短,主要取决于人们使用这种说法的情况,即约定俗成的程度。这类词语总体上说具有相当的临时性,只有少部分词语能进入一般词语,保持较长期的稳定性。
[1]杨晓黎.仿拟型新词语试析[J].修辞学习,1993,(5).
[2]刘兰民.汉语仿词造词类型刍议[J].当代修辞学,2001,(2).
[3]季恒铨,亓艳萍.比喻、借代与新词语新用法[J].语文建设,1989,(4).
[4]王铁昆.从某些新词语的“隐退”想到的[J].语文建设,1999,(5).
[5]朱永楷,林伦伦.二十年来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特点及产生渠道[J].语言文字应用,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