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诚信品质教育的障碍及排除对策
2012-08-15邓洪玲
邓洪玲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1)
诚信是市场经济秩序的灵魂和基础,是创业者健康人格的道德基石之一,也是创业者和创业团队创业生存和持续发展之本。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高素质群体,其诚信品质引领着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诚信意识和行为也成为创业者和创业团队创业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加强大学生创业诚信品质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一、影响大学生创业诚信品质形成的因素分析
(一)现行考试制度和方式对大学生创业诚信人格品质的影响
第一,现行考核评价制度存在某些不合理因素。考试分数只是掌握知识程度的一种反映。可在很多学校、班级,分数高低成了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评奖学金、评“三好学生”都要与分数挂钩,甚至把分数作为衡量的唯一参数。为了高分,不少学生不惜铤而走险,考试作弊。
第二,考试过程中存在的管理漏洞。一是监考老师在监考中的不作为致使学生在考试中存在侥幸心理和冒险心理。监考者在监考过程中,为了不得罪学生,睁只眼,闭只眼,“一本书,一张报,坐两个小时就行了”,这种行为无意中纵容了作弊者。二是“榜样”的示范作用。每次考试因作弊被查出、被惩处的学生毕竟是少数,甚至有学生因为有某种社会关系或背景没有受到任何处分,加之学生五花八门的作弊方法令监考老师防不胜防,这些所谓的“榜样”效应使那些未作弊的人也产生作弊动机并付诸实践,侥幸心理和冒险心理使他们对“作弊可耻,诚实光荣”、“以真实成绩迎接挑战”这样的牌子熟视无睹,从而认知与行为分离。
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内容的唯智育化倾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注重解释、背诵、阐述,注重知识考试,出现知识考试与品行考评脱节,这种智育化的考试导致学生形成说一套、做一套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双重人格。
(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不诚信源于市场经济浪潮中的实用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冲击。当经济利益原则越出经济活动领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的生活目标及行为准则时,对物质利益的过分关心必然导致对诚信的冲击和淡化。当社会上讲实惠形成一股风气,“不想远的,丢掉空的,抓牢实的,掌握硬的”的实用主义行为盛行时,必会出现以利择友,唯用是学,急功近利行为。另外,工作中不务实、重形式、搭花架子现象突出,人与人之间物质性交换关系明显,这些极易导致大学生用经济的、实用的眼光看待诚信。而当不讲诚信的人得到实惠、不讲诚信的行为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时,就会使“做老实人吃亏,讲信用无用”等观念深入人心,促使大学生产生从众心理,从而影响其创业诚信品质的形成。
(三)腐败现象和行为的影响
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重要外在因素。当前我国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有所存在,如经济领域中存在假冒伪劣商品泛滥以及坑蒙拐骗行为;政治领域中存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权权交易等现象,这些不仅影响了社会风气,也降低了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对事物的认知易带主观片面性,对善恶美丑的判断存在一定的偏差,致使其认知事物时不理性,甚至出现错误认知,有同学曾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诚信吃亏、不诚信得利”由于这种观念的误导,致使大学生出现与诚信相背离的行为,从而影响了大学生创业诚信品质的形成。
(四)德育中短期行为的影响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各级行政部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文件源源不断地下发,使德育的地位有所提高,但这些文件对教育系统内德育实施、德育改善提供的实际干预力度并不大。一些学校仍然存在“一手硬,一手软”,实抓教学,虚抓德育的现象。社会对德育的地位也存在消极认识。走过场的短期行为非常突出,假大空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工作目标上,以短期不暴露问题为满足,目标定得低;在工作方法上,打乱正常的工作秩序和常规,为了应付具体政治任务、行政任务和各种指令、指标,搞突击,重形式,缺少对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规律进行的原创性研究;在工作内容上,搭花架子的现象比较明显,务虚不务实,许多内容徒有其表,空有虚名;工作中不坦诚合作,相互拆台;上情下不达,下情上不知等行为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
(五)职业人双重人格的影响
市场经济容易使人们共同的社会效益退居第二位,成为间接利益;相反,个人利益成为第一位的直接利益。因此,价值目标容易偏向实在的交换价值,而非抽象的高层次精神价值,这就容易使社会生活世俗化、功利化,使复杂的人际关系直接简单地化为功利关系。这有利于培养务实精神,推动社会公正;但也导致功利主义、短期行为,许多人的人格品质会出现二重性。
第一,重义与重利的矛盾。市场经济大大激发了人们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在市场竞争中,社会价值多元并存,社会生活的各种负面因素斑斓而充满诱惑,人性中的许多因素以本我的形式反映出来。这就容易在价值取向上形成重眼前现实利益,轻正确价值取向;重物质条件攀比,轻思想道德修养。职业人爱钱不爱岗,在岗不敬业,讲实惠、讲索取,商业化、功利化的现象比比皆是,甚至出现业务投机、学术腐败、假冒伪劣,权钱交易。克尽职守、诚实守信是社会的需要,也是职业人的职业本分。但职业人对职业的诸多不诚信的、见利忘义的行为选择,无疑会影响大学生对诚信的认知与选择。
第二,理想和行动的矛盾。在义利面前,大多数人心中仍闪耀着理想的光芒,使命感、责任感会使他们热血沸腾、精神振奋。但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他们中的一些人又会变得很实际和功利,出现理想和行为脱节。许多人认为崇敬是一回事,行动又是另一回事,可敬不可为,甚至出现双重人格,只见激动,不见行动的现象。由于自我认知、个人行为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加之又缺乏有力的规范手段和制度措施,造成社会上出现诸多高文化水平,低文明素养的双重人格的创业者、竞争者。他们言行错位,知行不统一,甚至知行脱节,一边在讲无私奉献、大公无私,一边却为争取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斤斤计较,落井下石,在自我与他人竞争中,为了各自的利益,忽视个体应承担的责任义务,以个人为本位;在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上,只强调社会对个体的维护与满足,而忽视个体对社会的义务。这些现象易使大学生效仿从而产生不诚信行为。
二、构筑大学生创业诚信品质教育的对策
创业诚信品质和诚信行为是内塑与外塑、强化与内化的统一结果。对大学生进行创业诚信人格品质教育,一方面要唤起大学生的诚信自觉,另一方面要不断强化大学生的诚信认知、进行诚信行为活动训练,促进大学生创业诚信品质的内化。
(一)以责任为基础,启迪学生自律
1.慎独。慎独作为儒家圣贤所倡导的修身方法和推崇的道德境界,是指个人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自觉按一定的道德准则进行思考,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动。慎独是一种境界更高,自觉性更强的自我修养方法。在慎独中,道德主体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能够独立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调控、自我支配,保持道德操守。大学生在进行诚信品质的修养时,要能够慎独,最关键的是要有真诚性。荀子曰:“不诚则不独”,“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荀子·不苟》)。
2.内省。“内省”指自己在内心反省自己的言行,用正确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作对照,严于解剖自己,对一切错误的道德观念毫不留情地进行自我批评,坚决抛弃,学善戒恶,去恶存善。大学生在进行创业诚信品质的修养时,需要自觉地思索诚信在创业中的意义,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经常用诚信道德规范对照自己、检查自己,不断修正错误观念,“克己内省”,成为真正具有诚信品质的创业者。
(二)外力熏陶,强化塑造
1.教育强化认知。通过教育,强化大学生对创业诚信道德价值的认知,启迪他们,对诚信道德规范产生深刻信任感,坚定意志,坚持信念。让他们通过自觉的主观努力,不断地把诚信的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的修养境界,把诚信道德规范接受、内化为自己的精神素质,并产生强烈的自觉意识。引导他们追求高远境界,把创业行为导向“个人的理性与欲念的和谐、德性与利益的和谐、社会性与自然性的和谐、自由与责任的和谐、道德知识与行动的和谐”。首先,加强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要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追求崇高的人生理想,把为社会、为国家作贡献与个人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促进社会进步中实现个人价值;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克服狭隘的思维模式,让他们学会用联系、发展、全面的眼光看问题,让他们看到诚信是社会的主流。其次,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观教育。在当今社会发展与文化交流碰撞下,存在着多元的亚文化,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中也表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价值取向。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观教育时,应坚持主导价值与主体价值的统一。一是用主导价值引导大学生培养诚信品质。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实际出发,用社会主义社会主导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用社会主义社会主导价值目标去提高大学生的诚信道德认识,发展其诚信道德选择能力和评价能力,克服过度的实用主义、个人主义和物质主义价值倾向,引导大学生确立长远的符合社会进步的价值目标,把诚信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二是引导大学生认识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选择性,通过教育,不仅让大学生深刻领悟诚信在创业中的长远价值,激发大学生对诚信品质的内在心理需求和精神需要,启迪大学生培养诚信品质的自觉,而且让大学生充分认清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自我发展与社会需要、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有机统一起来,促进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和谐统一,坚持为他人、为社会服务,把自我价值融入集体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利益之中,使自我价值在为社会服务中得到更大的发展。
2.制度规范运作。良好的制度能够促进大学生养成诚信行为。辩证法的观点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当前在教育领域出现的假文凭和假学历等现象,暴露了教育管理制度上的薄弱和漏洞。因此,应加强科学的制度建设,建立一整套严格的诚信监督和约束制度,用有力的手段铲除不诚信行为得以产生的土壤。
第一,建立健全各种规则。现代诚信是建立在对规则的尊重和道德的基础上的。高校应建立完善的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各种规章制度。在招生、分配、评比等方面应制定细化的制度,减少老实人吃亏的现象;在平常的工作和管理过程中,应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尽量避免暗箱操作;应制定各种行为规则,健全利益激励机制,完善监督诚信行为的规范,监督大学生的行为,如自律准则、奖惩办法、行为规范等约束性的规范。第二,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人格中的多层次性、多维度、复杂性要求要有一个从大学生的学识、才智、品德等多方面给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估制度,用综合的办法,科学评价大学生。第三,建立诚信信息披露制度。组织专门的诚信管理机构,对大学生的诚信行为和不诚信行为的信息进行科学征集并作及时披露。在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方面,学生的操行纪录、奖惩纪录、先进状况的表现和教师的考核成绩应是其重要内容,这是大学生道德信用的重要保证。这样最终其使诚信管理系统网络化、评价标准化,就会从而营造诚信的校园文化道德环境。第四,严格执行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激励功能、导向功能和制约功能,增加制度的执行力,让讲诚信的人得到尊重和认同,获得更多的利益;对违反诚信的人一视同仁地进行评判和处罚。如,对于严格科学的考试制度,教师应该认真负责,打消学生的“老实人考低分,作弊者考高分”的念头;对作弊者要一视同仁地严肃处理,不能因为有背景、有“来头”就软处理或不予追究,使制度成为花架子。
3.环境塑造人格。环境可以教育人、感染人、启发人、塑造人。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诚信品质教育时,应立足学校的教育资源实际,利用本校的教育资源优势,把高校校园的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构建有特色的大学生创业诚信品质教育环境。一方面,加强校园的硬环境建设,不断优化、美化校园的文化基础设施、活动场馆等,发挥其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另一方面,强化高校的软环境建设。注重校园文化在对大学生创业诚信品质教育中的潜移默化作用,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情操塑造人,创造良好的诚信品质教育文化氛围,如以激励为突破口,以寝室活动、班集体活动、社团活动为主要形式,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彰显事迹,示范激励他人。
(三)加强实践环节探索,增强创业诚信品质教育的实效
1.领导干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身体力行是最好的引导和工作方法,领导干部要把诚信化为一种自觉追求,坚持正义,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大众。工作中相互协调好、配合好、支持好,不争权、不推诿、不拆台,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认识一致抓建设,各有侧重促发展。
2.教师为人师表,以人格造就人格。教师的诚信品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石之一,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面对喧嚣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诱惑,教师更应具有不为非法利益所动的气节和情怀,用高尚的人格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马拉诺夫也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是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因而,教师应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来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在学术上,弘扬正气,严谨治学,让自己成为具有宽厚知识底蕴的研究者、思想者、探索者;在教学上,求真务实,认真执教;在教育中,为人师表,清正廉洁,真正做诚信的模范,成为大学生创业诚信行为的指导者、呼唤者和引路人。
3.持之以恒地开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第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塑造人灵魂、提高人的境界、净化人的心灵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高度负责的精神,用真善美的理论和言行铸造学生的灵魂,塑造学生的诚信人格,追求高尚的人生境界。第二,深入开展职业精神文化建设。重视教风建设:在学校精神与使命中注入教育质量内涵,以教学为突破口,注重质量文化的培育,在具体工作中引导教师重视教育教学质量,制定工作的质量标准,追求优质教育的风气。强化学风建设:严格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力提倡求真务实、学以致用的学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开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诚信意识教育;在专业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务实精神,使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敬业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第三,以生涯辅导推进大学生的创业诚信品质教育。学校要在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上发挥主动性,充分利用社会上的各类教育资源,把社会上的“大家”、名家、成功人士、道德模范等请进校园来,诸如邀请知名教授、专家学者就创业中的道德素质问题做专题学术报告,邀请企业老总或部门负责人结合实战经验做专题讲座,榜样示范,言传身教,指导学生的生涯规划,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树立职业精神。第四,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体验。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性与实践性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的诚信教育开辟了一条新道路,探索具有实效性的实践教育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诚信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调动大学生的内在道德要求,使诚信融入大学生的意识,增强大学生的道德感和责任意识。首先,组织校园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与校园文化建设、社团活动、社区服务、寝室建设、学生党建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形成课堂内外多元立体、良性互动的诚信教育实践活动教学格局。其次,结合专业特点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一切实践机会进行创业诚信品质教育,通过校企合作、工学合作、兼职锻炼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深入基层,服务社会,在“解决问题”中分辨是非善恶,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自我发展,在发展中追求诚信人格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再次,组织好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注重找准社会切入点,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回归生活,创立发展青年志愿服务品牌,在诚信服务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第五,创新诚信教育的方法。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在日常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步养成的。在创业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诚信品质教育,要考虑学生的层次性和多样性,不断创新教育方法,有重点、有步骤、分阶段进行,并尽量有序衔接,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统一,做到两个结合:一是把诚信教育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在生活、学习、工作的各种活动中进行诚信体验和实践,实事求是,诚实守信,防止因为脱离生活、空洞说教而造成的逆反心理。二是把诚信教育与法纪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树立通过诚实劳动、展现才智、奉献社会,获取个人正当物质利益的观念。
[1]王东莉.德育人文关怀与青少年德性养成[J].思想政治教育,2008,(3).
[2]金生.“德性教化乃是心灵转向”[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2).
[3]刘明新,罗家玲.职业伦理与职业素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
[4]吴小林,林静.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心理类型及其对策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2010,(5).
[5]胡秀英.论发展大学生主体性诚信教育的和谐价值及其文化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2008,(9).
[6]涂文娟.论慎独与大学生道德人格成长[J].道德与文明,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