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动对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研究
2012-08-15常彦君
常彦君
(廊坊师范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青少年正在处于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也是增长知识的黄金时期,如果学习任务过重,长时间伏案进行脑力活动,则容易造成身体机能不良、心理失衡等负面影响。实践证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可以促进青少年的身体机能发展,心理得到平衡调节,使身心得到健康成长。篮球作为一项独特的运动项目,其运动价值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随着篮球运动的迅速推广和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被其独特的运动魅力所吸引。研究篮球运动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作用关系,对指导青少年参加篮球运动,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进行研究。
一、现代篮球运动的特点
1.篮球运动的竞技特点。从控制论角度说,篮球运动是向悬挂于高空的篮圈内投球的运动,篮球比赛双方将空间、地面与时间有机结合所展开的不同战术阵形与技术手段的攻防是现在篮球的独特魅力,篮球比赛过程比其他球类复杂,技术动作繁多,战术形式多样,而围绕空间瞬时变化展开的争夺,反映出个体单兵作战与协同集体配合相结合;空间攻守与地面相结合;空间、地面与时间、速度相结合;对抗性与计谋性相结合,并由此显示出的立体型的、各种类别的、多样性攻守形式和方法。随着篮球运动职业化程度逐步广泛化,必将使篮球运动的竞赛走向商业化的轨道,运动员和运动队的技能水平和运动成绩越来越高,越来越具有艺术性和欣赏价值,带动篮球运动的发展。
2.篮球运动的健身性和增智性特点。篮球运动技战术的实践操作与实践运用过程,是通过对抗,变化着的时间、场地、距离、设施条件,运用跑、跳、投等手段来完成的,而且要求跑似“脱兔”,跳如“猴翻”,展似“鹏飞”,停似“大象”,掷似“飞雁”。从生理学的某种角度而言,适量参加篮球运动,势必对促进人的生理机能、心理修养,特别是对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能力,提高身体的生命基础水平,增进健康及发展灵敏性、速度、力量、弹跳等身体素质,锻炼意志品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具有积极作用。加上篮球比赛以进入科学化、技艺化、谋略化的新时期,技高与智深的渗透结合,促使运动员技能从篮球竞赛活动中吸引文化营养,又鞭策他们要具有更好,更高的文化知识,所以从事篮球活动,能充实广博的文化知识,陶冶高尚的情操,科学地、适量地参加篮球运动,能全方位地起到健身、增智、养心的作用。
3.篮球运动的教育性特点。从社会教育学而言,篮球运动应是当代体育学与社会教育学的有机结合。在篮球竞赛的各种活动中,包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因此,它对提高人的社会素质,活跃社会生活内容,促进社会交往增强国家和民族自尊与自信心都有独特的社会价值。篮球运动都以球队的形式进行集体训练和比赛,而篮球运动获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之一在于队员之间的协调配合,统一行动。这种协调配合、统一行动必须以积极的、健康的道德情操为基础,视共同的责任感、荣辱感为精神支柱;忽视集体力量而过分“表现自己”,从而给予集体损害的人,无疑将受到公众的批评和指责。参与者在这种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训练中,有益于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进良好的道德情感,从而促进正确道德意识的形成。
二、篮球运动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影响
篮球运动的快攻、阵地、争抢篮板球、假动作等各种技战术的运动特点,可以使青少年身体协调发展,使他们在速度、耐力、力量、弹跳、爆发力、灵活性方面得到提高,使青少年在身体素质提高的同时篮球水平也相应提高。篮球运动激发青少年身体的协调发展,最为突出地表现在速度耐力素质、弹跳素质、下肢力量爆发力素质、灵敏类素质等方面。
1.速度耐力素质的影响。一场青少年篮球比赛平均快速移动距离为683m,冲刺跑69次,每次冲刺的距离为5m-30m不等。大部分在10m左右,快速移动的密度为45%。运动员在比赛中维持较高的心率,一般在150-180次/min的范围内波动。说明青少年在冲刺跑以后仍然还持续一定强度的运动,能有效地促进青少年的发展。速度包括反应速度,动作和移动速度等。篮球运动中的快攻与急速回防,能促进速度素质能力的提高,篮球对各速度能力的要求都很高,因此能有效提高培养青少年的反应速度、移动速度和动作速度。
2.下肢力量爆发力素质的影响。篮球运动的显著特点之一是争得高空主动权、控制权。现代篮球运动不仅对身高要求越来越高,还对下肢力量爆发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篮球运动中,运动员要经常跳跃抢篮板球、盖帽、跳投、抢断等技术的运用。这种跳跃经常是运动员最大限度的跳跃。这需要下肢有充足的爆发力才能做到。爆发力是快速力量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水平对其运动水平有很大影响。在进行力量素质训练特别是训练时还必须注意生理、生化等因素,专项力量训练还必须注意力量动作结构与专项动作结构相类似,训练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力量训练的能量特点必须与技术动作相一致;(2)力量训练的动作幅度必须与技术动作相适应;(3)力量训练的方向必须与技术动作相一致;(4)进行力量练习时,技术动作要求最用力的部位应承担最大的负荷;(5)练习和用力时必须超过技术动作的力;(6)在力量练习时必须要有爆发式动作;(7)力量训练中应考虑联系顺序。
3.灵敏类素质的提高。灵敏性是协调性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肌肉的激素和神经的调节对运动肌肉的影响,使肌凝蛋白增加,可使肌肉的收缩力量及速度得到提高,从而为灵敏性提供基础。篮球运动需要运动员在快速多变,情况复杂的比赛中及时准确地判断场上的变化,根据场上的情况,灵活自如地运用技术。任何技术的掌握,动作的完成,都要通过身体运动器官的准确快速与协调,即手部的挥动、拍打、传球等动作,脚的瞪、伸、起、停、转、滑、移动来进行,从而表现为稳重、快速、灵巧、善变,这种稳、快、灵、变就是篮球运动中的灵活性。因此灵活性是篮球技能的灵魂,篮球运动对灵敏类素质有促进作用。
三、篮球运动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影响
1.篮球运动可以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品格意志。篮球运动具有强烈的对抗性,运动员经常在强烈的情况下运用各种战术,如在篮下进行强烈的对抗中运用的抢篮板球技术,投篮技术和补防等。在这种需要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中,非常有利于培养青少年机智、勇猛、灵活、果断的意志和精神。篮球教学,训练过程因长期面对竞争或失败,总是为追逐各种不同的目标,而挑战各种艰难困苦。
人类的生活如同竞赛场,不断地寻找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生活。依据迁移原理,人们在运动场上养成的品行和行为模式成为社会认同接纳的因素。同篮球运动一样,在社会生活中也有得意之时和失意之时,胜不娇,败不馁,奋发向上,顽强拼搏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品质。篮球运动是一项双方都遵守着共同的规则,合理地运用各种技战术以争取胜利的一相竞争性运动,其最大特点体现了公平性。青少年在篮球运动中能增进竞争的意识,使竞争意识不断的迁移到他们的生活,学习中,这就有利于青少年正确意识的培养,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篮球运动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在团队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概念,其表现是球队全体成员为使球队在比赛中获胜,有意识地在球队的训练和比赛等活动中,把球队的整体利益置身于个人利益之上,并通过球队各个队员间的相互配合,使球队整体的增值得到最大的发挥。就实质而言,团队精神是由奋斗目标诱发的主动性的群体思想。为了取得胜利,它要求球队每个队员必须同心协力、密切配合,只有个人为集体,集体才能为个人技术的发挥创造机会,青少年时期好胜心非常强,常常为胜利激动和自豪,为失败惋惜、懊悔,为了争取胜利,他们会相互鼓励,相互学习,争取让技战术发挥到最大限度,以争取竞赛场上的胜利。青少年常处于这种动静结合的环境,通过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可以加强组织纪律性,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
3.篮球运动有利于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篮球运动技术优美,战术配合丰富多彩、比赛竞争激烈,常出现强队负于弱队的“爆冷”情况,悬念不断,紧张刺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特别是随着篮球运动职业化和商业化的不断深化,青少年可以不断看到精彩的高水平篮球赛,经常可以与高水平运动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如在三人篮球赛中经常可以与高水平职业运动员同场竞技等,这能极大地丰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
篮球运动具有紧张,激烈的对抗性,并伴有较强的生理负荷,要求运动员克服心理障碍,以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去战胜各种困难;在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准则的情况下,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这些可以培养运动员灵活、机智、沉着、果断、开朗、豁达和善于自省的品质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在篮球教学比赛中,运动员经常处于起伏不定的多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如义务感、责任感、荣辱感和队友间的友谊感交织在一起,使运动员的心理活动异常激烈、迅速、深刻,超过了一个人正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变化程度。由此可知,篮球运动的对抗不仅是素质、技术、战术的较量,还是心理素质的较量,这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知觉、注意、思维、想象力和有机体的适应能力,对于培养运动员坚定的目的性,勇敢自制力等意志品质,对于形成和发展运动员的兴趣、性格和改变运动员的气质、特征都有很大的好处。
四、结 论
青少年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在篮球场上才能有拼搏的扎实基础,才能不断稳定地取得好成绩,才能更加提高跑、跳、投的速度和质量。因此,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篮球运动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品质及正确的竞争意识。
2.经常参加篮球运动,可以促进青少年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改善和提高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促进其智力发展。
3.经常观看和参加篮球比赛,能丰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陶冶其情操,能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4.培养青少年的篮球兴趣,使青少年能更好地了解篮球,以便更好地欣赏和参加篮球运动。
[1]郭敏.遵循规律面向未来把青少年体育工作推向新阶段[J].少年体育训练,2001,(2).
[2]蔡巧丽.我校传统项目课余训练现状与对策[J].引进与咨询,2004,(4).
[3]卢元稹.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4]张继池,等.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速度耐力素质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3).
[5]胡红梅.篮球运动对青少年的影响[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