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职思政课程教改的几点思考

2012-08-15黄福艳

河北职业教育 2012年7期
关键词:思政院校高职

喻 艳,黄福艳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北海 5360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也呈现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在高等教育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相关理论课程的开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手段,也是保证学生思想及方向正确性的必要条件。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如何顺应新形势,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成为当前必须面对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的现状及其成因

1.社会大环境带来的冲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接收信息的途径日益增多,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类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使人们在指拇间就能轻易获取。大学生正是这场信息盛宴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乐于掌握并分享信息,掌握并积极接受着各种先进的知识传播途径。思政课程,作为一种在思想层面上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引导手段,不可回避的需要与学生在思想上取得共鸣,因此,必然受到信息爆炸的巨大冲击。其次,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大融合使得人们时时接触着多元化的价值观,这也给思政课程带来极大的挑战。各国不同的价值取向伴随着经济的全球一体化步伐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如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就是一个高难度的课题。此外,加上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显著提高,可是道德体系建设的步伐稍显滞后,因此法律法规之外应由传统的道德进行约束的社会行为中出现了很多让人们寒心失望的事例。思政课程必须与当下的时事紧密结合,围绕社会热点和大学生关注的问题循循善诱,才能充分实现其有效性。

2.课程自身因素的影响。思政课程的特殊定位决定了课程教学的难度较大。思政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目的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样的标准、定位实质上已对思政课程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意味着,首先,各高职院校需高度重视思政课程建设;其次,思政课程教师也应明确意识到自身肩负的使命,刻苦钻研,与时俱进,用自身的努力确保课堂教学效果。可实际上,很多院校在重视专业课程建设的同时,给予思政课程的关注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另外,许多思政课教师自身对课程也缺乏正确的认识,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固步自封。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也存在不少问题。许多教师片面追求理论知识的讲述,一味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个体性需求及主观能动性,导致脱离教学实际的同时挫伤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教学模式方面,很多院校的思政课程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局限于教室之内,没有充分运用社会这个大课堂,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忽略了实践的重要作用,使得思政课教学成果打了折扣。教学方法上,思政课往往沿用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播思政理论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样单向传播的教学方式在思政课程的教学中占据一定的比例确实是合理的,毕竟理论知识的传授是学生掌握课程内容并启迪思维的先决条件。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决不能成为主导性的教学方式,更不能是唯一的教学方式。课程教学应该是一种双向的传播过程,教师引导并启迪学生的思维,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思政课程尤其如此。否则,很难达成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

3.教师方面的原因。教师自身的知识面和因循守旧的教学态度同样会给思政课程教学带来负面的影响。思政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不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经验,就难以满足教学活动的各项需求。可是许多教师自身的知识面过于狭窄,又缺乏对这一问题的正确认识,自然很难掌控双向传播下互动活跃的课题。有的教师缺乏思政课程须紧密贴近时代的概念,一套教案甚至可以用上几年。这也是导致思政课程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的重要原因。

4.学生方面的原因。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完善的关键时期,当今社会信息的高速传播使得学生得以掌握丰富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大量有害信息和一些腐朽落后文化也进入到了学生的视野,给学生的精神空间造成了较坏影响,甚至直接导致少数学生精神空虚、行为上出现偏失。另一方面,高职学生承受的压力,也是思政课程教学不可忽视的问题。高职学生的理论功底不足,在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时难免更为吃力,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较大的学业压力。我国大学连年扩招,使得高职学生面临的就业竞争加剧。加上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群,高职学生在学历方面处于劣势地位,由此必然会产生强烈的就业危机意识与紧迫感。

正视这些现状并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对确保思政课程教学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相反,如果思政课程教学脱离实际,变成了空洞的理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自然不可能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对高职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思政课程要紧贴时代的发展节奏。信息的高速传播是信息化社会的必然产物,思政课程需重视并适应这一新形势下课堂的社会背景,让其成为教师和学生间思想交流的桥梁。通过引导并启发学生使用思政的理论知识分析当今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才能有利于提高思政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思政课程教学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因此教学的目标也一定要回到思维的引导上来,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并对各种社会现象正确地加以辨识,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

2.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须加以优化。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思政课程教学的需要,应向互动式教学转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在课程上处于被动的位置,注意力很难集中到课堂上来,而互动式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教与学有机结合,教师的教学有更生动广阔的空间,学生也能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这种互动中,不仅课程的知识能得到有效传播,而且无形中能加深师生间的情谊,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感,进而对学生心理产生正面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于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思维模式和健全完善的人格是有很大作用的。

教学方法上,也应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丰富知识的同时,也更便于理解和记忆。而且,电子教案、课件与相关的思政课程电子数据资源一起,构建成了一个庞大、共享便捷且经济的思政课程电子资源体系,从而得以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3.提高思政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的个人素质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甚至学院的生存与发展都将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就思政课程的教学而言,需要高职院校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思政教师不仅政治素质要好,业务水平要高,还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背景,并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思政理论成果和理论的应用成果,并将新成果融进课程的教学内容当中。

4.以人为本,贴近学生。思政课程作为一门思维引导学科,其教学的切入点并不是教学内容本身,而是学生的实际。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教学尤为明显,要关心学生,理解他们所面临的社会和学业压力,以他们的自身实际作为教学切入点,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思政课程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压力和困境,将自身利益和社会需求结合在一起,通过不懈努力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结 语

虽然现在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存在这样那样的诸多问题,但是教学过程本就是个在总结和反思中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正确认清当今新形势下思政课程遇到的困难和原因,以科学、可行的方式大胆改革,通过在教学改革中的探索和实践,才能开创思政课程教学的新局面,真正发挥思政课程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作用。

[1]余波.充分发掘人文内涵 推进高职思政教育——试论当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改革[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4).

[2]戴海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与实践——以温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09,(10).

[3]刘邵斌.探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特色之路[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12).

猜你喜欢

思政院校高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