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历程简析
2012-08-15刘明策刘志兵
刘明策,刘志兵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5)
职业教育集团是在响应“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办学的路子”的号召下出现的以一个或者多个从事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组织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等为纽带,拥有共同认可的行为章程,通过地域、行业或校企合作联结的多法人职业教育联合体。纵观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历程,大致上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酝酿探索、试点实践阶段(1988-1992)
1.背景。1979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我国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农村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198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1985年12月,河北省制定《河北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暂行条例》;1986年,河北省召开全省第一次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提出了“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改革体制,完善政策,提高质量,讲求效益”的指导方针。以上一系列政策和会议的精神的目的无疑均是希望促进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县级职教中心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
2.标志。河北省县级职教中心的成立。1988年,河北省教委酝酿在整合集中国有职教资源、多方筹措经费的基础上建立一所县域内规模较大、设施较好的综合性职业学校。1989年初,获鹿县(今鹿泉市)被河北省增列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在实验启动过程中,省教委提出在获鹿县建立试点县级综合性职业技术学校的构想得到了获鹿县委及县政府的大力认同和支持。在实施过程中,获鹿县创造性地使用了“十根筷子捆一起”的方法,将原有的农业中学、职业中学、农民中专、技工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卫生学校等10所学校集中到了一个新的校址上,并划归供专业实习的农场和工厂,初步建成了拥有10个专业,7个实验场所,20个教学班,在校生1000多名,占地580亩,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的获鹿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后更名为获鹿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获鹿县职教中心整合了原有的、分散的县域职教资源,使得财政拨款能够更统一、更有效率地投入到职教发展中来。经过一年左右的运行,获鹿县职教中心初具成效。自1991年起,河北省利用银行贷款、省财政贴息,首批安排建设了60所“政府统筹、部门联办、教委协调、一校多制”的综合职教中心,并且数量逐年增多。
河北省县级职教中心的建立,成功地推进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有效地服务了地区的经济建设。在组建方式方面,有“十根筷子捆一起”的多主体联合;在办学方针方面,有“科、教、产、推、服”的科学思路;在办学机制方面,有“上挂横联下辐射”的有机资源配置;在办学模式方面,有“专业——实业——产业”的务实合作。现今看来,县级职教中心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职业教育集团,但已体现出职教集团化办学的种种特征。所以,县级职教中心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萌芽阶段,属于职教集团化办学的酝酿形成和探索。
二、初步形成、自主构建阶段(1992-1998)
1.背景。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会议总结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发展中取得的成就,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不仅是我党的一个伟大创举,同时也是职业教育集团化进程的机遇和挑战。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这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核心要求,促使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必须更新其原有框架,积极做出应对及转变。在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要求政府应当“充分调动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兴办多种形式、多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的局面”;要求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主动适应当地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要在政府的指导下,提倡联合办学,走产教结合的路子”。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正式意义上的职业教育集团在北京出现。
2.标志。北京地区职教集团的出现。1992年10月7日,北京蒙妮坦美发美容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其前身北京蒙妮坦美发美容学校是1986年由港商投资在京创办的中国首家美容专业学校。蒙妮坦是香港连锁集团,在京开展的职业教育办学能够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保证专业设置的市场导向性及学生实训的实效性。1992年10月22日,北京市西城区旅游职业教育集团成立。该职教集团是由北京原有的8所职业高中联合组成的、涉及旅游事业所需要的外事服务、烹饪、文秘、旅游财经、美容美发、服装导购、电子电器等专业的职教集团。8所学校联合后,在保持原行政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由董事会统筹协调各成员学校的招生计划、教育、教学、科研、对外交流及毕业生实习和分配工作。1993年4月西城区新技术职业教育集团成立。这是我国首批成立的三个职业教育集团。随后,江浙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相继成立职教集团。1993年成立的浙江万里教育集团涵盖多类别、多层次的教育形式;1995年成立的苏州旅游教育集团,是江苏地区最早出现的行业主导形式的职教集团;1997年成立的江阴市职教集团,是江苏地区最早出现的区域性职教集团。
该阶段职教集团的建立开创了办学多主体开始按经济发展需求走联合办学的路子,标志着职业教育进入了利用更新颖的模式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崭新阶段。这一阶段的职教集团的组建动因主要为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组建形式多为自主发起;组建范围也大都为局部性和行业性的。虽然此时的职业教育集团处于起步建设时期,存在诸如各主体职责未能完全明确、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等问题,但其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新的途径,无疑是有益的创新和探索。
三、地方管理、规模扩大阶段(1998-2004)
1.背景。1998年3月10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改革的原则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消除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这次改革的直接结果是国企在用人方面引入市场机制及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发生变化,相当一部分原本由行业部门主办的职业学校被划归至地方管理。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实施,对毕业生不再实行分配制度。2002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提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了职业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显而易见,无论是种种改革或是与职教相关的文件,都有一个共通之处——便是赋予了职业教育更多、更强的自主权。如何妥善利用鼓励性的政策,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是这一阶段职业教育集团面临的基本问题。
2.标志。地方教育行政组织介入职教集团管理,职教集团开始大量形成。在国家引导性的政策影响下,各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逐渐有组织地介入和鼓励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相继出台针对职业教育集团的专门性文件,提供一定的政策倾斜。例如浙江省教育厅于2002年制发《关于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试行意见》,江西省教育厅提出“建立职业教育目标考评机制,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办法。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部分区域的职业教育集团开始或自发或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有组织、大批量的涌现。2002至2003年,浙江宁波教育局先后批准组建了浙江服务、浙江三江、浙江大港、宁波市药学专业、宁海职教中心精雕等多个职教集团;2003至2004年,在河南省教育厅推动下,开封、信阳等地相继组建了农业、交通、信息技术、财经、卫生、化工、旅游、机电、工艺美术等9个职教集团;自2003年始,江苏陆续组建了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旅游、纺织服装、机电、建筑、化工等9个省级专业职教集团;2003至2004年,天津市教委批准组建了渤海化工、电子信息、现代学院等职教集团。
该阶段职教集团组建的源动力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及职业教育自身改革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组建方式多为政府调控引导,行业提供依托,院校形成主体。这一时期的职教集团在规模、数量、运行机制等方面都有突破和创新;在政策配套的情况下,一切从实际出发扩大办学规模和提高办学质量。总体而言,这是一个职教集团化实现大发展的时期,但难免存在某些空有集团冠名,并无规范化组织办学实质的行为。随着职教集团数量的剧增,职教集团化办学也存在提高组建质量,规范运行机制,加大校校、校企合作力度等问题。
四、深化改革、快速发展阶段(2004至今)
1.背景。随着职教集团化办学不断取得成效,得到了职业教育界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200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探索以骨干职业院校为龙头、带动其他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参加的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发展模式”。2005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促进了职业教育在发展中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在上海嘉定组织召开了“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服务集团化运作模式”研讨会。2006年,教育部印发《关于2006年职业教育工作要点》中,指出“进一步推动各地各行业在整合和重组职业学校资源的基础上,组建区域性或专业性职教集团……职教集团内同时举办中高职教育的,要按层次分开管理”。2007年,“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课题被列为教育部重点课题。2008年,全国首届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交流研讨会在长沙召开。
2.标志。职教集团化办学在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被全国性倡导。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底,全国各地批文组建的职教集团共有184个,其中教育行政部门批文组建的109个,地方政府批文组建的53个,行业组织及其他机构发文组建的22个,另有具有集团化办学特征的紧密型合作组织121个,这些数字还在逐年递增。目前,除西藏外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都已开展了不同程度和规模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探索。该阶段的职教集团化办学的发展出现了在规模扩大的同时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努力实现规范化、程序化发展的特点;跨行业、跨区域组建的职教集团日益增加;办学涵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在结合地域特点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础上,出现了城乡结合、以城带乡的“河南模式”;市县合作、三段培养的“海南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天津模式”等具有特色的职教集团化办学典型。
这一时期,通过集团化运作,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的能力更直接地体现出来,彰显出强大的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职教集团化的理论研究也本着服务于实践探索的宗旨开始蓬勃开展。但是,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的机制建设、制度配合、理论支撑等问题逐渐凸显。如何解决这些阻碍职教集团化办学发展的重大问题,是职教工作者面临的艰巨任务。
历经二十余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我国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突破。作为职业教育体系内一个具有显著优势的新生事物,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所带来的收效是明显的:它有利于推进产学研结合,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的能力;有利于实现集团内各单位资源共享,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目前,正值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取得成绩、实现快速大发展的春天,但是,从客观而理性的角度审视,需要改革和加强的方方面面仍是不容忽视,诸如制定落实相关支持政策,确定政府的宏观调控的保障;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积极性;增强职业院校的办学自主权,优化职教集团内部管理体制等等。
[1]田波.北京市西城区成立旅游职业教育集团[J].职业与教育,1992,(2).
[2]余秀琴.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和发展历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7).
[3]谢根生,成梅.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产生和发展趋势[J].职业技术教育,2005,(25).
[4]黄尧.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