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小学学生发展性素质的培养

2012-08-15王兴伟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挫折动力素质

王兴伟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

论中小学学生发展性素质的培养

王兴伟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

中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历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形成优良综合素质的最佳期。而发展性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正确认识人的发展性素质的内涵、重要性及采取合理的措施培养学生发展性素质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尤为重要。

发展性素质;综合素质;学生

在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不畏挫折,致力于自己执着的事业而最终功成名就?而有的人整日得过且过,不思进取,虚度人生而终将一无所获呢?显然,他们的表现主要差别在于是否有强烈的事业心、顽强的毅力、献身精神、忍耐性和持续力。再看中小学学校内的现象,有的学生体脑两健、身心两旺,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充满活力,富有朝气;有的学生则表现为意志消沉、悲观失望,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笔者认为,这些能够激发一个人长期持续奋发向上的深层动力属于人的“发展性素质”。因此,为了促进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培养他们的发展性素质。

一、发展性素质的涵义

关于素质的概念,人们有不同的解释,这里借用萧宗六教授的观点,他认为素质,指事物的本质。人的素质,指人的基本品质。人的素质有两种解释,一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生理上的特点,即人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特别是大脑的特点。二是指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如干部素质、校长素质、教师素质等,这是个人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是通过个人的经历获得的。综合起来,人的素质是指先天素质通过后天的环境和教育获得的基本品质。[1]298

所谓“发展性素质”是对人的质量而言的,在工业产品质量管理中成为产品的“耐用性”质量。耐用性质量是耐用产品的使用特性,它指产品通过维护与修理可以长时间的多次反复使用的性质。而学生的发展性素质是指学生在校期间,特别是离开学校以后,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态度和能力以及不断发展自己的志向和能力。[2]363笔者认为,发展性素质是用来描述一个人的忍耐力、持续力、抗挫折能力及适应性能力等方面的基本品质的概念。它与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立场、思想方法、兴趣、性格、能力、理想追求及生活态度等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是任何成功者必备的良好心理状态和坚定理想信念的体现,是推动一个人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

二、培养学生发展性素质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良好的综合素质是一种稀缺资源,而“发展性素质”是培养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动力基础。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新的知识和技术不断涌现,使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知识、信息、时间、竞争、创新、价值和意义成为现代人活动的基本要素;在知识经济和终身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在我们所倡导的学习型社会中,一个无心学习或不会学习、不能持续学习发展的人,将无法找到自己的恰当位置,无法把握自己的未来。作为新时代的学习者必须学会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方法,并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理念,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不断地纳新积累,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正确认识并着力培养学生的发展性素质已经势在必行,它对于学生的成长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有延时价值,对于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及长远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发展性素质

中小学学生将成为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发展性素质如何,关系到他们的素质能否得到全面提高,也关系到全社会的长远利益,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发展性素质。

(一)重视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整体观点和根本看法。中小学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定型,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在这一时期,教师及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让学生在亲自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价值观教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主动参加一些社会公益劳动、社区服务、社会公益事业等,让他们自觉领悟人生的价值在于为社会做出贡献,在于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每一个学生都应具有社会主义公民的责任意识,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奉献青春的理想信念。其次,要结合课堂教学渗透价值观教育。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既让学生学得科学知识,又使他们获得积极向上的心灵感悟和情感体验,逐步提升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培养学生的自动力,促进发展性素质的形成

所谓“自动力”,就是自觉行动的能力。我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贯彻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1]279笔者认为,自动即自觉自愿自然而然地行动,自动力是一种出于习惯化的心态而去做事的能力。它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性素质的获得。学生的自动力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而要经过长期的培养和训练才能形成。学生一旦具备了自动力,就会大大提升他们的发展性素质,并将积极影响其一生。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动力,教师既要善于引导,又要敢于放手,做到导放结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心灵自由,让他们敢想、多想、勤思考,以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多做力行,以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勤学善问,敢于质疑;鼓励他们善于合作交流,勇于探索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形成良好的发展性素质。

(三)加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

教师要有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观念,对于遭遇挫折的学生要及时正确的引导并加强心理疏导。由于中小学学生的社会阅历短浅,生活经验不足,缺乏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辨别能力,当他们遇到挫折时往往无所适从,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提高对此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人人都会遇到挫折,但只要能够正视它,坦然地面对它,挫折并不可怕。反而可以利用它磨练自己的斗志,激励生活的勇气,转化为自己不断追求进步的推动力,为走向成功助力。

(四)在中小学增配专职心理辅导教师

心理健康与学生的发展性素质密切关联。中小学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困惑和心理问题,他们自身有缺乏排解经验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引导,容易形成压抑、消极甚至失败的心态。因此,应在中小学配备专职心理辅导导教师。他们的责任有三:其一,负责指导学生排解心理困扰并对他们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举行心理健康讲座,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等,为发展性素质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其二,尽可能深入了解和认识学生的能力、爱好及对社会对人生的真实看法、思想特征,寻找每个学生发展的深层动力之源,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后劲;运用多样的评估方法,定期地评估学生在校表现出的才能、才艺、倾向和弱点,激励他们扬优补差,增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老师对他们的期待和关怀,自觉提高学习的信心、行动力和持续力;帮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策略、内容材料和小组活动,沟通社区,帮学生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实践机会,以激发他们的持久兴趣。其三,与家长和其他教师经常联系,就学生的行为表现深入交流,共同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发展性素质。

(五)帮助学生确立合理的人生理想目标

首先,每个学生的个性中的性格倾向、兴趣、爱好等,都与个体理想形成密切相关。这些因素中既有先天遗传而得的,又有在后天学习、生活实践中得来的。能否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其科学选择人生理想目标,以利于充分发挥其自身潜能,应该受到教师的重视。如果两者结合得好,学生的发展就会事半功倍,否则,就会力不从心,收效甚微。其次,要帮助学生树立基于现实的与他们利益密切相关的可行性理想目标。即“跳一跳能够得到”的阶段目标,这样才能使人激动、使人忘我、使人振奋,为实现目标而奋斗不息。才能顺利实现一个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迈向他们的远大理想目标。

[1]萧宗六.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G40

A

1671-8275(2012)03-0059-02

2012-03-08

王兴伟(1971-),男,河南商丘人,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0级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管理。

静 思

猜你喜欢

挫折动力素质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挫折使我更坚强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挫折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动力船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生活需要挫折
基于多动力总成的六点悬置匹配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