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市行道树主要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
2012-08-15何亚军
何亚军
(山西省关帝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文水 032100)
近年来,城市行道树病虫危害严重,病虫害防治在城市绿化养护管理中越来越重要。每年3月是城市绿化区病虫害的高发期,行道树、花灌木的生长受到很大影响。针对山西省汾阳市城区内国槐、法桐等行道树的疫情,采取多种措施,加大防治力度,确保疫情不迸发、不分散,力保城区绿化平安。
1 主要虫害发生特点
1.1 国槐尺蠖
20世纪80年代至今,国槐尺蠖在行道树上的发生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据资料记载,20世纪80年代初期,防治国槐尺蠖基本上不用药物。在1989年至1990年期间,每年用药量只有100 kg左右,在主要街道喷洒1次~2次即可。到1997年和1998年,防治国槐尺蠖用药量每年均在1 500 kg以上,喷洒7次~8次。
1.2 国槐红蜘蛛
国槐红蜘蛛为截形叶螨,1 a发生15代以上。一般6月中、下旬开始危害,7月中、下旬达到危害高峰期,危害时间可持续到10月中、上旬。从发生情况看,其危害程度受天气影响较大,6月和7月干旱、少雨发生较严重,湿润多雨的季节发生较轻。
1.3 国槐小卷蛾
1989年,首先在汾阳市庭院中发现国槐小卷蛾。1991年蔓延至汾阳市3条主要街道,1994年蔓延至全市。该虫1 a发生3代,7月中旬到8月中旬危害情况最为严重,树上有大量的秃梢和干吊。近几年在汾阳市,国槐小卷蛾危害严重,给街道绿化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1.4 小木蠹蛾
小木蠹蛾主要危害树龄大、树势弱的国槐,每2 a发生1代。其幼虫在树的枝干内越冬,从3月中旬开始至10月上旬在树干内蛀食,致使树干千疮百孔,甚至整株枯死,严重影响了城市绿化效果。
2 防治对策
2.1 树立园林虫害防治的生态观念
国槐适应性强且易成活,在街道绿化中被广泛采用,目前汾阳市的行道树主要以国槐为主,占树木总数的80%以上。这种单一树种的种植模式,为害虫提供了充足、稳定的食物来源和隐蔽的生存场所。而其天敌由于食物来源单一不易生存,数量有限。所以,行道树的单一种植模式是造成虫害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行道树栽植种类上一定要注意多树种的合理配置。在保护行道树种类多样性的同时,还应注意保护分车道绿地及其临街绿地物种的多样性。这些地点是行道树害虫天敌的重要栖息场所,因季节性变化而造成天敌食物中断时,可为天敌提供食物和越冬场所。
2.2 加强栽培管理
2.2.1 土肥水管理对虫害发生的影响
汾阳市的行道树从整体上看,树势弱,叶片发黄,叶面小且薄,抵抗病虫害能力差,导致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是栽培管理技术落后。许多街道行道树保留的树盘面积小,往往在1 m2以下,周围铺满水泥砖、沥青或混凝土,人为阻断了植物根系与地面进行养分、水分和气体交换。个别国槐栽植地树木地下根系土壤垃圾多,根系只能在树盘附近有限的土壤空间内生长,不易向土壤深层和周围发展,造成植株生长衰弱,抵抗力差,易受虫害侵袭。由于行道树树干高、树冠大,影响街道电缆线的架设,剪除枝干伤口过多,且不分季节剪除,也未对伤口及时采取处理,是造成病虫害入侵的诱因。同时,大面积单一的栽植国槐造成纯林多,自身抵抗病虫害能力下降。一棵树木发生病虫害,就可以蔓延到几棵甚至一片。由于气候异常,“倒春寒”现象使部分未充分木质化的幼树枝干遭受冻害,延迟发芽。
为了提高行道树对虫害的抵抗能力,在加强土、肥、水供应的同时要尽可能的增大树盘面积,增加根系的生长、吸收空间,改善根际土壤的通气、透水状况,保持树体生长健壮,才能有效提高抵御各种虫害侵袭的能力,促进树木健康生长。多雨季节注意排水,生长后期控制浇水,上冻前浇1次透水。科学施肥,应遵守“前促后控”原则,生长后期要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叶面喷施稀土、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确保树体健壮、充实,提高防冻能力。
2.2.2 整形修剪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我市许多路段的国槐树树型混乱,枝叶密集,内膛郁闭,是害虫良好的隐蔽栖息场所。2003年至2005年连续3 a对国槐尺蠖进行观察发现,凡树型混乱、枝叶密集丛生的路段,国槐尺蠖发生均较严重;凡树型保持较好,内膛通风透光良好的路段,发生均较轻。2004年,对前卫路多年未修剪的国槐进行修剪后,2005年观察发现,槐尺蠖发生较往年明显减轻。所以,根据国槐的树种特性,合理修剪整枝,并及时做好伤口保护,保持树体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是预防害虫侵袭的一个关键因素。
2.3 生物控制
对虫害进行生物调控是当今植保工作发展的趋势。以前由于大量使用农药,病虫害出现严重的“3R”(抗药性 Resislance,再猖獗 Resurgence,残留Rresidue)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又相继提出了“生物防治”、“综合防治”以代替单纯的化学农药防治。但现在的综合防治一般是在化学防治的基础上进行的组合改进,有些问题仍无法解决。要从根本上改变治虫管理的战略对策,利用害虫种群的生态控制逐步代替目前的综合防治。生态控制亦指生态调控,是应用“种间竞争排斥原理”与“捕食者—猎物”、“寄生物—寄主”作用关系原理,对病虫害进行控制。
根据虫害的发生与发展规律进行合理的生态防治,加强栽培管理,改善植物的生存空间,适当进行整形修剪,树立生态观念,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1]杨智聪.国槐行道树主要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6):269-270.
[2]吴建霞,朱惠英,沈 平,等.临夏市国槐行道树栽植现状、主要虫害及防治对策[J].甘肃林业科技,2008(2):35-36.
[3]唐周怀,郭晓霞,张雅莉,等.西安市国槐行道树夏季落叶原因探析[J].西北农业学报,2000(4):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