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家中职示范学校是提升中职教育吸引力的重大举措
2012-08-15苗长兵
苗长兵
(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盐城 224005)
一、引 言
最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对完善我国教育结构,实现教育大众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与十年前相比,2011年中职招生数翻了一番多,从398万人增至870万人,占同级教育的半壁江山。“十一五”期间,职业院校共向社会输送了4216万名毕业生,使得国内新增劳动力技能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是职业教育相对薄弱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原因有很多方面,像职业教育办学条件相对较差,质量难以保证;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还不高,办学的活力还不足;重知识、轻技能等传统观念影响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社会上仍存在着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技术工人的工资及福利待遇总体不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
二、建设国家中职示范学校对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作用
提高中职教育吸引力,最根本的是突出中职教育办学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合格技术人才,而国家中职示范校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对促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形成、迅速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突显职业教育办学特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决定从2010年到2013年,中央财政对每所中职示范校拿出1000万,重点支持1000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以此带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高质量、办出特色,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市场针对性、国家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所需资金,主要由中央财政专项安排。同时要求地方财政安排相应的经费予以支持,表彰项目学校改革创新的基础能力和重点任务的实施。中央财政资金重点支持项目学校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教育模式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办出自身特色,在资金安排上向先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等领域的学校和专业倾斜。
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实施,在全国形成一批代表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中等职业学校,大幅度提高这些学校办学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使其成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
国家中职示范校的七项重点任务,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办学模式、创新教育内容、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改革评价模式都是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根主线,通过建立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加强生产实践性教学、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提升教师整体综合素质、构建企业用人评价机制等等,极大地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实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最终成为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企业满意的职业教育,从而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
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的提出和完成,对促进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形成、迅速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突显学校办学特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对促进中职教育优质资源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可以形成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加强队伍建设能够提升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形成优质师资资源;通过创新教育内容,使得一批优秀的课程群脱颖而出,形成一批精品课程资源;通过改革培养模式,完善内部管理,形成校企一体、共享共赢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形成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建成优质的实训基地,形成新的教学高地。
通过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对生产资源和教育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可以形成优质的综合性教育资源。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首要任务是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建立校内外生产型实训基地,这就需要将生产资源和教育资源进行系统整合。职业教育固有的开放性,客观上要求对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使更多的社会资源发挥教育作用。职业教育要提高质量,就必须转变人才培养模式;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要素,也就是进行社会资源和学校资源的整合。当前,一些中职校的办学特色不够鲜明,突出表现在与行业企业联系不够紧密,为了办学而办学,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脱节,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脱节,学生学习与生产劳动脱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两张皮”现象。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就是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包括办学、运行、教学和环境等方面的融合。换言之,职业教育资源的系统整合,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
(二)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对迅速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一,促进学校内涵建设。通过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可以扩大项目学校在专业设置、教材选用、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从而鼓励学校大胆改革创新、拓宽办学思路、整合办学资源、敢于先行先试、努力办出特色,进而提升内涵建设,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第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达到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和教材的目的。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既要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又要为学生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围绕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制定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有机衔接。
第三,促进学生人人成才。通过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达到强化学生素质培养,改进教育教学过程的目的。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开设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借鉴优秀企业文化,培育具有职业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促进职业学校学生人人成才。
第四,促进现代化教学改革发展。通过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改造提升传统教学,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大力开发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网络管理平台,提升学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第五,促进学校改革招生考试制度。通过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拓宽人才成长途径。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和继续学习制度,推广“知识+技能”的考试考查方式。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确定优先发展的区域、学校和专业,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为职业教育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提供条件。
第六,促进评价模式改革。通过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坚持以能力为核心,推进评价模式改革。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按照企业用人标准会同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并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形成相互衔接的多元评价机制,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更加合理。
第七,促进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培养培训。注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师发展提供空间,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完善落实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实践制度,加强合作企业专业教师实践基地的建设,通过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与执教水平;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开展技术应用、技术咨询、新产品开发等服务活动;建立健全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应具有一定行业企业实践经历年限的制度;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制度,制定完善企业和社会专业技术人员到校担任兼职教师措施。
第八,促进产教对接。通过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推进产教合作对接,强化行业指导作用。支持和鼓励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开展本行业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预测,参与学校专业设置和建设,指导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促进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融通;推动和督促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建教学与生产合一的开放式实训基地,合作开展兼职教师选聘;组织指导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学生实习、就业推荐等工作。
第九,促进职教集团形成。通过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发挥职教集团作用,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引导和鼓励学校以专业和产业为纽带,与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建立紧密联系,创新集团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切实发挥职业教育集团的资源整合优化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的融合体。积极发挥职业教育集团的平台作用,建立校企合作双赢机制,以合作办学促发展,以合作育人促就业,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第十,促进学生就业。通过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促进学生就业。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教学规律和培养模式,必须用职业教育的理念来指导学生就业,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实用型技能人才,体现教育质量的核心指标是学生的就业能力。学生的就业能力越强,学生就业率就越高。
通过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大幅度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是赋予示范校的重任。质量是方向、是基础、是保证,巩固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始终是中等职业教育根本大计和不懈追求的目标。
(三)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对突显学校办学特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更要彰显特色,才能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对促进学校突显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促进培养目标形成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目标是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它的人才定位是培养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人才,学校要紧扣这一人才培养方向主题,依据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是促进专业形成特色。形成专业特色,一方面要在专业设置上改变传统的“供给驱动”模式为“需求驱动”模式。即不以学校学科水平和师资力量、设备状况为依据来设置专业,而是以满足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需求变化为出发点、立足点设置专业;另一方面要加强专业的内涵建设,专业建设与企业发展零距离,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使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领先与示范效应。
三是促进教学模式形成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是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教学设计的起点,是教学评价的重点,又是教学的最高目标。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探索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校同时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并结合各自学校的特点,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教学模式。
四是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特色。“双师型”教师要求专业理论课教师技能化,实习指导教师理论化。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职业学校区别于其它类型学校的一个显著特征。学校可以通过选派部分教师到有关高职院校对口专业深造;让部分教师到对口企业参加实践锻炼;采用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方法;引进来自于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聘用行业专家、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等方法来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形成学校的特色。
三、结束语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最直接,最有发展活力,理应让社会更加满意。建设国家中职示范学校是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大举措,是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措施,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国家中职示范校项目建设学校要紧紧抓住这个契机,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形成高质量的中等职业教育,并对一般职校产生辐射作用,带动职业教育整体发展,从而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最终大幅度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1]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Z].2011-8-30.
[2]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Z].2010-5-22.
[3] 邓国光,黄珍珍.职业教育分层次办学-从供给驱动到需求驱动[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